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崇寧三年(1104年)生,幼年家貧,隨父以打漁謀生,父早喪,隨母李氏來新寧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習武,弓法神奇。早年加入荊湖游寇曹成部,后升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1132年),岳飛討曹成,楊再興斬殺岳家軍大將韓順夫與岳飛弟岳翻。后來投岳飛抗金。作戰勇猛,每役必身先士卒,堪稱一時之良將。
紹興六年(1136),岳飛屯軍襄陽,再興師動眾奉命進攻偽齊孫都統軍于長水縣(故城在今河南洛寧)。八月十三日,所部與偽齊孫都統、后軍統制滿在及士卒百馀人,偽齊軍瓦解,再興乘勝收復長水縣,以功由第四副將武經郎升中軍統制。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金兀術率龍虎大王等1.5萬騎直襲郾城。在郾城大戰進行到高潮的時候,楊再興單騎沖陣,欲生擒金兀術,卻被金軍圍住。再經血戰,殺金軍數百人,再興亦受傷數十處,血透戰袍。終獲全勝。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中旬,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當時積雪太多,迷途失道,在臨潁(河南中部,郾城以北)小商橋和金兵遭遇,被12萬金兵包圍。楊將軍面無懼色,帶領所部官兵對金軍主力展開正面沖鋒,楊再興和士兵們拚死沖殺,消滅敵兵兩千多人。楊再興奮勇沖殺,刺死金萬戶長撒八孛堇、千戶長以下金軍將佐50余人。此時金兵箭如飛蝗,再興每中一枚敵箭,就隨手折斷箭桿,繼續殺敵,馬陷住河中,力戰而死,所部300人皆戰死。金人焚燒他的尸體,燒出鐵箭頭二升有余(《宋史·楊再興傳》)。葬于大絹峒(今臨潁縣南12公里小商橋東300米),世稱“忠墓”。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小商橋景區簡介
小商橋景區位于臨潁縣皇帝廟鄉商橋村與郾城區商橋鎮商橋村交界處,南距漯河市區12公里,北距臨潁縣城10公里,東臨107國道,西靠京廣鐵路,占地160多畝。
號稱“天下第一橋”的石拱橋--小商橋建于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位于小商河(潁河故道)上,該橋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做工精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商橋也曾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率部抗擊金 兵取得郾城大捷的主戰場。岳飛部將、統制楊再興與金兵交戰于此,馬陷商河,身中百箭,壯烈殉難。岳飛激憤,以兵刃刻墓碑,將其安葬于小商橋河畔,后人建殿塑像以示祭念。
根據考證和歷史傳說,圍繞小商橋和楊再興墓址,小商橋景區進行了復建擴建,現有小商橋、楊再興紀念園、百名將軍題詞碑廊、小校場、漁舟島、鳳凰臺、古驛站、橋文化館、4D影院、岳飛槍刻碑等重要景觀,是您感知歷史、文化休閑、旅游觀光的游覽勝地。【原標題:抗金英雄楊再興與小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