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游比干廟

2014/2/18 17:31:29 點擊數: 【字體:


    比干,是歷史上以死諫君的忠臣,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里把比干、夏朝的關龍逄、戰國的屈原、三國時的諸葛亮和唐朝的魏征同列為敢言直諫、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愛國者。

  比干廟在河南省衛輝市北的頓房店鎮,始建于北魏太和18年,1000多年來屢遭戰亂和自然災害的破壞,唐太宗、宋仁宗、元仁宗等都親自對比干廟下詔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他們把比干稱為“三代孤忠”、“亙古忠臣”、“逆耳批鱗第一人”、“浩然正氣忠良臣”。

  比干廟謹嚴而幽森,廟院四周柏林茂密。走進大門,門楣上方橫額為南北朝時崔承灝題寫的“諫臣極則”4個大字,左右兩側各有一石聯,上聯為“主德諫難回,當此親離眾叛,欲盡如微子去、箕子奴,無以激億萬忠貞之氣”,下聯是“臣心剖不死,即此血濺魂飛,且將以周日興、殷日衰,上訴主君六七陟降之靈”。

  進入二門,兩旁的碑廊里石碑林立,都出自于歷代帝王將相官吏和著名文人學士之手筆,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吊比干文》碑,亦稱“太和碑”,碑文云:“脫非武發,封墓誰因?嗚呼介士,胡不我臣。”還有一座石碑是唐太宗的《貞觀碑》,碑頭和碑身由一塊石頭雕成,碑頭上雕有6條舞須弄爪的神龍,氣勢不凡,銘載著李世民追封比干為“太師”,謚“忠烈公”的詔文,以及《祭比干文》。最有特色的應是山門兩側清光緒皇帝寫的對聯,上聯為“剖心諫紂數萬世忠烈有誰能比”,下聯為“焚身喪殷留千古唾罵與公無干”,聯中不但體現出了對比干的贊頌和評價,而且在兩聯的尾字展示出“比干”二字,可謂絕等佳對。

  比干廟的名人遺墨還有很多,這些作品千姿百態,各有千秋,如北宋張琪楷書的《重書李翰拜比干廟碑》,元朝劉敏中撰寫的《敕修比干墓碑》小楷等。這些碑為舉世名碑,書法和文史價值為世人稱道。

  繞過正殿便是墓前的亭子,亭內豎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殷比干墓”4個字,這就是世傳孔子為比干墓劍刻的墓碑,4字為分書,結構整齊,氣勢凝重,是孔子遺墨中的珍品。清乾隆皇帝為證明其真性,特書“宣圣真筆”4個字。

  跨出古亭,面前豁然開朗,在空曠的天宇下,便是比干的高大墓冢,右前方有一小徑盤旋可達墓頂,墓頂是一塊平地,野菜青青,覆蓋著20多畝大的墓體,都是空而無心的“無心菜”。相傳比干被紂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語,面如土色,單騎縱馬南行,只圖長出新的心來。當行至牧野荒郊時,遇上了已變成老嫗的妲已在叫賣“無心菜”,比干上前問:“菜無心能活,人無心如何?”老嫗說:“菜無心能活,人無心必死!”比干聽后長嘆一聲,口吐鮮血墜馬而死。據說“無心菜”原是比干的七竅丹心而化成,三個葉,沒有心,護滿墳堆。墓的四周生長著多種柏樹,有板柏,其狀如板,相傳比干被紂王剖心后感動了上蒼,特為比干降柏材塋葬,象征比干直言敢諫的板直性格;有開心柏,以其形神俱在而得名,整株樹從下到上及各枝杈均開裂無心,人們把這種樹尊為被剖心的比干或比干精神。人、柏、菜都無心,象征著比干為國忠貞,耗盡了心血,這些傳說如此的離奇,極具魅力,雖經歷了許多年,但依然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比干的敬慕之情。

  比干廟之游讓人深思,發人深省,一代忠臣以上諫而報國,為直言而殞命,他干干凈凈地去了,卻為后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歷史是一面鏡子,比干之死又說明了什么呢?明朝詩人彭時的一首《比干墓》似乎能對人有所啟示:“萬古乾坤八尺墳,當年一死為忠君。漫勞異代加封謚,正恐英魂不忍聞!”作者: 仲繼光【原標題:游比干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林城晚報 2011年03月0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