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白沙水庫的景區介紹

2012/4/11 9:21:25 點擊數: 【字體:

    水上樂園
       
    白沙水庫水上樂園是建在湖面的游樂設施。白沙水庫碧水晶瑩,四面青山環繞,山水交融,水隨水轉,別有洞天。自然景觀:湖區周圍群山環抱,峰巒疊嶂,翠柏蔥茂,夜可聽松濤陣陣,朝可觀日出嵩山,夕可拾平湖晚霞。自開發以來,水上備有豪華游船、快艇和多種小游船,乘船游覽,可聆聽石棺潭的離奇傳說。可到天爺廟祈求平安,可到龜島上去燒烤、游玩;上游崖畔有棧道,可探尋鬼谷子洞、姜子牙釣魚臺,還可聆聽玉溪垂釣的傳說,石羊關石刻前觀瞻石刻,也可登臨祖師廟;還可到馬峪河入口處探尋禹王洞。由于白沙水庫生態環優美,吸引無數候鳥、棲息于湖中的鳥禽已有數十種,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中華秋沙鴨、黑鸛、白鸛、天鵝、鴛鴦等,成為天然的鳥禽樂園,也是八方游人休閑、度假的水上樂園。

    庫區森林公園
        
    白沙水庫森林公園是集防護與觀賞為一體的森林公園。白沙水庫風景區森林公園于2001年開發,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園內樹木茂密,花卉種類繁多。其中植有翠竹園、銀杏園、棕櫚園、石榴園、百日紅園、盤槐園等。茫茫林海,成為水庫一天然大氧吧。園內還修建有秋千,并有石桌、石椅、石凳供游人休憩,農家小院供人留鶴。林中有松鼠、刺猬、山雞、野兔等20多種鳥禽動物。流水潺潺流,鳥兒喳喳,人行***道上,漫步花海林叢,一切都在不經意之中,盡洗煩惱憂傷。瑞雪降臨,樹披銀裝,游于此更讓人怡然自得,充滿無限情趣。

 

    庫區桂園
       
    白沙水庫庫區桂園是一處以桂樹命名的園林建筑物。過去桂園是集辦公、休憩、接待為一身的建筑。它始建于50年代,占地約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 800多平方米,呈四合院形。墻體為塊石筑砌,屋面為瓦木結構。園內植有桂樹10余棵,每棵桂樹樹干直徑均在20厘米以上,每到8月,桂花飄香,沁人心脾,故名為“桂園”。過去幾十年,桂園是白沙水庫領導辦公的地方。上級領導到白沙水庫視察,也都安排到這里辦公、食宿。2000年以后,對桂園進行開發改造,現已成為一處供游人游覽、休息、飲茶的休閑場所。桂園環境幽靜、優美,現已對游人開放。桂園位于白沙水庫大壩右端,交通便利,與輸水洞出口毗鄰,出桂園即可看到雄偉的白沙水庫大壩和庫水,也是該景區的一個重要景點。距禹州市汽車站30公里。

    釣魚臺
        
    釣魚臺位于白沙水庫上游的玉翠山下,釣魚臺是臨水伸出的一地自然山巖。巖石呈平面狀,3平方米大小。此地因相傳姜子牙曾在此垂釣而得名。此地山谷狹隘,地勢險要,石崖峭壁,飛瀑清泉。在釣魚臺上,立有姜子牙的漢白玉塑像。該塑像呈坐姿,高約2米,頭戴斗笠,悠然垂釣。玉翠山下有棧道,將釣魚臺與鬼谷子洞連接起來。到白沙水庫的游客幾乎都要到釣魚臺來領略姜子牙的風采,緬懷他輔佐文王伐紂的偉績,體味“愿者上釣”的深意。

    碧波龜島 
       
    龜島又名孤島,位于白沙湖中,四面環水,總面積約480000平方米,形狀伏臥在水中的烏龜,所以又稱龜島。站立島上,俯視湖面,心情格外開朗。島上建有亭臺,環境優美,綠樹成蔭。還有古老的土窯洞,剝落的藍磚墻,土火、土炕、干柴、瓦盆、鐵鍋,為古文明遺跡。
       
    登臨此島,環顧遠山近水,關掉手機,不談生意,不講競爭,可洗刷城市的嘈雜,洗去工作上的煩惱。

    天爺廟
       
    天爺廟是一座祭拜玉皇大帝的廟宇,位于白沙水庫景區內。其建筑年代勺遠已無考證,歷代有修繕。1958年前廟內曾有道士。天爺廟有大殿三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古樸典雅。殿內有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塑像,玉皇大帝頭戴九龍冠,身披滾龍袍,手扶龍案,雙目遠眺。王母娘娘頭戴鳳冠,身穿青綠色牡丹朝鳳裙,神態端莊。白沙水庫在廟前,庫水浩淼,煙籠霧罩,白鷺野鴨翱翔戲游。天爺廟周圍翠竹成林,白鴿翔集。過去從豫東來朝中岳、參少林的香客都先拜求天爺保佑,再出關進入拜神路。

    楊家莊園
      
    楊家莊園是楊氏家族的民宅。位于花石線白北村,楊家早在明清時代,為白沙望族。楊氏家譜云:曾有人在朝中居官,為建文帝身邊重臣,故有此豪宅。它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系磚石結構。原格局有花園兩個,樓房近百座,分布于白沙街中段兩側。現存有花園輪門樓5 座,地上有“清嘉慶年制”字樣的石刻匾額。楊家大院現存的5組建筑均為5進宅院,院的最后部為花園部分,主建筑為兩層10間,紅石條鋪底,青磚砌墻。中間為二進或三進過廳,過廳大部分為5間,建筑精美,過廳兩側均有配房,過廳前為大門,大院方位為坐東向西或座西向東,大門均向街心。楊家大院建筑是典型的明清風格,雕梁畫棟,斗拱高啄。其木雕、磚雕藝術取材考究,工藝精美,是古代建筑技術的寶貴遺產,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義勇武安王大殿
       
    義勇武安王大殿位于花石鄉白北村,即白沙水庫壩下。該殿原為漢朝武安侯灌夫的祭殿。據《漢書》載:“灌夫好住俠,在潁川作為橫恣,侵奪百姓。”到三國時,百姓毀灌夫塑像,改祭關、張、趙、馬、貢五虎上將,但殿名未改。當地也有稱為“五虎廟”。該殿歷代多有修葺。現在建筑為無至正九年(1349)所建。該殿為歇山式建筑,木制斗拱式樣奇特,雕工精細,對古建筑有研究價值。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電灌站
       
    白龍電灌站位于花石鄉白龍村,為白沙灌渠第二級提灌站。始建于1975年,歷時3年建成。1980年因土地承包到戶而停用。整條灌渠長20多公里,可灌溉農田萬余畝,站臺和灌渠全部用暗紅色方礫巖石砌成,遠望如巨龍擺尾,頗為壯觀,站在臺頂的平臺上,白沙水庫盡收眼底。西北嵩山諸峰若隱若現,縹緲朦朧。整座站臺由36間房屋組成,內外均有臺階,可達臺頂。由于北鄰許洛公路的優越位置,站臺已被裝修成酒店。白龍電灌站由于其歷史原因,再加上建筑藝術之美,已成為白沙水庫一道亮麗風景。

    嵩潁山莊 
       
    嵩潁山莊是白沙水庫庫區建造的容餐飲、住宿、休閑為一體的避暑勝地。山莊依山傍水,順山勢而建,占地約15000平方米,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山莊內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有致,雕梁畫棟既含古代風韻,又透著現代氣息。餐飲部能容納200人同時用餐。客房部有百余張床位,休閑部各種健身、娛樂設施齊全。炎夏酷暑,由于庫區水面調節溫度,山莊內總是涼風習習,令人心曠神怡。現每年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

    東嶺關
       
    東嶺關原址位于白沙水庫堤體西側,是三國時期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沿潁河逆流而上,是戰國時期許昌通往古都洛陽的故道。1951年修建白沙水庫時原關址建筑物遭到破壞,但關址位置尚存。今人有詩云:大壩飛落東嶺關,關連碧水水繞山。即今東嶺關地勢寫照也。

    求子洞
       
    位于白沙水庫景區釣魚臺西南崖上,為一天然洞穴。傳說一對夫妻,久婚不育。一夜里仙人托夢指點其妻到該洞求子:揀一石子,投入洞內,便可得了。該夫妻如其指點,果投石得子。消息傳開,來此求子者絡繹不絕,自此香火不斷。另,該洞有人考證為商代石姬娘娘養雞處,故又稱“石雞洞”或“石姬洞”。洞口略呈橢圓形。洞口朝向煙波浩淼的白沙水庫,洞前有一突出的平臺。站在平臺上,腳下是碧綠的水面,拍打著山崖“啪啪”作響,微風撲面。湖面上水鳥咽鳴,翩然來去;湖中小島樹木蔥郁,芳草萋萋。眺望北岸,亭臺樓閣隱約可見,嵩山依稀可望。

    白沙水庫棧道遺跡 
       
    棧道位于白沙水庫上游的玉翠山下峭壁上。其修建年代不詳。據傳是曹操為了進一步控制洛陽而秘密修建的軍事要道,并在此棧道附近長期屯兵。古棧道目前大部分已遭到破壞,僅留棧孔。現修復長度約2公里,棧道寬1.2米。棧道骨架用鋼筋水泥澆鑄,外用木板鑲鋪。沿途建有亭、臺、索橋等設備,將白沙水庫景區內的鬼谷子洞、姜子牙釣魚臺等景點連為一體,已被游人作為攀登山崖、游覽風光的交通道路。棧道由景區西側山崖處進入林區,是白沙水庫景區內的一個重要旅游景觀。

    禹王洞
       
    禹王洞為一天然溶洞,位于白沙水庫支流馬峪河北岸。相傳禹王曾在此治水。洞外山勢雄偉,森林茂密,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洞內洞連洞,路連路,寬者同時容納六、七百人,窄者僅一人能通過。四壁到處是石花、石瀑、石筍、石柱、石塔,奇洞怪石,氣象萬千。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然是個謎。目前已探明的共有2000多米,已開發可供游覽的約700米。洞有三廳十洞,50多個景點,其中“群獅迎賓”、“禹王觀瀑”、“金龜出洞”、“二仙對弈”、“瑤池仙境”、“蓬萊仙島”、“鎮海寶塔”等形象逼真,造型奇特,是我國北方不可多得的天然溶洞。禹王洞是登山、旅游、避暑之勝地。自1993年7月開放以來,游客蜂涌而至,凡來此參觀者都稱“不虛此行”。

    黑龍潭
       
    白沙水庫大壩腳下的黑龍潭,原為潁河上游一個著名的匯水潭。黑龍潭汛期驚濤拍巖,像巨龍鬧水;素常平穩如鏡,水碧似染。是附近村鎮游泳高手搏浪競技的最佳去處。當地百姓傳說,此有蛟龍、鱉精曾在此潭作怪。

    五十年代初,修筑水庫大壩時,填平大半。經數年的洪水沖刷,水潭規模幾復原狀。現水面長約200多米,寬20米,水面達到4000平方米。潭水水溫較低,鯉、草、鰱等魚類生長緩慢,烹飪后味道鮮美。加之此處泉水清洌甘甜,常飲可祛病御疾。黑龍潭周圍現已成為休閑、燒烤、垂釣的理想場所。

    鬼谷子洞

    鬼谷子洞位于白沙水庫景區內,又稱“谷宅”,洞高3.2米,深4米,闊3.4米。內塑有鬼谷子像,身穿道袍,容顏奇偉,正站著講書。下面坐著兩名學生在認真聽講,即孫臏和龐涓。

    鬼谷子姓王名詡,字禪,戰國時人,為楚國貴族。自幼入云夢山采藥得道,鶴發童顏,相貌甚奇,聞嵩山名勝云游到此。先前這個山谷很幽靜,傳說有很多鬼怪,人稱鬼谷。自從王詡住在這里以后,魔鬼全消失了,所以后人稱王詡為“鬼谷子”,所住的山洞稱“鬼谷子洞”。鬼谷子是個傳奇人物,又培養了象孫臏這樣杰出的軍事家,故來鬼谷子洞參觀游覽的人很多。

    石棺潭 
       
    石棺潭是白沙水庫壩西后面崖下的一處水潭。原水潭面積200多平方米,水深3米。關于這個水潭有一民間故事,被當地人廣為流傳。水潭附近村子一倔強孩子從小不聽父親管教,讓他去東偏去西。直到父親將死,父親怕死被他葬于山下潭中,便對兒子說: “我死后你用兩個牛槽把我扣在里邊,把我葬于此山崖下潭中,不要埋到山下田地”。犟兒在父親病逝后,想想父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深悔過去沒有聽過父親的話,就決定這一次一定要聽父親的話。于是,就按照父親的遺言,用兩口石牛槽把他的父親扣起來葬于山崖下的水潭,所以就叫石棺潭。現該潭全被庫區淹沒。

    望嵩橋
        
    望嵩橋位于花石鄉白北村,是一座獨拱石橋,曾是去往嵩的必經之路。站在橋上可望嵩山,故名“望嵩橋”。橋寬6米,長18米,狀若彩虹,橫跨在潁河支流上游。橋上石欄桿對稱,左右各四根,料石雕刻有飛鳥,猴、羊、獅及花卉圖案。紅石雕龍張嘴向西,欲吞潁河,龍尾向東,大有橫掃激浪之勢。整座橋造型美觀,氣勢不凡,富有民族特色。橋頭碑文記載此橋為“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陸軍中將毅軍馬步統領兼帶巡緝等馬公志敏號遜齋”。修建碑記載了修建此橋的不易比先前漢王代楚明修的棧道還難。此橋雖經沖刷仍雄跨在潁河之上,可見其堅固異常。橋下河水清澈透底,游魚嬉戲,河兩岸垂柳輕拂,清爽怡人,是游人度假消暑的最佳去處。

    石羊關石刻
        
    石羊關石刻是北魏時期官道上設置的關隘遺址處的一處石刻。“石羊關”原名“陽城關”,南臨潁河,北靠九頂鳳凰山,是個東西長、南北窄的小鄉村。原村在古關隘所在處,村子中間立有青石雕刻,昂首仰望的“石羊”,所以稱“石羊關”。石羊雕刻刀工細膩,技術精堪,石羊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石羊不但是村子的象征,更是村民平安、吉祥的寄托。1951年修建水庫時,居民全部搬遷,“石羊”也隨著遷至新村南頭路邊。現老村已淹沒水中。在老村北岸巖石上雕刻有幾處石佛像,據考證為北魏時期所刻制,文字列于下方無佛處,現已剝落殆盡不可拓矣。在旁邊不遠處,有多處古采石場舊址,相傳是修建少林寺、中岳廟時所取大型石料之地。

    白沙漢墓群
        
    漢墓群是禹州城西郊漢代直到白沙一帶官民集中留下的墓葬群。禹州是戰國時期的韓國都會,秦漢時期又為潁川郡首府,貴族階層人物較多,城周圍也就相應地出現了集中的墓葬區,尤其禁溝以西,地面保留下來的漢代墓冢很多,地下埋藏的墓室也不少,所以稱為“漢墓群”。該漢墓群總面積67萬平方米。墓室為青磚結構,青磚人們叫漢磚,上刻有各種圖案,系空心燒制而成。從出土的漢墓來看,墓主上有王公貴族,下有黎民百姓;這些墓室形制不一,各有特點,為全國所罕見,對研究古代葬俗和漢代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劉閣老墓
        
    劉閣老墓位于花石鄉白沙村,據傳為明代閣老劉基的墓葬,劉基(1311-1375),字伯溫,明青田人,元至順年進士,至正二十一年投奔朱元璋。明王朝的各種制度的建立多參與其事,官至御史中丞,太史令,封誠意伯。洪武四年辭官。后被左丞相胡惟庸構陷,憂憤而死。至于緣何墓葬于此,不得而知。整座墓葬占地13000多平方米,有一高3.4米,方圓50米的大土冢。冢前有柏林,古木虬枝蒼翠如墨,以前墓前有鸞殿三間,現已不存,只留屋瓦斷磚殘片。墳前有石人石馬儀仗景觀。儀仗排列整齊,石人相貌莊重嚴肅。石人石馬雕刻細膩,刀法圓潤,栩栩如生,維妙惟肖,是中原明代高官墓葬保護比較完整的墓葬之一。

    龍潭寺暨龍潭湖
       
    龍潭寺也叫下龍潭寺,位于花石鄉侯樓村。是宋朝以來佛教活動的場所。始建于宋,明清多次修葺。寺坐北朝南,現存有大殿、地藏殿、西廂房、山門等。寺內建筑均為單檐硬山式小青瓦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物。所有古建筑均為硬山式建筑,磚,石,木混合結構,脊飾龍首吻,寺內現存有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五十四年(1715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通石碑、刻字匾和宋代陀羅泥石幢一件。這些古建筑的存在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特別是宋、明、清時期的建筑科學技術及禹州西山區水文變化,民族文化等具有較高的價值。該寺形制雖小,但清幽非他景點可比。寺前有一天然涌泉。因不斷上涌珍珠似的氣泡,故又有稱其為珍珠泉。泉水恒溫,況含多種礦物質。當地稱可治多種疾病。該泉常年溪流潺潺,寒冬霧氣騰騰,炎夏清冽甘甜。泉水涌出成潭,人稱龍潭。寺因潭而得名。潭水外溢東流而去,一百米外聚流成一平地湖,楊柳依依,鵝鴨暢游,為一天然回歸自然去處。

    五代后漢隱帝陵
        
    隱帝陵是后漢第二代皇帝劉承佑的陵墓,位于今禹州市花石鄉王橋村。劉承佑,(公元913-950),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之子,后漢第二代皇帝稱隱帝。劉駕崩后葬于潁陵,即隱帝陵。
       
     據《五代史·漢書》記載:“隱帝下葬于許州西陽翟潁陵。”又據民國《禹縣志》:潁陵在城西花石鄉王橋,王橋與徐莊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村。隱帝陵毀于十年浩劫,墓不存,現青石條墓室尚在。根據傳聞,隱帝陵毀前墓冢高大,墓前有石人,石獸,石碑等。距隱帝陵北約十里處有劉承佑的父親劉知遠的陵墓一睿陵。

    花石戲樓 
        
     花石戲樓位于花石鄉花北村,屬明末地方財主看戲用的專用建筑。它坐南面北,磚石結構。

    戲樓寬9米,高5米,深15米,樓前有4根紅石柱支撐。戲樓飛檐斗拱,飾以雕刻和圖案。雕刻分石雕、木雕塑,圖案大多是傳統的愛情傳奇故事和花鳥圖形。花石戲樓是著名景點楊家大院相對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大戶莊院式建筑群。花石戲樓歷代都是當地乃至方圓幾十里最繁華的地方。每逢唱戲,臺下人頭攢動,成百上千。就連來往于許昌、洛陽的商賈、香客也在此歇腳看戲。

    祖師廟
       
    祖師廟位于白沙水庫上游,是古人舉行宗教祭祀的活動場所。該祖師廟建筑年代不詳,但從其建筑格式來看,元、明清三代均歷有修復擴建,祖師廟建筑呈 “品”字形,外加一個門樓,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磚石結構,灰瓦蓋頂,硬山式建筑為主,有少量石刻遺存,廟院坐北向南,門樓1間,東西廂房各3間,主殿5間,殿內供有祖師爺與其四弟子塑像,塑像均為混質彩繪。由于該寺院位于景區內,平時游客不斷,香客眾多。(原標題:白沙水庫的景區介紹)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全游網
0
下一條:許昌霸陵橋景區 上一條:白沙水庫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