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節將持續20天
。乖拢玻叭丈衔纾笗r,南陽市在白河之濱舉行盛大集會,隆重慶祝“中國·南陽第六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開幕。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孔玉芳,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李金明等領導以及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參加了會議。
第六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南陽市政府承辦。醫藥文化節主題為:綠色、健康、合作、發展。主要活動有中國·南陽第六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開幕式,“綠色南陽”大型文藝晚會,醫圣博物館大型祭拜張仲景活動,南陽市政府經貿洽談暨項目簽約活動,中醫藥新產品暨地方新產品展銷會等。文化節歷時20天,至10月10日結束。
南陽前五次舉行的張仲景醫藥節是與玉雕節、經貿洽談會一起召開,合稱為南陽“兩節一會”。此次,南陽市決定單獨舉辦張仲景醫藥文化節,明年4月洛陽牡丹花會、鄭州少林武術節期間,舉行中國南陽寶玉石博覽會。
開幕式由南陽市市長朱廣平主持。
南陽市委書記黃興維在致辭中說:“南陽中醫藥資源豐富,并擁有世界上唯一的醫圣品牌,據此,我們啟動實施了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此次舉辦的中國·南陽第六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其主旨是打響張仲景醫圣品牌,振興國醫國藥事業。”
王國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作為醫圣故里的南陽市,是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該市連續六年舉辦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充分表明了他們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大做強中醫藥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王國強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高舉繼承、創新、合作、發展的旗幟,加大中醫藥科研力度,交流中醫藥研究成果,共商中醫藥產業發展和振興大計,使中醫藥事業與時俱進,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他還希望南陽市委、市政府精心組織好系列活動,把節會辦成聚合中醫藥界精英的舞臺,為振興國醫國藥事業作出貢獻。
祭拜醫圣張仲景
昨天上午10時30分,古樸、幽雅的南陽醫圣祠,紅毯鋪地,鐘鼓齊鳴,祭拜醫圣張仲景大典在這里隆重舉行。
王國強,孔玉芳,李金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省人大副主任袁祖亮,省政協副主席毛增華,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李俊德,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省政府秘書長盧大偉,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省衛生廳副廳長、省中醫管理局局長夏祖昌等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中醫藥界著名專家學者等,懷著無比敬仰之情,肅立于醫圣墓前,祭拜偉大醫學家張仲景。
醫圣祠位于南陽市東關的溫涼河畔,祠內矗立著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大醫學家的塑像,中間是醫圣張仲景,兩旁分別是扁鵲、華佗、王叔和、李時珍等。
大家虔誠地拜過古代幾個大醫學家,隨后來到醫圣墓前。站在墓亭前“東漢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先生之墓”的石碑旁,全場嘉賓莊重地三鞠躬。王國強、孔玉芳敬獻了花籃。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錢超塵宣讀《祭醫圣文》。
“……仲景先師,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清貧志守。為天下蒼生福祉,他寧辭封疆大吏,甘做一介布衣。專志于醫學的撰著與普及。先師以德治醫,以德傳醫,一生實踐著‘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的精神追求,終成一代蒼生大醫……”一字一句,訴說著后人對萬世醫宗張仲景的無限崇敬與追思。
祭拜完畢,與會領導隨后在醫圣祠種植兩棵山茱萸、辛夷,以作紀念。
宛西制藥500萬元助學
“宛西制藥決定拿出500萬元與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0所全國知名中醫藥院校簽約,設立張仲景獎學金助學金,今天現場將向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的200名學業優秀、家庭困難的博士生、碩士生發放80萬元獎學金和助學金!”
昨天下午1時30分,在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舉行的“張仲景醫藥文化暨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論壇儀式上,當主持會議的南陽市委副書記賈崇蘭突然宣布這一消息時,與會人員頓時報以熱烈掌聲。
宛西制藥董事長孫耀志說:“中醫藥的振興離不開中醫藥的發展,中醫藥的發展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我們在國內10所知名中醫藥院校設立張仲景獎學金助學金,旨在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培養優秀中醫藥人才。”
宛西制藥張仲景獎學金助學金簽約單位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學院、湖北中醫學院、安徽中醫學院等。此前的7月28日,宛西制藥已與這10所院校正式簽約。張仲景獎學金助學金設立辦法是:一期出資500萬元,簽約五年。每年對100名品學兼優的博士生、碩士生給予每人5000元的獎勵,對100名學業優秀、家庭困難的博士生、碩士生給予每人3000元資助。未來五年,宛西制藥將資助1000名中醫藥博士、碩士研究生;每年在10所中醫藥院校設立20萬元的“仲景杯”中醫藥文化知識競賽獎,同時組織獲獎學金助學金的人員到醫圣故里祭拜醫圣,參觀考察宛西制藥并開展相關學術交流等。
王國強對宛西制藥的這一做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后,面對西藥的沖擊,中醫藥文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推動中國中醫藥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構建校企合作橋梁是其中一條重要的途徑。目前在我國這種模式還不成熟,宛西制藥此舉有很好的示范與引導意義。
鏈接▲▲
發展中醫藥全國數第一
去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下文,授予南陽市“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稱號。這在全國地級市中還是第一家。此前的2001年10月29日,南陽市被批準為“全國首批農村中醫先進市建設單位”。
黃興維說,目前南陽市啟動了“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中醫中藥逐步成為南陽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特色優勢產業,醫藥工業已發展成為全市工業經濟中的優勢產業。全市以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和普康集團為龍頭的醫藥加工企業有56家,年加工能力1.25億公斤,總產值20億元,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有5家。
中醫藥研究與應用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南陽市中醫藥學校的中藥標本館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擁有各類中藥標本2630種,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贊譽為全國一流的中藥標本館。河南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落戶南陽,宛西制藥公司還建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外,國家中醫管理局還確定南陽市為“全國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示范區”和“全國中醫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單位”。
綠色南陽郡天然中藥庫
昨天,記者從第六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上獲悉,日前,河南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仲景”商標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中國品牌500強,其主導產品“仲景牌”六味地黃丸市場占有率已連續十年全國第一。
早在8年前,宛西制藥掌門人孫耀志就認識到張仲景中醫藥文化的價值,通過整合獲得“仲景”商標的所有權和使用權;2001年,公司所有產品統一啟用“仲景”商標,“仲景”牌系列產品開始實現批量出口。
山茱萸是主打產品六味地黃丸的主要原料藥材。宛西制藥投巨資在西峽縣建立面積為20萬畝的山茱萸生產基地,創造性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按照國際通行的植物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標準,實現了中藥材產業化經營。
“滿山全是中草藥”是南陽真實的寫照。一次,前往西峽考察的國家中藥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金世元在深山中抓起一把草,發現其中竟有八種中藥,震驚之余,金世元連連感嘆南陽不愧是一座“天然藥庫”。
據統計,南陽境內已確定的天然中藥材達2357種,名優中藥材50多種,中藥材總儲量2.5億多公斤,且多為無污染的有機藥材。南陽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00萬畝,年產值達23億元,其中,辛夷年產840萬公斤,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0%;山茱萸年產350萬公斤,全國市場占有率在60%以上。
眼下,南陽已形成了南召辛夷、西峽山茱萸和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參、鄧州麥冬、內鄉黃姜、鎮平杜仲、唐河梔子、社旗板藍根十大中藥材示范基地。其中,辛夷、山茱萸、裕丹參基地通過國家原產地保護認證,唐河梔子和半夏被列為地理認證產品。(首席記者郭啟朝通訊員庹軍孫少斌文圖 )【原標題:南陽張仲景醫藥文化節:醫圣故里中藥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