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官渡古戰場”為何棄武從商?

2013/7/12 9:19:36 點擊數: 【字體:

 

    核心提示: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在中牟的官渡進行了一場大戰,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官渡也因此被國人熟知。1993年,河南省中牟縣投資1680萬元打造“官渡古戰場”,再現昔日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開業之初著實紅火了一陣,但很快冷清下來,直至最后入不敷出。今年9月底10月初,官渡古戰場要重修,如何重修?重修后的古戰場是什么樣子?重修的資金從何而來?會不會帶來人氣和效益?

  帶著這一連串問題,記者趕赴中牟進行調查,發現重修只是一個傳聞,“官渡古戰場”已經改弦更張,名字也改成了“官渡觀光生態園”,土地的性質也從文化用地改成了住宅用地,負責人稱:“如果有人看上官渡古戰場,想干什么都行。”

  “古戰場”已荒廢多年

  威武的南大門外長滿雜草,建筑已被拆去門窗,房間里放著雜物

  從鄭州出發,沿著鄭汴公路向東行駛,穿過中牟縣城,有一轉盤,轉盤中心位置有一曹操手持兵器騎在高頭大馬上的雕塑。轉盤的東北位置就是官渡古戰場。

  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當時袁紹率兵20萬南下,曹操率兵4萬在官渡相拒。當年春,曹操乘袁紹傲慢輕敵、內部失和之機,兩次偷襲袁紹后方,焚其糧食輜重,斷其糧道,致使袁紹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曹操則全線出擊,殲滅袁軍主力,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這是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這場波瀾壯闊的官渡之戰,給中牟留下了諸如官渡、草場、水潰、逐鹿營等許多歷史遺跡。

  說起曹操用4萬兵力打敗袁紹20萬大軍的那場戰役,當地百姓都能講出一些故事來。

  中牟縣官渡鎮官渡橋村村民梁建說,“官渡古戰場”景區是1993年由中牟縣政府投資1680萬元建造的,主體景點是一座古戰場藝術宮,附近還設有曹公點將臺,曹公拴馬槐、在草場(村名)還設有喂馬場等。古戰場藝術宮由10個圓頂帳篷式的建筑組成,中心的大帳房中有水(古官渡水)有船,有兵有馬,是官渡之戰的現場想象模擬。周邊圍建的小帳房中,是官渡之戰相關的人物雕塑和故事場景雕塑,如曹操赤足迎接前來投奔的許攸等。但官渡古戰場只紅火了一段時間,就蕭條下來。

  10月9日,記者站在官渡古戰場附近的鄭汴公路上北望,旅游區威武的南大門外長滿了雜草,漂亮的漢代建筑已被拆去門窗,房間里放著高粱稈等雜物。刀槍劍戟等武器的大型雕塑屹立在官渡古戰場景區南大門外,雖然已經銹跡斑斑,但仍能讓人不由地想起鑼鼓喧天、戰馬嘶鳴的場景。

  梁建半開玩笑地說:“官渡古戰場景區沒有給中牟帶來多少經濟效益,由于長期無人管理,景區內的壁畫幾乎全部脫落,模擬小黃河、武術等景點和設施也被毀壞殆盡,房子也漏雨,官渡古戰場景區看起來倒很像一個遺址了。”

  “古戰場”的前世今生

  1993年投資1680萬元興建,再現當年官渡大戰場景,2000年以后收入已是寥寥無幾

  張彩鳳曾是官渡古戰場景區負責人之一,對于官渡古戰場景區的歷史很為熟悉。她說,中牟縣為了開發旅游業,1993年投資了1680萬元興建了官渡古戰場旅游區,逼真地再現了曹操和袁紹大戰的場景。

  據介紹,官渡古戰場景區占地150畝,整個古戰場由門景區、序幕區、模擬古戰場藝術宮(主景區)、三國勝景保護區、旅游服務設施區、農經貿綜合性市場六部分組成。

  “官渡古戰場剛開業時,非常紅火,門票一度賣到了30元,即使這樣仍吸引了大批游客,當時的熱鬧場景我還能清晰記起。”劉東強在官渡古戰場附近做生意,他說,景區紅火了不長時間,就蕭條下來了。到2000年后,就很少見到游客了。

  對于官渡古戰場當時的經營狀況,中牟縣有關部門還留有一些數據,數據顯示,1999年官渡古戰場全年收入38981元;2000年1~11月份共收入10616元。2000年以后的收入更是寥寥無幾,到2004年時,官渡古戰場的門票收入每天已不足30元,每天來游覽的人不到兩人。

  為了扭轉景區的蕭條狀況,中牟縣政府曾想了不少辦法,但未能奏效。王繼躍曾擔任過中牟縣旅游局局長職務,他說,官渡古戰場開業不久,中牟縣曾與黃河旅行社進行過合作,但收益依然不理想,后來中牟縣旅游局接下了官渡古戰場。

  “那時候官渡古戰場的經營已經非常困難,每天平均門票收入不到30元,有時候幾天都見不到一個人。”王繼躍說,為此,中牟縣旅游局對官渡古戰場采取了招商引資的辦法,計劃募集資金對景區進行改造,但和幾十家客商談判,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談成。其中有一位客商在2004年時,曾想把官渡古戰場景區承包出去搞配套工程建設,由旅游局統一規劃,由投資方承建,建成一個集餐飲、舞廳、垂釣為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而且當時還動工進行了重修和建設,但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擱淺的命運。

  “古戰場”重修傳言

  當地政府對重修予以否認,稱景區產權已脫離政府部門,承包給了個人

  重修官渡古戰場的傳言,在官渡古戰場附近每年都會流行一次。在附近做餐飲生意的王先生說:“我們做餐飲生意的,肯定想讓官渡古戰場重新紅火起來,這樣我們也好沾點光,前幾年每次有這樣的傳言,我都會興奮一陣子,想著官渡古戰場重修后,應該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客源。但后來發現每次傳言都是假的,所以現在對于這樣的傳言,已經沒有感覺了,對官渡古戰場的重修消息也失去了興趣。”

  9月下旬,這個傳言上升到了媒體報道層次,一網絡媒體刊發了該網站記者采寫的報道《河南中牟官渡古戰場藝術宮修復工程敲定》。

  《河南中牟官渡古戰場藝術宮修復工程敲定》中稱,當地修復官渡古戰場藝術宮方案已確定,修復工作將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正在招商中,預計近期可開工。

  報道還稱,古戰場藝術宮因為修復工程量大、技術含量高、資金緊張等原因,一直未動工。這次經過重新規劃,仍然保存官渡橋、曹公壘、漢井、曹操拴馬槐、草料場、拒袁斬將碑、關帝廟等遺址遺跡,古戰場藝術宮內藝術制作以立體造型為主,配以雕塑、壁畫,并采用電腦遙控,聲、光、電、機械等現代科技手段表現形象,通過38個故事場景,再現“官渡之戰”的故事全貌,突出“奇、特、險、新”。宮兩側設跑馬場、射箭場,宮前建城樓式轅門,門兩側為古軍營串燈與十八般兵器造型。南大門以刀、矛、戟、鉞、盾等兵器造型構成,置身其中,仿佛歷史車輪逆轉,將你帶到古戰爭歲月。

  這一消息刊出后,又被多家網站轉載。從9月23日開始,記者對“官渡古戰場修復”的消息進行核實,但中牟縣委宣傳部、發改委、旅游局、官渡鎮政府等單位的工作人員聽說這一消息后,都非常吃驚,并稱:“我們根本不知道官渡古戰場要重修的事。”

  中牟縣旅游局一周姓負責人稱,官渡古戰場早已不屬于旅游局管理,已承包給了個人,重修不重修和旅游局已沒有關系。中牟縣官渡鎮一工作人員也稱,官渡古戰場的產權已經脫離政府部門,重修不重修是承包人的事情。

  “古戰場”終結的反思

  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稱,要開發旅游,景區必須走出同質化、低端化這一怪圈

  中牟縣城關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張繼平是2006年接手“官渡古戰場”景區的,他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說:“重修官渡古戰場的消息肯定是個假消息。”

  張繼平2006年以1500萬元的價格接手官渡古戰場時,官渡古戰場已經不能稱之為景區了,景區內的設施已經大量損毀,聲、電、光等旅游設施無法工作,房子也開始漏雨。接手后,對官渡古戰場就沒有動過,一直閑置著。

  張繼平說,實際上從2006年起,“官渡古戰場景區”已經不存在了,由于官渡古戰場不是文物,也不是文化遺址遺跡,拆除建筑和改變土地性質都是國家允許的。“所以我接手后,就把文化旅游用地改變成了住宅用地,‘官渡古戰場’景區的名字也被注銷,我依托官渡古戰場這150畝土地注冊了一個新公司,名稱為官渡觀光生態園有限公司。”

  “我認為,人造景點造得再好也是假的,很難長期吸引游客,所以我根本沒想過重修官渡古戰場藝術宮的事。但我這幾年一直尋找合作伙伴,無論是開賓館,還是搞餐飲,或者是搞垂釣等休閑娛樂項目,只要能帶來經濟效益,都可以運作。”

  張繼平還稱,就在這幾天,一位來自鄭州的客商還正和他商談聯合開發經營的事情。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王增范說,主題公園不僅僅是一種游樂方式和商業手段,還是一種文化形態,因為它具有解釋文化的功能。一個主題公園,除了提供娛樂之外,最主要的存在理由就是它告訴了人們另外一種生活。

  張繼平談到官渡古戰場失敗的原因時稱,1800多年前的官渡古戰場,本沒有留下任何遺址,1800多年后的今天,卻要人造景觀,重現所謂“官渡之戰”。無奈,現代人建設的“古戰場”吸引不了人們的眼球。缺乏旅游投資理念,違背市場經濟規律決策,必然導致失敗。另外,游客日漸理性成熟。隨著旅游經濟的迅猛發展,游客們見多識廣,日漸理性,他們的旅游品位越來越高,鐘情于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向往于真山真水、生態旅游,對人造景點不“感冒”,人造景點門庭冷落車馬稀,被淘汰出局亦當屬必然。

  中牟縣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事實上,能吸引游客的旅游景點,要么有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要么有原生態的民俗古物。各地互爭遺址正朔、大建“古跡”之后,為賺錢,只能靠娛樂項目掏游人腰包,導致景區失去其標榜的歷史厚重感和膜拜價值,進而景區同質化、低端化、可替代性泛濫。所以要開發旅游,搞活旅游經濟,必須走出這一怪圈。【原標題:“官渡古戰場”為何棄武從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09-10-13 作者:張錫磊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