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淇河文化博物館古聯漫解

2013/7/26 8:54:49 點擊數: 【字體:

 
    淇河文化博物館位于淇濱區金山辦事處(原龐村鎮)扈家莊院。扈家莊院是一座保存完好、很有地方風格的中國舊式建筑,由罕見的“九門相照”的三進院落組成,它被改造成我市第一家民間博物館,在第一進院的北房兩側的頂端并不顯眼的地方,有一副刻在墻上的古對聯:

    南京縣南三塔寺,三塔寺后三座塔;

    北京京北五臺山,五臺山下五層臺。

    筆者近日參觀淇河文化博物館時,博物館董事長熊俊青領我到刻寫對聯的地方指給我看。

    對聯呈陽文,楷書。上聯刻在一進院北房檐下南墻西上角,即左上角;下聯刻在一進院北房檐下南墻東上角,即右上角。

    淇河文化博物館所在的扈家莊院,原是解放前臭名昭著的豫北大土匪扈全祿所建。扈全祿在建院之初為什么要在此刻上這副對聯呢?對聯是什么含義呢?董事長很想征求我的意見,但我看了對聯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只好記錄下來回去研究。

    在互聯網上,我查到了一些相關資料,原來這副聯語是從一副古代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舊聯語演變而來的。相類似的古聯語被編入很多雋永的民間有關對聯的故事中。

    這副古聯語故事大多流傳于清朝,有很多版本。

    清朝嘉慶十年乙丑(1805年),《紅樓夢》續書之一,蘭皋主人所作的《綺樓重夢》第8回《學中屬對舜華為魁 園里吟詩優曇獨異》中有一段文字:

    那寶釵原想要考考小鈺,聽見太太吩咐,便順著說道:“當年有人扶乩,把一個對兒求仙人對,那出句是‘三塔寺前三座塔’,仙人對了個‘五臺山上五層臺’,如今就把這個對兒對對瞧。”舜華聽了就搶著道:“我對個‘六橋堤畔六條橋’。”寶釵說:“很好。并且敏捷得很。”岫煙道:“他事事要爭個先的。”優曇便說:“我也對就了,‘百花洲上百叢花’。”寶釵道:“也可以。只是百花洲上未必恰恰的果是百叢花,不比那六條橋自然。”曼殊道:“五溪峒口五條溪。”寶釵道:“也還好。”彤霞說:“九江府外九支江。”妙香說:“九峰山上九層峰。”瑞香說:“九仙山上九尊仙。”寶釵道:“‘尊’字勉強些。”碧簫道:“五湖堤外五重湖。”寶釵道:“‘堤外’二字是湊上去的,‘重’字也不很穩。”小鈺連忙替他辯道:“有湖自然定有堤的。”寶釵道:“別管人的!自己的對兒在哪里?”小鈺道:“就有,就有。”文鴛看見壁上掛著一張琴,便說:“七弦琴上七條弦。”寶釵尚未說話,小鈺趕著道:“我也有了,‘七星劍上七顆星’。”李紈笑道:“末了兒兩個對兒,倒也自然。只是用物件對地方,不很工整。”寶釵道:“乩仙的原只有七個字,后人添上個‘西水驛西’,‘北京城北’以為工整。誰知五臺山在山西代州五臺縣境內,并不在北京城北,倒添得訛錯了。”

    此聯語涉及到最早的人物是關羽。有這樣一則故事:嘉興府城外,有座三塔寺。寺隔壁住著一對秀才兄弟。哥哥死了,弟弟和嫂嫂不清不白地過起日子。一次,秀才與朋友一起扶乩(也叫“扶箕”、“扶鸞”,求神問卜的一種巫術。施術者扶箕在碎米、沙盤或紙上畫寫成文字,以示神靈降旨,謂之降筆,或降箕),請來了關圣帝君。大家都畢恭畢敬,唯秀才冷笑說:“這嘉興府地面,三國時歸東吳。關云長敗走麥城,正是死于東吳人之手,怎肯到東吳地面降壇?這關圣帝君,別是哪方餓鬼冒充騙食的吧!”關帝聞言,降筆說:“今天應詔赴天廷,路過嘉興,在云頭上忽見三塔寺旁有人香燭禮請,方才按落云頭。”秀才說:“既然你是關圣真神,我這里出一個對子,你敢對么?”關圣說:“愿聞。”秀才指著三塔寺曰:“三塔寺前三株塔”,關公遂在沙盤上大書曰:“五臺山上五座臺”。秀才說:“我還有三字:三塔寺前三株塔,塔,塔,塔。”關公對曰:“五臺山上五層臺,臺,臺……”他對不下去了,總不能說五個臺字吧。便抽身進了三塔寺,查問出秀才之劣跡。回壇對秀才說:“我也有一個對子請教:紅羅帳內,多少恩愛問嫂嫂。請!”秀才頓時面紅耳赤,啞口無言。關公說:“還是我來代勞吧:黃泉路上,有何面目見哥哥。”

    《乾隆下江南》第十一回:“天子與眾互觀,已將詩聯一揮而就: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北京京北五臺山下五層臺。”看來此聯語應是乾隆皇帝所作。

    《對聯》一書中卻說:一年端陽節,乾隆下江南路經保定府,劉墉陪著他上“仁和詩社”湊熱鬧,劉墉選的上聯和對句是:“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北京京北五臺山下五層臺。”

    《普陀洛迦山志》載:明朝著名的屬對高手解縉,一次進香普陀寺,長老出上聯“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求下聯,解縉只對出“北京京北,五臺山上五層臺……”就無法對下去了。

    《唐伯虎紀事》云:嘉興有三塔寺,有人出對云:“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降乩者批云:“北京京北,五臺山下五層臺。”黃右原云:“聞是日有人復加‘塔塔塔’三字請對,乩竟寂然。”

    還有一說是清朝才子紀曉嵐與友人同游,友人出對請紀曉嵐屬對:“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紀曉嵐應對:“北京京北,五臺山上五重臺”。友人又續道:“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紀曉嵐竟被一時難倒了。

    看來這一“絕對”在被稱為對聯之國的中國文壇上,甚至在民間確都有一定的影響,不僅廣為流傳,歷來還不乏因對它感興趣,從而研究它、想破解它的人。

    1946年,農歷六月廿四,俗稱“荷花生日”,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張鳳博士、詩人易君左等登煙雨樓。張鳳在煙雨樓說:“幾十年來我一直在考慮對‘三塔寺前三個塔,塔!塔!塔!’的下聯,始終不能對上。”他并開玩笑說:“假定五臺山不是五座山峰,而是五個石臺,那我添上一句就可以對上了:三塔寺前三個塔,一塔不壞,塔!塔!塔!五臺山上五個臺,二臺已倒,臺!臺!臺!”

    有人絞盡腦汁,從數學角度分析,認為此絕對的關鍵是數字陷阱。數字分實數(自然數、序數、約數)、虛數,出句是實數,對句若再用實數就陷入陷阱了,所以應該用虛數來對。于是最后也可用三個相同的字,表示例舉,然后加上省略號。這就是破解方法,而且可有許多對句:

    萬佛庵里萬尊佛,佛,佛,佛……

    萬泉河上萬灣泉,泉,泉,泉……

    九重天上九層天,天,天,天……

    百花仙里百家仙,仙,仙,仙……

    百頃山上百層山,山,山,山……

    其實即使用實數對實數,也不是絕對不可能,古人就早有一獨辟蹊徑的對句:

    九蟲山上九蟲鳴,蟲蟲蟲。

    蟲的繁體字為“蟲”,此思路的確新奇。但“蟲鳴”二字與出句順序不對應,再者有“九蟲山”嗎?

    互聯網上有位網友按同一思路也對上了一句:

    六對屏上六對聯,對對對。

    “六對”指三扇屏風上書寫著六副對聯,“對”有“二”的意思,三對為六,扣前面的六。但“六對聯”中的“對”,位置同樣與出句不對應。

    回過頭來再說淇河文化博物館的對聯,筆者感覺它不過是文字游戲而已。扈全祿并非文人,但在我們崇尚對聯的國度,吟詩作對的傳統是否使他也難免受點兒耳濡目染,使他多少悟出點對聯的奧妙、樂趣,因而在扈家莊院興建之初讓人將這樣一副流傳很廣、故事情節生動的對聯刻寫在墻角上,自我感覺好玩,或許也不乏些許賣弄之意,是可以理解的。從“南京縣南三塔寺”中的“縣”字和“北京京北五臺山”中的第二個“京”字對得不工整看,說扈全祿在“吟詩作對”方面僅僅是“受點耳濡目染”,應該并非枉說。再看上聯和下聯的位置,也有悖于我國舊時“右為上”的傳統習慣,上聯“南京縣南三塔寺,三塔寺后三座塔”應刻在南墻東上角,即右上角,下聯“北京京北五臺山,五臺山下五層臺”應刻在南墻西上角,即左上角,而實際正好相反。由此足以說明他對吟詩作對的規矩并不甚了解。筆者認為,除此以外恐怕當初建院時刻寫上這一對聯也難有其他更深的意義。

    不過從現在看,當昔日的扈家莊院變為今日的淇河文化博物館時,這副60年前刻寫于墻上的對聯讓游客或參觀的人們對它產生點兒好奇,引起一些評議和聯想,同時,給“淇河文化博物館”平添些“文化”味兒,確實也不無益處。

    以上為一孔之見,懇望大家賜教。(姚慧明/文樊青戈/圖)【原標題:淇河文化博物館古聯漫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鶴壁網 2007-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