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齋位于商丘城南500米處,八關齋”碑為《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簡稱為“八關齋”,由此可知該碑是記述唐朝宋州(今商丘)官吏舉行八關齋會來報德所立。那么,何為八關呢?八關亦稱八戒,為佛教用語,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晝夜中所必須遵守的八條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涂飾香及歌舞觀聽;七不眠坐高廣華麗床座;八不食非時食。前七者為戒,后一者為齋,合在一起總稱為“八戒齋”或“八齋戒”、“八關齋戒”。齋,素食不茹葷稱齋;施舍飯食與僧人亦稱齋。施舍素食齋飯,招引眾多僧人來。此后,朝代更迭,兵燹水患,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往昔繁華成了塵煙,四散而去。但歷經滄桑的“八關齋”碑,卻一直默默地守候著這座幾經榮枯的開元寺,伴著寺中的晨鐘暮鼓,挺立于歲月的風雨之中。
八關齋,位于河南省商丘古城南門外的古宋河畔。唐朝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河南節度使田神功為保衛睢陽,同安史叛軍大戰兩天兩夜,經殊死拼殺,終于救出睢陽全城兵民,保住了睢陽城。但田神功卻因苦戰成疾,生命垂危。睢陽百姓自發設“八關齋會”,捐糧捐款,請1000名僧人赴會祈禱田神功早日康復。一時,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號晝夜不息,四鄉百姓云集,車馬塞道。顏真卿有感于此,親自撰寫一篇 900多字的短文,題為《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刻于石壁。此中書法藝術為中外書法愛好者所傾倒,是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記載,田神功在安史之亂中解了宋洲之圍,唐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四月田神功有病累月方愈,宋洲刺史徐向等為逢迎田神功,在城南開元寺設八關齋會, 邀請一千僧人赴齋。石碑初稱顏魯公碑,因碑文所記是八關齋的佛事,后人便逐漸將此碑叫成八關齋了。
八關齋歷千余載,幾度興廢,新中國成立后,對八關齋進行了保護和 維修,十年動亂中,八關齋被拆除,石碑被砸壞。1993年,原商丘縣人民政府據宋代拓片重刻此碑,1997年建成碑亭,1997年、1999年分兩次對院內進行了綠化!驹瓨祟}:聞名華夏的著名景點商丘八關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