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活動現場,由朝鮮發行的《牡丹花與菊花》、《白馬寺與成鈞館》紀念小型張(文中簡稱小型張)引起藏界的深厚興趣,并且以單票1500元人民幣的最高價格創造了郵品成交的一個奇跡。4月30日,就該組小型張的有關問題,記者專訪了白馬寺方丈印樂大師。
記者:由朝鮮郵政部門發行的《牡丹花與菊花》、《白馬寺與成鈞館》紀念小型張,無論于洛陽還是集郵界,都是一件大事。許多讀者會關心,小型張是怎么誕生的呢,它的面市究竟有怎樣的背景?
方丈:小型張的誕生背景說來話長,簡單地可以從兩個重要方面說起:一是中朝為以衣帶水的友好鄰邦,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朝兩國人民并肩作戰,打擊侵略,締結了情同骨肉的偉大友誼,中朝兩國情同兄弟,一直以來文化交流頻繁;二是與佛教淵源有關。在佛教文化傳播活動中,中國是一個有著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國家。佛教誕生于一世紀,傳入中國后在洛陽建成中國第一座官方寺院。此后中國起到一個傳播過渡的作用,或說是佛教文化的中轉國,在二世紀時又把佛教從中國傳入高麗國,即現在的朝鮮。
記者:近幾年白馬寺舉辦過多次大型活動,跟其它活動相比,這次小型張的發行有什么特別意義?
方丈:郵品是一門高雅藝術,集郵是一種大眾文化。佛教是不分國界的文化,也是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宗教題材包括著政治內涵、意識形態、還有古建筑、古文化、風土人情和人類社會發展印跡等,小方寸,大世界,博大精深,不可小覷。
記者:請大師從佛教的角度介紹一下小型張的內容,相對于普通的郵迷,您是如何理解其中的佛教元素?
方丈:白馬寺的名字,連中學生應該都知道。白馬寺的紅色山門,是國人深有感情的色彩,激情、熱烈;站立白馬寺山門前中國北宋時期的兩匹白馬,總是這么沉穩、厚重;牡丹是中國國花,洛陽牡丹天下稱奇,花容靚麗,多姿多彩。白馬寺與牡丹的組合是一種完美的和諧,讓人們憑直觀就能深刻地記住厚重洛陽的厚重標志。
記者:據您了解,這組小型張在佛教文化、集郵文化以及旅游行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方丈:這組小型張內容考究,設計唯美,我相信首先在集郵界會為郵迷深深喜愛。其次,無論是普通游客還是有一定修養的文化人,甚至不論中國人還是朝鮮人,大多數人對小型張都會有自己的欣賞角度,這是中朝文化元素和郵品本身的魅力決定的。
記者:這次小型張成功發行,能為寺院以后開展文化活動打開什么思路嗎?
方丈:肯定的。小型張在前期設計階段,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注重到了十分細微的情節。比如,在審稿其間,因為山門上的寺名不夠清晰,我們專門用文字形式與朝方郵政部門進行溝通,后來建議被及時采納,才有了現在很清晰的山門標識,“白馬寺”三個大字清晰可辨,達到了應有的效果。當然,朝鮮方面的文化底蘊和設計水平同樣完美,有目共睹。佛教是一門淵博而高深的學問,文化形態重在交流,今后我們一定會不懈探索,通過各種有益的活動形式,促進佛教文化的發展交流。(原標題:方寸間打開一扇厚重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