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鈞瓷文化——走進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
2012/4/11 15:04: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當許昌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4A級景區申報成功時,我們關注的可能不僅僅是它旅游功能的提升。因為在這里,鈞瓷文化才是其核心內容。吸引著人們走進鈞官窯址博物館的,便是那傳承千年的鈞瓷文化的深厚、豐富與神秘。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位于禹州市鈞官窯北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景區面積達47000平方米,仿古的圍墻與建筑,把喧鬧隔離在外,似乎是一方世外之地,顯得空闊與沉靜,越發襯托出歷經千年的宋鈞官窯遺址的顯赫。位于景區內的宋鈞官窯遺址即鈞臺鈞窯遺址,發現于1964年,正是這一發現,讓我們真實可感地觸摸到了神秘的鈞瓷文化,厘清了鈞瓷史上的一些疑惑。
1974年,河南省文物部門進行了全面鉆探和重點發掘,探明遺址重點保護區面積達38萬平方米,分布有宋代制瓷窯爐、作坊、灰坑、瓷器標本等大量遺存。其中雙乳狀火膛倒焰窯(一號)和饅頭狀倒焰窯(七號)保存較為完好。禹州鈞臺窯遺址在未正式發掘之前,北京及臺北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宋代官要鈞瓷精品的確切窯口很難確認。而在70年代對禹州鈞臺窯遺址的發掘中,該遺址出土的鈞瓷標本無論是釉色、造型還是器物底部刻有的一至十的漢字數碼,與故宮所藏宋鈞官窯產品特征完全吻合。尤其是在窯址中發現了一個用鈞泥制作而成的“宣和元寶”錢模,其上還無意滴有少許瓷釉,經化驗,與禹州鈞臺窯鈞瓷產品的胎釉數據完全相同。這些發現對最終確定禹州鈞臺窯為北宋官辦窯場的性質,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依據。
從考古學上看,禹州鈞臺鈞窯遺址的發現, 率先揭開了全球陶瓷界共同關注的“宋代五大名瓷”之謎,確定了宋代鈞官窯的位置,為探索研究中國陶瓷史巔峰上的皇家窯場提供了科學依據,并為全面系統了解鈞瓷文化揭開了重要篇章。而對于許昌人來說,對千年鈞瓷的美好想象則有了踏實的依托,這也促使了鈞瓷生產的復蘇。鈞瓷窯爐的革新、鈞瓷造型的豐富、鈞瓷釉色的突破、傳統鈞窯的恢復等等,無不在為現代鈞瓷注入豐富時代內容的同時,一脈傳承著千年的鈞瓷文化。走進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你便會伴隨著陶瓷的發展,從遠古一路走來。
1992年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正式建館后,尤其是創建4A級景區目標提出以來,景區功能不斷完善,景區內容更加豐富。十多年來,相繼建成了北宋鈞官窯作坊大型仿真沙盤、中國鈞瓷歷史沿革陳列、中國鈞瓷展覽陳列Ⅰ、中國鈞瓷展覽陳列Ⅱ、鈞研坊、現代鈞瓷生產觀光線、鈞陶藝作坊、煤燒雙孔隔焰窯。連同一號、七號窯爐倒焰窯,形成了一個相互聯系,從平面到立體、由參觀到動手參與,融可視性、可讀性、操作性為一體的系列景點,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鈞瓷文化的深厚與豐富。走進中國鈞瓷歷史沿革陳列廳,近萬枚歷代古陶瓷、鈞瓷片標本,從仰韶文化到上世紀90年代,展示著各個時期陶瓷的藝術風格、工藝特點、文化背景等,讓你領略陶瓷的源遠流長和一脈相承;那一件件由碎片復原的鈞瓷器,讓你感受鈞瓷藝人的聰明才智;那一件件宋鈞高仿瓷,讓你欣慰鈞瓷文化的千年傳承。造型的大氣與嚴謹,釉色的絢麗與溫潤,無不顯示出宋鈞的神韻。站在這里你不能不感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這片廣袤的土地,才孕育出鈞瓷這一藝術奇葩。而步入中國鈞瓷展覽廳,你甚至會有五色目盲的感覺。在第一展廳,主要陳列了鈞官窯址博物館建館以來制作的鈞瓷藝術精品,其中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的現代陶藝作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設計創作的當代鈞瓷精品。從他們現代與傳統不同的表現手法中,你會體味出鈞瓷所蘊含的不同的藝術魅力。在韓美林的作品中,造型的突破,裝飾的充分運用,為鈞瓷的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空間。而已故大師劉富安的作品則把傳統鈞瓷發展到了一個極致。這些鈞瓷作品也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而在第二展廳,集中展示了當代禹州知名鈞窯的鈞瓷精品?准意x窯、榮昌鈞瓷坊、晉家鈞窯、神舟鈞窯、王府鈞窯等等,不同的窯口,不同的風格,展現出當代鈞瓷的精湛工藝和窯變藝術的獨特魅力。
景區景點之一的鈞研坊則是全國唯一的鈞瓷造型科研機構。在這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建有“韓美林鈞瓷藝術工作室”,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中國戲曲學院等高等院校則把實踐基地設立于此。鈞瓷藝術的魅力通過鈞藝展覽、學術交流等形式,正由此向外源源不斷地散發著。
作為4A級景區,和游客的互動交流是必不可少的,F代鈞瓷生產觀光線、鈞陶藝作坊給了游客近距離接觸鈞瓷的機會。參觀完生產線,你完全可以進行傳統鈞瓷手拉坯的嘗試。拉坯成型后,或許是一個碗,或許是一個碟,也或許是一個花瓶。從艱難的嘗試中,你會品嘗到鈞瓷藝人的不易,欣賞到鈞瓷大師的巧奪天工,也才更能理解鈞瓷藝術的亙久魅力。不妨刻下自己的名字,經過上釉、燒制,出現在你面前的作品,一定會出乎你的意料呢!“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那時你對鈞瓷藝術的真諦才會有更真切的體會。
走進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景區,你便開始了對鈞瓷文化的博覽。自然天成的哲學思想與鈞瓷的神奇窯變相結合,便成了人們對鈞瓷獨特魅力的贊美,“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千軍萬變,意境無窮”等等,不僅使鈞瓷成為皇室御品,也是鈞瓷歷盡千年而不衰。4A級景區的評定,更是成為鈞瓷發展的契機。如今的鈞官窯景區有些零亂,院內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國家投資5000萬元、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的新的鈞官窯址博物館已于2007年9月正式動工。面對著拔地而起的新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長張金偉告訴記者,新建的博物館規模更宏大,功能更完善。其中設有7個展廳,將會把鈞瓷文化更立體地展示給人們。同時景區將向北擴展,與潁河相接。屆時,一方是鈞瓷發展的歷史脈絡,一方是哺育這塊土地的粼粼河水,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游人都會美在其中。他們將本著突出文化、彰顯特點、增強賣點、提高效益的原則,著力打造好這一獨具特色的鈞瓷文化人文品牌,發揮鈞官窯遺址的窗口作用,把鈞官窯址博物館建設成為繼觸摸歷史、藝術熏陶、參與體驗、觀光休閑于一體的鈞瓷文化精品景區。(原標題:博覽鈞瓷文化——走進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鈞瓷魂 作者:趙綺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