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廟會
關公是道德的榜樣,忠義的化身,不斷被歷代皇帝赦封,由侯而王,由帝而圣,成為儒、釋、道三教尊崇,三教九流,各行各業,萬民敬仰的神袛。洛陽關林是我國唯一“林、廟”合祀***的古代經典建筑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關林占地200畝,殿宇巍峨,神像莊嚴,古柏參天,香火鼎盛。這處厚葬著關公英靈的廟宇,在海內外數萬座關廟中,地位獨尊。1790年來,帝王將相、鴻儒巨商、平民百姓不斷到這里虔誠祈禱,求吉占財,祈求富貴平安,千年關林不僅是朝拜的圣域,更成為祈福避禳的圣地。
關林廟會起源于對關公的祭祀。據洛陽關林廟碑記載:“內葬靈首,漢時有廟、“歷晉唐宋元……數百祀于此。”百姓出去對關公的敬仰,對神靈的敬畏,前來祭拜祈愿,關林廟會因而產生發展起來。至明代,隨著皇帝對關公的逐步加封及全國關廟的普遍興建,關林廟會日益興盛,明神宗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關林已經形成數萬人規模的“關王冢會”,香煙蕩蕩,百姓云集,遠近聞名。當時既有豐盛的祭品,也有民間社火前來助祭。到了清朝,祭祀***最為隆重,每年正月十三春祭,五...

除夕祈福暨助燃長明燈活動
千百年來,關羽的“忠、義、仁、勇”精神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推崇,成為炎黃子孫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準則,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以神靈膜拜、景仰日深,信奉和尊崇關羽為武財神、平安神、保護神已成為華人超越時空的民族認同方式,其“司名祿、佑科舉、治病消災、驅邪避惡、誅叛罰逆、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的信仰文化也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夕之夜,在關林鳴鐘擊鼓、焚香請愿、祈福納祥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膜拜關帝、祈求靈應的祈福活動,應廣大民眾要求,關林在每年除夕之夜都會舉辦新春祈福活動。特邀臺灣圣盟堂廖德鴻大法師設壇供奉關帝靈佑香、福祿雙至香、平安發財香、龍鳳呈祥香、祈福大高香柱及關公圣像、功德證書。“鳴鐘擊鼓,焚香請愿,祈福納祥”。同時在關林平安殿、財神殿前甬道懸掛平安吉祥、招財進寶、金榜題名等大小長明燈,供善信祈求來年家庭和睦平安、事業蒸蒸日上、老人健康長壽、兒女學業有成。屆時廖德鴻大法師會為祈福者誦經、上表,祈求關圣帝君的庇護。(原標題:特色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