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中原水城 厚重睢縣

2013/7/31 11:16:22 點擊數: 【字體:

 
    近年來,“中原水城”睢縣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縣干群以“大文化”理念為統領,充分挖掘、利用豐厚的文化積淀,采取多種得力措施真抓實干,促進了全縣經濟的跨越發展,為該縣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現了“文化興百業榮”的大好局面。

    眾所周知,睢縣具備地域偏遠、多年貧困、不沿邊不靠海、缺乏礦產資源等劣勢。然而,該縣在文化資源上,卻有許多得天獨厚、可以大做文章的優勢。在充分認識和分析縣情的基礎上,該縣縣委、縣政府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原水城”這兩塊招牌,獨辟蹊徑,將打造“文化名縣”確定為主要戰略之一,用“大文化”來推動縣域經濟大發展,從而成為當地一道魅力無窮的風景線。

    【厚重歷史文化魅力四射】

    睢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秦時置縣稱襄邑,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宋升拱州,金元時期因睢水澤被此地改稱睢州,民國始稱睢縣。漢代譽稱“錦繡襄邑”,宋代稱“神京左輔”,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稱。歷史在此盛衰交替,文化底蘊厚重,人文特點明顯,深厚的文化積淀給睢州古城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名勝古跡星羅棋布。

    睢縣之所以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還在于這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綿延氤氳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圣人賢達、名流雅士八方薈萃的睢縣,數不勝數的風流人物佳話為這座城市留下的名勝古跡俯拾皆是:北有睢杞戰役紀念館、神秘秀麗的北湖;東有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條街,“睢州八景”中的“小蓬萊”袁家山、寶墨亭;南有唐宋時期的無憂寺塔、國家級文物圣壽寺塔;西有湯文正公祠、睢杞戰役戰場遺址、周龍崗文化遺址等。目前,睢縣境內已被明確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共有62處,其中國保1處、省保7處、市保8處、縣保46處。2010年,縣政府將宋襄公與睢州城的傳說等6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圣壽寺塔,位于該縣城西南22.5公里的后臺鄉閻莊,塔身高22米,為平面呈六角型九級密檐式磚塔,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該縣歷史上第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國保”的誕生提高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同時也帶動了文化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2011年5月,睢縣麒麟舞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夾弦、皮影戲在2006年被公示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如今的睢縣就如同一座歷史博物館。春秋時期孔子游匡的蹤跡,宋襄公望母的身影,盛唐無憂寺塔、宋圣壽寺塔,睢杞戰役紀念館,神秘秀麗的北湖共同成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簽。

    【打造文化名縣亮麗無限】

    為打造文化名縣,該縣縣委、縣政府并沒有停留在先輩遺留的豐厚文化遺產上,而是千方百計去保護、發掘、繼承和發揚,使之薪火相傳,文脈延續,彌久不竭,為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睢縣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整合文化旅游資源,逐步完成從看景點到品文化的重要轉變,大力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重點籌建了睢州名人紀念館,完成了荷花苑、錦鯉池、垂釣苑、襄陵、孔子講學處等景點開發,建成了金碧輝煌的北湖景區牌樓、充滿神奇色彩的豫東第一水幕電影項目等;實施“一路一橋、一橋一景”工程,切實豐富水城內涵,匠心獨運地打造出“湖城相融、橋湖相宜、水秀林茂、百花爭艷、萬鳥翔集、生態優美”的中原水城;圍繞一湖水做文章,在北湖景區修建了鐵人廣場、“鳳舞水城”雕塑、景觀拱橋,大力開發出五號衛星湖等景觀,既彰顯了這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和現代文化魅力,又展示出特色睢縣的嶄新形象;發展湖區文化旅游,大力挖掘襄陵、望母臺等十余處旅游景點,開發建設以北湖公園為中心的水上訓練中心、水幕電影、萬米文化長廊、宋襄公公園等景點和娛樂設施,北湖景區游客年接待量達30萬人次;為了用好這一湖秀水,該縣先后投入巨資用于北湖開發,建成萬畝生態濕地,大力開發生態旅游、休閑游等,通過市場運作,走出一條“以水興城、以城養城”的新路子。同時將現有的五個湖逐年開發,呈現出湖湖相通、島島相連、景景有序的亮麗景觀;圍繞革命老區做文章,發展紅色文化旅游,以睢杞戰役事跡陳列館等革命圣地為依托,全力開發出了以睢杞戰役紀念館—劉莊平民夜校—蘇金傘紀念館—長霞雕塑廣場等景點組成的“紅色精品旅游線”;圍繞文物古跡做文章,發展歷史文化旅游,開發利用圣壽寺塔、袁家山、湯斌祠等文物景點的文化旅游, 走出了一條文化旅游互動融合、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睢縣人杰地靈,文化燦爛,其人文薈萃,英才俊彥,代不乏人。古睢人操觚染翰,著為文章,綺麗宏富,蔚然可觀。故前人稱睢州“士秀而多文”。北宋百余年間,襄邑竟有四人狀元及第,最為難得。元代單氏兄弟三進士已屬罕見,清有“祖孫三翰林”更是流芳世間。元明清三代睢州文教盛行,科舉成績亦驕人。清代睢州洛學書院、繪川書院、道存書院等書院享有盛名,曾吸引周圍數百里的學子負笈。

    近現代以來,睢縣文化教育事業發達,流風余韻,傳布不息,文教未衰。在改革開放以后,睢縣尚文好學之風更為盛行。僅睢縣高級中學自建校以來,就走出3萬余名學子,為高等院校輸送人才近萬名。在這個只有86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里,如今竟出現兩所省級示范性高中,縣職教中心被國家7部委評為“全國職業教育示范學校”。2012年高招,僅睢縣高級中學一所學校,就取得了一本上線1052人,二本以上2892人;三本以上5412人(含體、藝考生277人),上線率79.6%的驕人戰績。這些足以讓人吃驚的數字背后顯示了當前睢縣人重視教育、尊重文化、善于學習、勤于開拓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目前,全縣上下一致形成了“沒有名師就沒有名校、沒有名校就沒有名生”的觀念,樹立品牌意識,積極調整普通高中布局,在全省打響了“教育強縣”的品牌。

    睢縣文化體育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平面無風鏡未磨,碧玉盤里幾砂螺。”這是享有“中原明珠”之美譽且湖面闊達1萬多畝的睢縣北湖的真實寫照。北湖水下是城,水上是湖,湖面呈一規則的長方形,這在全國數以萬計的大小湖泊中都是罕見的,2000年,北湖被河南省旅游局批準為省級旅游景區;2003年11月,為發展旅游業,該縣又在國家工商部門注冊了“中原水城”商標;2007年7月,睢縣在北湖景區成功承辦2007年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2008年9月,在北湖景區成功承辦2008年國際鐵人三項洲際杯賽暨全國鐵人三項冠軍杯系列賽。2008年11月,北湖景區被河南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09年6月,在北湖景區成功承辦2009年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目前是河南省水上體育運動訓練基地。在此之前,睢縣還曾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河南省青少年劃船運動會、全國青年皮劃艇錦標賽和全國皮劃艇錦標賽,多次體育盛會的成功承辦,使睢縣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為今后舉辦更多的大型體育賽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眾多的歷史典故為文化旅游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供利用、開發的資源不勝枚舉。睢縣縣委、縣政府結合歷史文化特色,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成了以北湖為龍頭的從春秋時代到明清時代的北湖文化游覽區、襄陵文化區、“明清街”文化區和湯斌故居文化區……在繼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睢縣還通過舉辦“2012年美國芭蕾精品廣場展演”活動、“快樂星期五”系列廣場文化等活動,豐富全縣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為實現該縣“爭先晉位,富民強縣”的戰略目標提供精神支撐。

    【激活文化產業成效凸顯】

    為加快對文化的傳承和挖掘,該縣進一步理順大文化體制,強力激活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這塊蛋糕,使文化產業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通過幾年的摸索證明,解放文化生產力的最有效辦法是市場化。劇院經過改制,市場化運作的第一場演出是高薪聘請歌星舉行演唱會,4000多張門票悉數售出,共獲利潤2萬多元。此后,劇院不斷強化服務,推陳出新,如今劇院年收入近20萬元。

    隨著劇院成功改制經驗的推廣,縣劇團也緊隨其后實行“文企聯姻”,每年到周邊省、市演出300多場次,新華書店在農村各中心學校成立了20個讀書俱樂部,開展多元化經營;縣郵政局利用自身優勢,把秀美的北湖等宣傳圖片搬上了明信片;廣電局、文化館、圖書館等單位紛紛開拓產業化發展的道路。目前,這些單位年創效益近百萬元。縣文化館緊緊圍繞建設“大文化”的目標,選準角色,不斷更新配套設施,強化對社區群眾的指導和培訓,一舉摘取了“省級示范性文化館”的榮譽稱號;圖書館也多措并舉開拓出產業化道路,創效頗豐。

    依托優勢資源,大力運作“資源項目”,該縣正全力開發“紅色精品旅游線”和“文化精品旅游線”兩條旅游線路,按“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機制,全力打造旅游線路。北湖開發,作為該縣的標志性文化工程項目,政府先后投資近億元沿湖規劃建成了集旅游、健身、休閑等為一體的文化娛樂消費市場。每逢假日,游客絡繹不絕。游客的增加催生了古玩、字畫、旅游紀念品加工等新興市場,帶動了餐飲、娛樂等行業的蓬勃發展。

    文化興帶來百業榮。如今,睢縣憑借“省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色的名片,經過精心打造的睢縣“大文化”品牌,已煥發出勃勃生機,使“中原水城”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美譽度越來越響,文化產業已名副其實地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記者 黃業波 通訊員 楊建良 )【原標題:中原水城 厚重睢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商丘日報 2012-08-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