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許昌張飛廟的五大奇觀

2013/7/26 17:35:47 點擊數: 【字體:


    刮風下雨,哪兒的石頭能預報?明清時期,許昌是否發生了地震?這些問題,在許昌市的張飛廟,你或許能夠尋到答案。

    這里是一個奇異的地方,風雨石、漢像磚、地震碑、奇異的門洞,與形象魯莽的張飛混雜在一起,還憑空跑來一個包公與張飛爭地盤。廟中豹眼環睜的張飛,如何忍受得了如此混亂的局面?你誤解了,張飛不是這樣的人。其實,他能寫能畫,也很瀟灑。

    包公搶了張飛的風頭

    在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史友仁的眼里,位于許昌市東南張潘鎮的張飛廟,因為至今還保留著“五大奇觀”,很值得一看。

    受了這誘惑,我們踏上了前往張潘鎮的行程。途中,我們向公交司機梁師傅打聽張飛廟的具體位置,梁師傅一臉茫然:“張飛廟?我們這里沒有張飛廟啊,只有一個包公廟。”

    梁師傅的回答讓我們忍俊不禁,其實張飛廟與包公廟本就是一座廟宇,但一座廟宇卻有兩個名字,這中間還有一番糾葛。

    臨行前,史友仁曾給我們講過這段糾葛:張飛廟也叫張公祠,相傳曾是東漢許都官驛,漢獻帝時,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前來許都參見漢獻帝,張飛在此駐扎,故后人在此建立祠堂祭祀,并稱之為張公祠或張公寨。

    據說張公祠建在8米高的臺子上,占地20多畝,坐北朝南,原有殿、堂、亭、臺、樓、閣50多間,風格融儒釋道于一體,十分壯觀。

    到了清嘉慶年間,許州知州包敏外出巡視路過張潘鎮時,看到張飛廟規模宏大,香火旺盛,而自己的祖先包公的廟宇殿堂狹窄,香火冷清,心中很是不平:“包大人為官清正,替民謀福,為何廟宇這么寒酸?張翼德何德之有,竟然受到如此高的待遇?”

    憤憤之下,包敏就將包公的塑像抬到張公祠里和張飛一起供奉,當地人因此又把張飛廟叫做包公廟,漸漸地,叫包公廟的多起來,似乎,張飛被包公比了下去。

    張飛廟建在高臺有玄機

    車在張潘鎮古城村附近停下,一條北拐的公路一直把我們帶到了門道張村。張飛廟就在該村的西北角。

    這是一片完全獨立的高地,從地勢上來看,它比周圍高出四五米。看守廟宇的任清彥老人說,原來這里的地勢還要高出不少,由于年久風雨沖刷,水土流失不少。

    為何廟宇所在的地基這么高?任清彥解釋說,當年劉、關、張前來拜見漢獻帝時,漢獻帝只允許劉備一人進入許都城內,張飛和關羽以及他們所帶的兵馬只能駐扎在城外。張飛和關羽害怕兄長劉備遭到曹操的暗算,就在此壘就高臺,以便觀望許都城內的動靜,一旦有不測,便殺進城去營救。

    張飛廟距許都故城很近,所以,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按照當地一馬平川的地勢,筑一高臺觀望附近動靜,是可行的。

    另外從張飛廟的設計來看,也充滿了防御的觀念。其不僅地勢較高,而且三面環繞深溝,只在南面建造了一座長長的橋梁,與廟門相通,可謂易守難攻。

    我們踏上橋梁,在綠樹的掩映中,發現張飛廟的廟門十分獨特,看上去更像一個山門或寨門,上面建造有用于防御的垛口。一條深達十幾米的券形門洞,直通院內。

    由洞天門進入院內,我們發現,廟門之上,還建造有一座戲樓,這座戲樓跟所有關帝廟中的戲樓一樣,不同的是它建造在一座廟門之上,這還是很少見的。“張飛廟的廟門為張飛廟的五大奇觀之一。”任清彥說。

    張飛風雨石能預報天氣

    除了廟門,張飛廟的另外四大奇觀是“張飛風雨石”、“三姓樹”、4000多塊漢磚和地震碑。

    “三姓樹”其實是一棵圓柏樹,在廟南100多米遠的路旁。根據當地的傳說,當年劉、關、張前來許都時,曾在此樹下拴馬歇息,后來這棵樹自主干向上的枝杈處就長出了三種不同品種的樹木,即松、柏、檜。雖然它們品種不同,卻常年同綠同枯,相擁相環,格外親密。當地人說這棵樹象征著“桃園三結義”中的劉、關、張,因此稱其為“三姓樹”。

    如今這棵直徑60多厘米的老樹已經枯萎,其頂端發出的枝杈,因為缺少葉子的緣故,無法辨別是否為松、柏、檜。

    “張飛風雨石”是鑲嵌在洞天門內東西墻壁上的兩塊青石,東側為雨石,長85厘米,寬74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西側為風石,長63.5厘米,寬47厘米,表面如斧鑿過一般。任清彥說:“這兩塊石頭可靈驗了,天要下雨時,雨石表面就會潮濕;天氣晴朗時,它的表面就干燥;而有大風暴時,風石上就會出現云紋狀。比天氣預報還準。”

    張飛廟內的門洞墻壁上和張公祠、包公祠的墻壁上,鑲嵌了4000多塊漢磚,這是張飛廟的五大奇觀之一。漢磚上的魚、鳥、花、草、云、龍圖案,十分精美。更難得的是,任清彥拿出了一塊無意中發現的龍鳳磚,在這塊漢磚的側面上,一頭刻著龍的圖案,一頭刻著鳳的圖案,這在漢磚中并不多見。

    張飛廟的另一奇觀,就是尚存的兩通“地震碑”。這兩通碑記載了明清時期發生在許昌的兩次地震。其中一通鑲嵌在張公祠左側窗欞之上,為立于大清道光三年的《重修財神殿并金塑神像序碑》,上面記載說:“(財神殿)歷年久遠,風雨飄搖已湮昔時之光,又經嘉慶庚辰夏地震,墻壁傾覆,金神剝落——”碑文準確點出了地震的時間和破壞程度。

    而另一通則是立于明嘉靖七年的《重建漢司馬張公祠廟碑》,其中說張公祠在重修前“第以歲久,又患地震”,再一次點出在清朝之前這里還發生過一次地震,這些都是難得的研究許昌地震的資料。(今報記者 李長需/文 閆善良/圖)【原標題:許昌張飛廟的五大奇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09-7-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