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凈居寺,整顆心都在顫抖,是因為其綿長厚重的歷史,還是清幽秀麗的風景?是因為其卓然不群的高僧,還是因為清高圣潔的道風?抑或……
凈居寺原名“安隱寺”,故而有“胸中無所得漫倚安隱漫青原,塵外不相關幾閱滄海幾桑田”的對聯。對聯將山名、寺名巧妙地嵌入佛學、人生哲理之中,對仗工整,余韻悠長,真可謂千古絕對。凈居寺位于吉安市河東鄉南境青原山,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巒連綿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峽共30余處。唐開元二年,行思禪師得法六祖后至青原山開山建寺,廣開法筵,一時間四面衲子云集,八方信士輻輳,遂形成與南岳懷讓比肩的青原法系。后來,由此分出曹洞、云門、法眼三家,影響遍及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
凈居寺不但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在悠久的歷史沉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凈居寺共有四絕:其一、墨跡冠絕,其二、古木奇絕,其三、建筑妙絕,其四、禪風苦絕。這里先講青原山凈居寺的墨寶。
凈居寺共有三重山門。進入青原山景區路邊的紅亭是第一重山門,沿道路前行,至待月橋前右拐矗立在眼前的“祖關”是第二重山門,透過“祖關”,彎過一座屏風似的小山,跨過迎風橋就會來到第三重山門前,也是真正的山門。其中,在第一三重山門額頭上的“青原山”三個字乃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所題寫,字體厚重有力,氣象不凡。而第二重山門上有唐書法大師顏真卿手書八分體“祖關”二字。眾所周知,唐朝書法素以雄渾大度冠絕于史,而顏真卿又是這一書法巔峰時期的代表人物,其墨跡的歷史藝術價值自不必多言。進入第三重山門,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兩米多高的照壁。壁間嵌有石碑一方,明朝理學大家王陽明題有“曹溪宗派”四個大字。照壁右上角即為凈居寺老齋堂的遺址。據載宋名相李綱當年游玩青原山趁興寫下《游青原山記》,后分刻四十二通石碑嵌入齋堂壁間,可惜現在已經殘缺不全,難以窺視其全貌。此外,北宋文學家黃庭堅也曾暢游青原山,雅興所致留下長詩《游青原山記次韻周元翁》一首傳世。后人分刻八通石碑以作永志,現在保存與大雄寶殿兩側的外壁間。以上幾處被譽為青原山墨跡之瑰寶。
其實凈居寺的古木與那些出身顯赫的墨寶比起來毫不遜色。繞過照壁,很多香客的目光會被天王殿前面的兩株古柏樹所吸引。它們是當年行思禪師親手種下的,已經相伴走過了一千三百余年的風風雨雨。兩株柏樹的主干和樹頂多已枯朽,卻像兩位相互守望的老人倔強地屹立于天地之間,談笑之間,吐出了幾許青翠的枝葉,令人拍手稱奇。更讓人費解的是所謂的兩株從嚴格意義來講叫七株更恰,因為每株古柏的基部都有分叉, 或三或四當,兩邊加起來剛好是七。這似乎也成行思禪師在中國禪宗歷史上七祖地位最權威的注腳。穿過天王殿右拐是彎向七祖塔的鵝卵石小路,路依山勢蜿蜒而上。在小路弧形的轉彎處,會看到一棵古樟靜靜地等候在邊上。沒有人知道它的具體年齡,但從殘存的龐大身軀可以推斷樹齡應該在幾百年以上。樹干已經中空,其間約可容二人直立。如果運氣好趕上晴天,你還會領略到陽光的調皮。它在微風中穿過古樟樹頂茂密的枝葉,鉆過傾斜向上的樹洞,在里面輕快地舞蹈,又像好奇心極重的孩童纏著一個飽經風霜、須發飄飄的壽星欲一探究竟。其他的古木或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或倚勢遙望,若有所思。據傳凈居寺內的很多古木曾經枯死,九十年代初體光老和尚移錫青原山,篳路藍縷,興復祖師道場,枯木竟也重吐新綠,恢復生機。它們不但是千年古寺滄海桑田的見證者,也必將是道場中興的守望人。
與奇絕的古木輝映成趣的是凈居寺巧妙的設計和獨特的構思。寺院整體格局帶有明顯的河南庭院色彩,以大雄寶殿為中軸心,天王殿、毗盧閣居中,功德堂、祖師殿、禪堂,齋堂、伽藍殿、客堂、地藏殿整齊地分布兩側。如果說北方四合院式是的整體布局奠定了凈居寺莊嚴肅穆的格調,那么環繞大雄寶殿開掘的放生池則為其點綴上了靈動的色彩。放生池左上角引來青原溪活水一汪注入,四拱橋把大雄寶殿分別于天王殿、禪堂、毗盧閣和齋堂相連,清水游魚,暢游其間,又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任山外潮起潮落,憑山中花謝花開。一千余年的歷史,多少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多少文人把欄桿拍遍,把牢底坐穿,始有今日。
在拜金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在物欲享樂至上的現實中,能夠堅守一份清凈,青燈古佛;忍受一份落寞,實證苦禪,還有幾多?而凈居寺就是這樣為數不多的道場之一。上課、過堂、普請、坐香,就這樣簡簡單單。不事經懺,沒有吹吹打打的熱鬧景象,有的只是參禪靜修的淡然和聞經聽法的愉悅。除了幾位年老體衰者,多數師父都持午,另外有幾位師父身著百衲衣,腳穿自制草鞋。甚至有一位師父持金錢戒,在現實生活中實屬不易。撇開是否明心見性不論,他們這種嚴持戒律精神的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離開戒律,禪定、智慧無從談起。
“大道無私玄機妙語傳燈錄,因緣有份勝地同登選佛場。” 凈居寺遠承曹溪頓悟禪法,近得禪宗巨擘虛老印證,文化氣息濃郁,交通便捷,利于接引海內信士。乘此天時、地利、人和,相信青原山凈居寺會在今后的日子里法音遠播,大演宗風。【原標題:千年古剎凈居寺:禪宗七祖開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