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劉姓是中國的大姓,民間素有“張王李趙遍地劉”之說。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在《河南與中華劉氏尋根》一文中認為,中華劉氏是中國第四大姓,歷史時期由劉氏建立的王朝有10多個,有66人為皇帝,劉氏王朝長達650年,劉氏可謂“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響之巨”。
公元前212年,漢高祖劉邦在今永城市芒山斬蛇起義,從而開啟中國歷史上風云壯闊的楚漢之爭及劉氏400余年的漢家帝業。因此,永城成為名副其實的漢興之地、天下劉氏朝圣之地。
帝堯后裔,得姓始祖劉累
關于劉氏的起源,有三種說法:一是出自祁姓,為帝堯陶唐氏之后,被稱為祁姓劉氏。此劉氏史稱劉氏正宗。
二是出自姬姓。相傳,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繼位,周成王封最小的兒子于劉邑,其后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劉。這支劉氏被稱為姬姓劉氏。
三是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匈奴的單于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于的子孫于是皆從劉姓。這是一部分劉姓的源流。另外,齊人婁敬在洛陽曾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的良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后,賜婁敬姓劉。劉邦為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也賜項伯劉姓。這種賜姓,是劉姓的另一個源流。漢朝時,有部分遷到中原居住的少數民族,為了不被欺負,也改姓劉氏。
本文主要探討祁姓劉氏。
祁姓劉氏相傳為帝堯后裔。據傳說,劉姓最古老的發源地在今河北唐縣。遠古時代,這里居住著一個以“劉”(石斧)為圖騰的部落,被稱為劉邑或劉氏族。
據史書記載:堯姓祁,名放勛。傳說出生于丹陽(今河北唐縣),自幼聰明,年輕時就以擅長制作陶器在遠近部落中聞名。15歲時因能力出眾而被推為本部落的酋長。堯20歲時,就當上了中原華夏酋邦的君主。堯當上君主后,開始向四方征伐。在征伐中,也征服了附近的劉氏族群,并將劉地封給了自己的家族成員。
但誰是祁姓劉氏的得姓始祖呢?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此后無論是儒家經典、正史,還是姓氏學經典和大部分劉氏譜集,都承襲了這一說法。因此,劉累被劉氏后人敬奉為得姓始祖。
文獻記載,劉累是帝堯陶唐氏的后裔,生于夏朝后期。傳說劉累的出生很奇特,一生下來兩手手掌中各有一個特殊的紋飾,看上去分別像當時的文字“留”(當時“留”與“劉”通用)和“累”二字。古人很迷信,劉累的父母認為這種胎記是上天的某種預兆,就給這位新出生的嬰兒取名為“劉累”。據傳說,劉累生下來后,就向豢龍氏學習訓龍的本領,成為了訓龍能手。他不但能訓龍,還能飼養龍。一次,夏朝君主孔甲把從黃河、漢水中捉到的兩條龍交給劉累飼養,并賜劉累為“御龍氏”。后來,其中一條龍因傷死去,劉累暗中把這條龍的肉做成美味獻給孔甲。不久,孔甲讓他再做如前次的美餐,劉累怕難蒙混過關, 于是帶著家人逃到今河南魯山縣。
劉累死后,世人為了紀念他,在魯山縣城北牛蘭山修建了一座劉累亭。
芒山為天下劉氏圣地
2006年4月2日上午,“世界劉氏丙戌年祭拜漢高祖劉邦大典”在永城芒山舉行。來自新加坡、菲律賓、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和國內17個省(市、自治區)的劉氏宗親代表200余人參加了這次祭拜大典。
參加大典的劉氏后裔,皆尊芒山為劉氏圣地。
現在,在芒山漢文化旅游景區內,有漢高祖劉邦斬蛇碑。現在的斬蛇碑位于芒山主峰南麓,六角小亭,上覆黃色琉璃瓦等,亭下有一巨大的石龜,傳說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焱辰。
關于劉邦斬蛇起義,史書上多有記載,當地也流傳著關于劉邦斬蛇的故事。劉邦,秦末沛縣人。在他任沛縣泗水亭亭長時,縣里令他帶領一批民夫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筑陵墓,但走到芒山時人已跑掉大半。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解開綁在民夫身上的繩索說:“你們趕快逃命去吧!我從此也要隱蔽起來了。”有一部分民夫看到劉邦如此仗義,不忍離去,愿追隨劉邦。等他們準備進入芒山隱藏起來時,突然,走在前面的人回來稟報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住道路,我們繞道而行吧?”劉邦酒壯英雄膽,立即走上前去,拔出寶劍將蛇斬為兩段,繼續前行。劉邦斬蛇之處被血染紅,長出很多紅草來,那個地方還被當地人稱為“紅草坡”。
現在的劉邦斬蛇碑,夜晚用燈光映照,出現了劉邦拔劍的神奇幻影,成為芒山一大奇觀。
劉邦建立大漢后,芒山作為劉室天下興起之地被劉邦的后裔尊崇。公元前168年,漢文帝的兒子劉武被封為梁王,都城在睢陽。七國之亂期間,劉武曾率兵抵御吳王劉濞,保衛了國都長安,為漢室天下的發展與穩定立下汗馬功勞。劉武在公元前144年病逝,謚號孝王,就埋葬于芒山。
近年來,永城市以劉邦斬蛇碑、梁孝王陵墓群等為重點,已將芒山打造成為聞名全國的漢文化旅游景區。
2006年,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任崇岳專門著作了《永城:漢朝興業之地》一文,從劉邦與碭郡、劉邦與陳勝、西漢初年的梁國3個方面詳細論述了芒山在漢代歷史上具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并認為芒山正是大漢天下興起之地。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馬世之在所著的《從芒碭山“天子氣”“斬蛇碑”看漢代劉姓的發展》中認為,作為中國第四大姓的劉姓,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姓之一。劉姓第一個大發展時期為漢代,也由此形成輝煌燦爛的漢文化,而劉邦是漢文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芒山上的“天子氣”和“斬蛇碑”是劉邦滅秦興漢的象征和標志。所以說劉姓的興盛與芒山有密切的關系。
張新斌在所著的《河南與中華劉氏尋根》中認為,中華劉氏是中國第四大姓,歷史時期由劉氏建立的王朝有10多個,有66人為皇帝,劉氏王朝長達650年,劉氏可謂“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響之巨”。劉氏與河南關系密切,充分顯示了河南長期以來為中國古代政治中心的特點,河南不僅為中華劉氏的祖根地,而且到處有劉氏的遺存,是劉氏族群心中永遠的圣地。
漢后無二劉,商丘劉氏分布廣泛
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翔南在《劉邦與中華劉氏的興盛——兼談永城為漢興之地》一文中說,兩漢時期,劉姓以皇族作為主脈,經過長期的繁衍,人口急劇膨脹,勢力強大,發展成為其他各姓氏望塵莫及的天下第一大姓。而這些劉姓的興盛發達,與西漢王朝的創立者劉邦有關。這些劉氏后裔以姓劉為尊榮,認為天下劉氏皆為皇脈,“天下劉氏是一家”。兩漢時期,天下劉氏達到了高度融合。后來,劉氏家族中流行有“漢后無二劉”的說法。
作為漢文化繁榮興盛的地方,我市劉氏分布廣泛。僅永城,就有劉姓群眾11萬人,約占永城人口的8%。以劉為地名,如劉樓、劉莊、劉大莊等,我市共有1000余處。我市現居的劉姓族群,部分為劉武之后,大多數為明洪武年間從陜西遷來。(蔣友勝)【原標題:劉:以芒山為圣地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