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傳許昌有曹操的藏兵洞由來已久,然至今沒有定論。安徽亳州曹操運兵道的發掘人之一、“亳州考古第一人”李燦在談及許昌是否有曹操的運兵道時,言語肯定地說:“許昌應該有。”那么,許昌這片古老的土地下有曹操的藏兵洞嗎?探尋曹操藏兵洞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4月20日,記者對許昌三國文化研究專家史友仁進行了專訪。
藏兵洞的三種版本盛傳已久
史友仁稱,許昌有曹操藏兵洞的說法盛傳已久,而且古人書籍中也有記載。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稱:“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潁川郡叟住許田,誤墜一洞,行一日不見頭,叟腹饑,洞中見粟也!”又載:“子桓父(曹操)制吏屯田,置于潁川郡造一洞,傳為數十里,可參駕戰車,以竊皇猷,勿曉真耳?”這些史料和民間傳說是相吻合的。
歸納起來,許昌曹操藏兵洞的說法主要有三種,即隱身說、轉軍說、藏兵說。
一、隱身說。曹操迎漢獻帝于許,為避“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嫌,他把漢獻帝安排在許都宮內,自己住在潁陰城。為掌握皇帝動向,他便開挖暗道直達皇宮。許田圍獵后,漢獻帝看到曹操有篡位野心,便冒險密詔國丈董承謀殺曹操。不料,董承在宮門正碰到由暗道而出的曹兵,被搜出密詔。這場政變遂被粉碎。
二、轉軍說。曹操在下邳將關羽俘虜到許都后,愛其才能,盛情款待,以圖關羽歸順。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曹操意欲用武力懾服關羽,便邀關羽到閱兵臺檢閱他的80萬大軍。曹兵過了五天五夜仍絡繹不絕。關羽明知駐許曹軍只有幾萬人,心中不免生疑,就讓親兵將一紅綾系于一馬尾上。過了一段時間,這匹馬又出現在閱兵臺前。關羽暗中察訪,方知曹兵是由地道內輾轉來回。
三、藏兵說。據說,曹操迎漢獻帝建都于許,可謂春風得意,但有一條不稱心:許昌境內均是平原,沒有屏障,軍隊行蹤容易暴露。曹操每想起此事,心中總是不安。一日,謀士郭嘉說出了“地下用兵”四個字。曹操納之,選幾萬名親兵秘密開挖地道。不到半年時間,一條“長約45里的藏兵洞”就挖成了。這個藏兵洞的入口在潁川郡的潁陰城(現魏都區境內),出口在許都毓秀臺下。
探尋藏兵洞的那些事兒
史友仁稱,在上世紀80年代,許昌各地時有古洞出現,上報稱為“藏兵洞”的有8處。經甄別,他實地察看了4處。
一是在毓秀臺下。該洞口位于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毓秀臺下。上世紀80年代,時任許昌博物館館長的史友仁曾到位于古城內城中軸線上的盤里村進行采訪。當時,一名82歲姓郭的老人稱,他小孩兒時光著屁股到毓秀臺下割草,曾點著麻稈進入洞中,走了100余米不見盡頭,頓覺害怕趕忙返回。1985年考察張潘古城時,考古隊經過探尋,發現該洞為一規模較大的漢墓墓道,而非傳說中的曹操藏兵洞。
二是在許昌縣椹澗鄉王信村西南。當地村民曾傳在日本飛機進行轟炸時,附近村民都躲入這里的一個洞中,洞長幾百米。1987年,史友仁前往查看,發現洞口封著。因正值麥收時節,天氣較熱,他便沒有進去,只是隱約可見洞內墻壁上有很多小石子。“我感覺那個洞是新中國成立前當地村民躲避土匪用的,非曹操的藏兵洞。”
三是在許田圍獵的地方。經探尋,那里也是一座漢墓露出的洞口。
四是在許昌縣桂村鄉的于寨村。1986年6月3日,史友仁剛從許昌博物館調任市文化局副局長,于寨村二組村民王雙成稱自家紅薯窖內出現塌方,露出一個東西走向的大洞。隨后,其他村民也稱在院內紅薯窖內發現洞口,連綿約有2000米。在對一洞口進行清理后史友仁發現,該洞離地面4米左右,洞高2.6米左右,寬約1.3米,全是土結構,洞內淤積有很厚的泥土。當時,史友仁手持蠟燭向里探尋,但走著走著蠟燭熄滅,顯示洞內缺氧,遂迅速返回。
于寨古洞疑為藏兵之用有開發價值
“許昌縣桂村鄉于寨村發現的古洞尤為引人注目,一時盛傳許昌藏兵洞面世。”史友仁稱,于寨村是東漢末年曹操名將于禁屯兵的地方,這增加了人們對該洞是藏兵洞的信賴度。但因為于寨古洞全為土結構,沒有用漢磚壘砌,至今未能斷定到底是何時所修。
1995年,中央電視臺錄制《三國路上的故事》,途經許昌時,史友仁帶著攝制組再次探尋于寨古洞。史友仁回憶,當時他和攝像師在腿上都綁了一根繩子,然后手持手電筒、煤油燈進入洞中。“我在前,攝像師在后,走了約15米,東西走向的地洞開始改變方向,洞壁上還出現了放燈用的燈龕。”史友仁說,“我剛伸手在燈龕上摳下一塊煙熏子,就感覺不行了,忙一彈腿,上面的人很快把我們拉了上來。聽他們說,當時我的臉色已經蠟黃,幾欲昏迷。”
隨后,史友仁將從地道中帶出的煙熏子交與一名在許昌實習的學生,讓其帶回省文物局進行化驗,以確定它的年代,但最終這名學生沒有回音。
“有燈龕和煙熏子,說明這個洞里肯定藏過人,但具體是不是曹操時期的藏兵洞,目前仍沒有找到有力的佐證。”史友仁說,“雖然在古洞里沒有發現漢磚,但古洞所在地于寨村的路面上和村民家的廁所墻壁上,漢磚到處可見。”
“旅游不是考古,盡管目前沒有確認年代,但許昌縣桂村鄉于寨村的這處古洞仍具有開發價值。”史友仁說,“如果把這些古道發掘出來,增加一些排氣孔,安裝一些升降梯,完全可以開發出一個新的旅游景點;時機成熟了,還可在地面建造官渡之戰蠟像館,與許昌縣艾莊回族鄉的天寶宮連為一片。”【原標題:許昌曹操藏兵洞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