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走進濟源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幾名戲曲專家正在對“老懷梆”進行整理唱詞、譜寫曲子等搶救保護工作。
據介紹,懷梆是我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因起于懷慶府一帶,演唱時須用棗木梆擊打節奏,故名懷梆,俗稱懷慶梆子和“老懷梆”,主要流行于濟源、沁陽、博愛、孟州、溫縣、武陟、修武、原陽、獲嘉一帶,已有300多年歷史。2006年5月20日,懷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懷梆劇種面臨著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局面。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濟源市采取調查整理劇目、邀請專家復排、瀕危劇本錄制等方式,對《白袍救主》、《上門樓》等多部懷梆優秀劇目進行搶救性保護。同時組織專業人員對復排劇目現存資料進行全面搜集和補充;對資料遺失的劇目,通過走訪濟源、焦作、新鄉等地的老藝人,根據其口述及演唱,重新編排作曲后形成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