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商丘市民權(quán)縣城西南 20 公里白云寺村內(nèi)。創(chuàng)建于唐貞觀年間,因夏秋白云繚繞,景色奇異,故名白云寺。金末毀于戰(zhàn)火,明代杰修和尚募化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擴建,占地 450畝,有山門、鐘鼓樓、五大佛殿、藏經(jīng)樓及東西五大廊房等千余間。傳說清康熙帝曾三下白云寺尋父。其父順治曾得江南美女董氏,甚是寵愛。皇后非常怨恨,瞞著順治,把董妃亂棍打死,沉尸河底。順治帝怒而棄位到白云寺出家。康熙一下白云寺,親自為白云寺 1200 名僧人打齋供眾,并注意觀察有無與父親相仿的人,但沒發(fā)現(xiàn)。當?shù)弥有一燒鍋老僧未到時,立即吩咐速把他傳來。佛定領(lǐng)著一位兩鬢斑白的老衲來見,康熙問其姓名,回答曰 “ 八 ×”。康熙不覺失望。回京后,康熙帝把尋父經(jīng)過告訴母后,母后頓悟,要康熙把“八×”合起來寫一寫。康熙方知是一 “父”字。于是,急速二下白云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向佛定道出隱衷,并拜佛定為師,又親筆御書 “ 當、堂、常、賞”(皆為繁體字)四字,掃興回京。康熙三下白云寺是因一山東人郭玉明。郭玉明進京會試前夸下海口:不中狀元不回家。但因考場失利,只考了個第四名進士。自感無顏見家鄉(xiāng)父老,便跑到白云寺出家。由于受不了森嚴寺規(guī),又逃到京城以賣字為生。一日康熙微服閑逛,碰到郭玉明,問清原委,立即拜為師弟帶回宮中。數(shù)日后,康熙親自送師弟回白云寺,并贈白云寺鑾駕一副,藏經(jīng)八柜。
“鐵鍋古槐”,是康熙四十八年間的文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當時白云寺僧人眾多,做飯的鍋也很大,這個鍋為白云寺當時最小的炒菜鍋,后來這個炒菜鍋漏了,佛定和尚就讓人放在院中培滿土,準備植花養(yǎng)草。沒等到栽花養(yǎng)草,一天從東南方飛來了一只仙鶴,銜了一顆槐籽,丟在鍋中,后來就長出了一棵槐苗,長勢非常旺盛。(商丘供稿)【原標題:白云禪寺:相傳為清順治帝出家為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