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應天書院在商丘

2013/8/1 16:28:21 點擊數: 【字體: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商丘,既無山大川,更無仙無龍,但她卻聞名遐邇,揚名海內外,原因是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建有中國 “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源于后晉。據史料記載,當時商丘人楊愨不求聞達,立志教育,聚徒講學,楚丘人(今山東曹縣)戚同文,慕名投到楊愨門下,竟至“累年不解帶”,深得楊愨的器重。后來,楊愨就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戚同文為妻。楊愨死后,戚同文在將軍趙真的支持下,在宋州修筑學舍,聚徒講學。由于戚同文學問淵博,教學有方,門下弟子金榜題名者甚多,一時 “請益之人,不遠千里而至”,前來請學之人絡繹不絕,學生多達百余人,為以后應天書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戚同文死后,曹誠出資“為屋一百五十間,聚書數千卷”。重新在戚同文講學的地方建成書院。“博延生徒,講習甚盛”。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曹誠以學舍入官,并請戚同文之孫戚舜賓主持書院。這件事情通過應天府奏報朝廷,宋宗皇帝大加贊賞,命參知下政事陳堯佐“題其榜”,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慶歷三年(1043年)升為南京(現商丘)國字監,成為我國北宋時期的最高學府。它與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并稱為“四大書院”。應天書院以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影響深廣,人才輩出而居首位。古代名儒在此求學并考中進士者多達五、六十人。范仲淹、王誅、石介等名士都是從應天書院走向政壇并名留青史的。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對應天書院獨有情鐘,并在此書院讀書,后又在書院任教長達八年之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雖出身于封建官僚,而其青少年時期卻生活十分困苦,據《宋史》和《鄒平通史》記載:范仲淹的生父在徐州為官時死于任上,當年范仲淹還是幼年,其母謝氏因為家里貧困,遂改嫁于時任平江府(今江蘇吳縣)推官的山東長山人朱文翰。朱先后易地湖南、安徽等地為官,范淹母子便相隨游居,有時他住在一個廟宇里讀書,窮得得連三餐飯都吃不飽。約公元1004年(宋景德年間),朱文翰調任山東淄州長史(官五品),其母子定居繼父故里長山朱家村,時年15歲。范仲淹少有志操,盡管家境貧寒,但他仍舊刻苦學習,母親希望兒子從商,或習技藝,范仲淹都婉言謝辭。事有巧合,當時下居鄉的當朝諫議大夫姜遵對范仲淹的少年立志贊賞,多所鼓勵,于是,范仲淹決然到離家不遠的醴泉寺讀書,拜僧為師。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歲的范仲淹到向往已久的南京(今商丘)應天書院求學。他在應天書院刻苦求學,“晝夜不息,冬日憊堪,以水洗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宋史》。當地還有一個傳說,說是仲淹在應天書院讀書時,每日煮米兩升,盛入盆中,等冷卻凝成團狀,將其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再到山地挖些野菜回來,切碎加鹽,佐粥而食。有時候,范仲淹讀書到深更半夜,實在困得張不開眼,就用冷水潑在臉上,等倦意消失了,再繼續攻讀。這樣在應天書院苦讀了五年,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考中進士后,歷任西溪鹽官、陜西經略安撫計副使、參知政事和杭州、青州太守等職,有管是當大官還是掌大權,他為官都是心懷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為官清正,廉潔奉公,以天下為已任,世人稱他為“五膽忠臣”。即一膽敢于指責朝政;二膽敢于斗權貴;三膽敢于舉腐敗;四膽敢于用清官;五膽勇于不留財。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已經形成。

    范仲淹在朝廷當諫官時,他看到宰相呂夷簡利用手中權力,拉幫結派,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就向宋仁宗大膽揭發了,這件事觸犯了呂夷簡,呂夷簡就視范仲潭為眼中釘。并多次派人暗中威脅范仲淹,勿言朝政,妄議國事,還向宋仁宗報告說范仲淹交朋結黨,挑撥君臣關系。宋仁宗聽信呂夷簡的話,把范仲淹貶謫到今開封,讓他去管理關系盤根錯節、矛盾錯綜復雜的開封府,想借皇親國戚的手,殺殺范仲淹的銳氣,沒想到范仲淹上任后,從清理弊端入手,敢于查處污吏,克服各種阻力,疏奏朝廷懲治,很快開封府“肅然稱治”。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胸懷國家的愛國愛民思想的范仲淹,在書院中,寫下了《上執政書》,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如對官吏一定要定期考核,按他們的政績好壞提拔或者降職;限制高官特權及紈绔子弟;改革科舉制度;選拔真才實學之士等,還有幾條提倡均分田、厚農桑、加強軍備、嚴格法令等。宋仁宗看了范仲淹的改革方案,立刻批準在全國推行改革措施。但這些改革措施也傷害了當朝以樞密使夏諫、大宦官藍元震為首的一批統治階級。范仲淹母親去世。他為母親守喪而退居應天府,受南京(今商丘)留守晏殊之聘,掌管府學,“以教生徒”。范仲淹在應天書院前后執教兩年多,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范仲淹為振興應天書院,對當時的一些碩學名儒,能留則留,能延則延。通過范仲淹兩年的努力和官府的支持,書院得到振興,四方從學者輻輳而至。范仲淹帶給應天書院的,還有他那身居學則守舊奸佞勢力,這些人捏造事實,屢盡讒言,于是范仲淹又遭陷害,險遭殺身之禍。

    范仲淹雖然在應天書院執教僅兩年多時間,這就為以后慶歷年間的新政作了人才上,輿論上的準備。由于范仲應天書院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宋、元、明、清各代都一直保留著他在書院講學時的講堂。如今,在商丘還立有《范文正公講院碑記》,建有藏書樓,表示對他的永遠懷念。( 江其田)【原標題:應天書院在商丘】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國土資源作家網 2009-05-17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應天書院傳承千年文脈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