太室闕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少林大道東段中岳廟大門前500米處,始建于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廟闕。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嵩山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項目之一。為有效保護太室闕,杜絕人為破壞和預防自然損壞,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成立的中岳風景區整建會為太室闕修建了一座5開間硬山灰瓦頂磚木結構的保護房。該保護房是民國年間唯一保存至今的文物保護設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由于年久失修,房頂漏雨嚴重,局部已經坍塌。加之對民國建筑價值認識的不足,導致一些人主張全部拆除這座保護房。如何保護民國年間修建的太室闕保護房,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2007年2月25日至26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文保司司長顧玉才、巡視員郭旃、世界遺產處處長陸瓊等領導、專家在考察嵩山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時,明確要求“要保留民國時期修建的太室闕保護房,不要隨意拆除”。根據國家文物局領導意見,2008年4月,登封市文物管理局負責制訂了《登封太室闕保護房勘察報告及搶修設計方案》,經省文物管理局組織專家詳細論證,于2008年4月21日批準了《登封太室闕保護房搶修設計方案》。維修工程從4月22日開工,到5月27日竣工,主要修補了房頂漏雨、坍塌部分,更換了10余根糟朽、斷折的椽子;檢修了局部膨臌變形的磚裹屋檐;清除保護房后堆積的土石垃圾;鋪墁四周散水,確保了民國時期原有建筑風貌,受到國家文物局領導、專家的肯定。【原標題:登封太室闕保護房維修保護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