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厚重梁園 文化孕育新活力

2013/7/31 17:03:53 點擊數: 【字體:

 


    導語

    美在梁園

    醉在梁園

    愛在梁園

    夢在梁園

    世世代代生生念念——

    為之驕傲的理想家園

    詩人常常贊美我們美麗的梁園。

    梁園區自古就有“豫東門戶”、“中原鎖鑰”之稱,是商丘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4省周邊地區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全區轄10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面積960平方公里,人口82萬。

    梁園區先后被國家、省評為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試驗區、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全國百佳全民創業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綠色名區、河南省級園林城市、河南省級衛生城等近20項榮譽,已成為梁園的名片。

    ◇◇◇ 厚重的古梁園文化◇◇◇

    縱觀商丘歷史,西漢時期是商丘歷史中最光輝燦爛的發展階段。西漢初期,梁孝王劉武大興土木,廣置宮苑,所筑梁園方三百里,其規模之大,當時居全國之首。“古梁園”現有眾多遺址,且大多分布在梁園區行政范圍之內,故在1997年的行政區劃調整時,為該區定名為梁園區。

    梁園區是商丘市下轄的兩個區之一,是商丘市中心城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梁園區的歷史沿革與商丘市的文脈軌跡基本相同。

    作為西漢初年乃至此后千余年中國版圖上最知名的游覽勝地之一,歷代文人神游千古、逸興遣懷的地方,李白、杜甫、高適、岑參、蘇軾、蘇轍等如雷貫耳的詩人大家仙足蹈游之處,三百里梁園,中國文學藝術的搖籃,漢民族文化的舉飛之地。

    梁孝王劉武當年廣招天下豪杰,枚乘為詞賦大家,《漢書·藝文志》著錄他的《諫吳王書》、《再諫吳王書》、《七發》、《梁王菟園賦》等九篇漢賦和部分散文,寫作于梁園。

    西漢梁園之父梁孝王劉武愛才,一時間,“豪俊之士靡集”,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梁園作家群”。晉代葛洪《西京雜記》載:“梁孝王游于忘憂之館,集諸游士,使各為賦。枚乘《柳賦》,路喬如《鶴賦》,公孫詭《文鹿賦》,鄒陽《酒賦》,公孫乘《月賦》,羊勝《屏風賦》。”

    玄鳥被商后裔奉為神靈,因此玄鳥就成為古代東方民族“商”的圖騰,亦是古代商丘人的文化圖騰。

    千年以后,宮闕作土,霓裳成灰。詩人驚世的才情,不朽的詞句依然在時光里穿行……

    ◇◇◇ 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

    豐厚的文化底蘊,為梁園文化旅游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一、三陵臺。三陵臺坐落在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境內。因西周宋國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公王陵三峰并峙,故名三陵臺。 西漢時,三陵臺是古有盛名的“梁園七臺八景”之一,位居西漢梁國三百里梁園的中心地帶。《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史籍中有記載。三陵臺是中華姓氏的發源地,戴、宋等姓氏祖塋地。近年來,不少海內外宗親紛紛前來尋根祭祖。世界戴氏宗親更是多次來三陵臺拜祖。

    二、清涼寺。中國蝶文化的發源地——清涼寺。千年古剎清涼寺曾經是一座皇家寺院,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佛教、道教合一的寺院,位于梁園區正西,距市區2公里。清涼寺原名清涼臺,宋代改建為清涼寺,明、清重修。主要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和東西廂房等。

    三、觀音寺。 梁園區觀音寺是一座遠近聞名的佛教道場,是商丘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和商丘市佛教文化中心。觀音寺始建于明代,坐落在原張莊與朱集(商丘)之間,1930年毀于兵火。如今的觀音寺已修建完好,香火甚旺。

    四、莊周故里。蒙墻寺遺址——莊子出生地。蒙墻寺位于梁園區西北10公里的李莊鄉蒙墻寺村,黃河故道大堤南側。蒙墻寺又稱蒙城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名思想家莊子的出生地,現存有部分漢代古城墻遺址、漢代古井、宋代磚雕和四個大殿明柱礅等各種文物50余件。

    五、黃河故道——美麗的綠色長廊。南宋期間,人為決口,是黃河長期南泛的開始,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六月,黃河決蘭考銅瓦廂改道北徙,自此,流經豫東北部700多年的黃河主河道,成為今天的黃河故道。

    故道濕地景觀位于梁園區黃河故道生態旅游區,北依山東曹縣,距商丘市區15公里。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類水鳥棲息,鳥語花香,魚類繁多。

    六、國家級森林公園。 商丘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梁園區北部,距商丘市區12公里。2004年,商丘黃河故道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地勢平坦,沙質土層深厚,優美的森林景觀、迷人的黃河故道風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旅游觀光,2006年8月晉級為國家AAA級旅游區,為商丘市三大重點旅游精品景區之一,是休閑、旅游、度假的極佳去處。

    ◇◇◇ 繁榮的現代文化藝術 ◇◇◇

    一、梆子戲·豫東調·紅臉王——劉忠河

    早在北宋時期,本地就出現了“撂地”演出的藝人。到了明清時期,這一帶便有了“河南謳”,也叫梆子戲。據一些老藝人追憶,河南梆子在流傳過程中,在不同地區形成祥符調(開封一帶)、豫東調(商丘一帶)、豫西調(洛陽一帶)、沙河調(漯河一帶)等不同風格。新中國成立后,豫劇在豫東一帶得到了創新與發展,出現了許多豫劇藝術家。例如劉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和《三哭殿》等劇目,他的“紅臉”唱腔,響遍大江南北,并譽滿海內外,被人稱為“豫東紅臉王”。

    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平調

    四平調以花鼓為基礎,流傳于豫魯蘇皖4省交界地區,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據《商丘文化志》記載,四平調形成于上世紀40年代末。新中國成立后,黨的文藝政策使四平調這一年輕劇種得到了極大傳承和繁榮。1956年,商丘四平調劇團演出的《陳三兩爬堂》一舉榮獲省級演員一等獎(鄒愛琴主演),大大提升了四平調在省內外戲曲界的知名度。1980年,商丘四平調以《小包公》(拜金榮主演)為代表劇目的演出,轟動了長江以北廣大區域乃至京城。2006年,該劇種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村村樂在梁園呈現亮點

    村村成立了文體隊伍,有農民自編自演的村村樂文藝演出,每逢重大節日,多支舞龍、舞獅、秧歌等村村樂民俗文化表演大賽,為廣大市民送上一道文化大餐。(策劃/ 顧光勛 李 頂 文/ 邵 飛 路平安吳建峰 韓際東)【原標題:厚重梁園 文化孕育新活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商丘網—京九晚報 2011-08-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