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應天書院傳承千年文脈

2013/8/1 16:25:53 點擊數: 【字體:


    在河南眾多的古書院中,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的商丘應天書院,聲名最為顯赫。尤其是范仲淹在“母校”講學期間,四方學者紛至沓來,應天書院迎來了“學術的黃金時代”。此后,應天書院雖歷經興衰,但書香彌漫千年。如今,北宋“四大書院”中,岳麓書院早已形成了融國學研究、文物保護等于一體的書院建制。2009年9月2日,掛牌的鄭州大學嵩陽書院再續國學淵源,白鹿洞書院的旅游和文化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而在商丘,重建的應天書院4年前才對外開放。

    書院成為南京國子監 跨過狀元橋,來到應天書院大門旁,映入眼簾的是鐫刻在木板上的“應天始興學書院冠華夏,學子頻中第俊才擎宋廷”對聯,隱隱透出應天書院當時的“霸主”地位。

    應天書院的前身是后晉時楊愨所辦的學舍,后經其學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發展成睢陽書院。

    史載:“北宋興學,始于商丘。”宋真宗時,將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之處宋州(今商丘)改為應天府。1014年,應天府又升為南京,處陪都地位。宋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正式賜匾額為“應天書院”。

    據商丘市睢陽區原文聯主席尚起興考證,宋仁宗初年,著名文學家晏殊任應天知府,聘請名師任教,由官府出資整修應天書院,擴大規模。后來,又將應天書院改為南京國子監。北宋開科取士,應天書院百余名學子在科舉中及第的竟多達五六十人,使應天書院顯赫一時。

    和其他書院一樣,盛極一時的應天書院也難逃被毀的命運。2007年10月1日,投資近千萬元重建的應天書院一期工程對外開放。

    穿過幽深的商丘市歸德古城南門,便是碧波蕩漾的千畝湖面,湖畔矗立著一座巍峨的仿古建筑群,這就是曾經人文燦爛的應天書院。夕陽余暉中,古色古香的應天書院與厚重的歸德古城相對遙望,盡顯迷人風韻。

    東方今報記者看到,應天書院的主要建筑為斗檐式的崇圣殿,殿內供奉有至圣先師孔子和十大弟子的塑像。崇圣殿右側是孔子紀念堂,左側是范文正公紀念堂。崇圣殿后為講堂,至今還未開放。

    有意思的是,崇圣殿前的兩個架子上,掛了不少紅色的木牌,木牌一面為孔子的畫像,一面寫著掛牌者的愿望,內容大多是希望自己考上名牌高校、出國深造之類。

    ●范仲淹在此講學三年

    提起應天書院,不能不提到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他曾在此求學和講學8年。

    應天書院一位張姓導游告訴東方今報記者,范仲淹祖籍江蘇蘇州,他自幼喪父,母親改嫁到山東長山縣的朱家,長大后的范仲淹來到應天書院苦讀詩書。

    當時,應天書院既有名師執教,還有書籍可讀,22歲的范仲淹在這里度過了5年的求學生涯。《宋史·范仲淹傳》載:“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27歲的范仲淹榮登進士榜,中乙科第97名,開始踏上仕途之路。

    宋仁宗時,范仲淹母親去世,他辭去了興化縣令的職務,在應天居喪。時任南京知府的晏殊,特聘服喪在家的范仲淹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范仲淹“日于府學之中,敦勸徒眾,講習藝文,不出戶庭”。

    應天書院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也使應天書院達到了當時思想學術的頂峰。

    范仲淹以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情懷,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從學者不遠千里而至”。

    在執教期間,范仲淹心懷天下,他不顧自己人微言輕,毅然向宋仁宗呈《上執政書》,提出了“擇郡守,舉縣令,斥游惰,去冗簪,慎選舉,撫將帥”等革新政治建議。范仲淹后來推行的“慶歷新政”,就發端于此。

    宋仁宗天圣六年冬天,范仲淹被提拔到中央任秘閣校理,離開了講學3年的應天書院。

    ●鼎盛文風千年不衰

    宋欽宗時,隨著金人南侵,中原淪陷,應天書院也遭遇劫難。

    明正德六年,應天書院從古城南門外遷至今商丘古城內小隅首街北。知州劉信在這里建了大門和儀門各3間,建大成殿、明倫堂各5間,左右齋房各60間。大成殿為祭孔之地,明倫堂為應試之地。

    好景不長,明萬歷七年,張居正下令拆毀天下所有民間書院,應天書院也難逃此劫。

    清乾隆十三年,知府陳錫格重修的應天書院,在短暫的輝煌后又被廢止。清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改為“歸德府學堂”。

    現在,這里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德府文廟所在地,現存有大成殿、明倫堂、月芽池等建筑。

    1998年4月,原國家郵政總局為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發行了《古代書院》特種郵票。郵票上的應天書院建筑,就取自于文廟內的大成殿。

    雖然應天書院早已被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但是應天書院的墨香和書韻千年不衰。

    北宋以來,應天府書院的學生“相繼登科,未見其止”。明清時期,這里人才濟濟,名宦輩出,僅商丘古城就涌現出了兩閣老,五尚書,三侍郎,雙御史,五翰林。清乾隆三十六年商丘中進士人數達170多人,占河南省當年進士總數的五分之一。

    那時,商丘的學術之風也甚濃,各種著述多達122部。

    300多年前,一部《桃花扇》,使風流才子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的凄美愛情故事流傳至今。

    據《商丘縣志》記載,35歲的侯方域回到家鄉以后,潛心著書,給后人留下了《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兩部名著。

    ●應天書院的重建之路

    應天書院的重建,傾注了尚起興的心血。

    尚起興是土生土長的商丘人,他從小就住在歸德古城內。凝重的古城神韻,令他神往。街道上青石鋪路,店鋪前飄揚著一面面杏黃旗,讓人恍若置身于明清的街巷。

    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歸德古城,是中國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現存的唯一八卦城。

    30年前,尚起興在原商丘縣委辦公室做秘書工作。當時,商丘古城四個城門洞經常阻塞交通,縣委研究要將城墻拆掉。尚起興知道后,立即去說服縣委領導,使古城墻幸免于難。后來,古城墻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2001年10月召開的河南省七次黨代會上,時任商丘睢陽區文聯主席的尚起興,對商丘古城的保護和應天書院的重建問題作了發言,得到時任河南省省長的李克強的重視。2003年,應天書院修復項目被列入河南省政府重點項目。

    ●商丘要打“學術牌”

    應天書院興于北宋,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并稱北宋“四大書院”,應天書院則為“四大書院”之首,也是四大書院中唯一被升為國子監的書院。

    但如今的應天書院,與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相比,卻不可同日而語。岳麓山下的岳麓書院,早已和湖南大學融為一體。2009年9月,鄭州大學嵩陽書院也已掛牌開學。而位于江西九江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已作為廬山文化遺產的主要部分,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州大學嵩陽書院成立后,有網友建議成立河南大學應天書院。而對于應天書院來說,要走到這一步,尚待時日。

    按照規劃,應天書院修復后,商丘古城旅游將新增古文化建筑游和學術游項目。

    商丘古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衛東稱,應天書院是集祭祀、講學、藏書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書院。投資修建的書院講堂建成后,將作為平臺,與各大院校合作開設國學講壇,并邀請著名的國學大師定期來此講學。【原標題:應天書院傳承千年文脈】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1-10-19 作者:殷曉章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