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凈居寺:文化高山上的一道風景

2013/8/2 10:01:30 點擊數: 【字體:


    打開歷史的畫冊,穿越時空的隧道,我們會發現,在人類歷史長河的兩岸,聳立著一座座文化高山,它們以動與靜、剛與柔的交融共同記錄、演繹和訴說著人類的歲月滄桑、文明進程。而光山大蘇山凈居寺堪稱文化高山上的一道風景。

  千年古剎大蘇山凈居寺位于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是一個融匯了佛教文化、人文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的多元聚合載體。清晨,讓我們相約,帶著對宋真宗賜額“敕賜梵天寺”之“梵”字的疑問,在明代建筑大雄寶殿拜謁釋迦牟尼佛祖后,沿著通往大蘇山頂的條石路拾階而上,觸摸天臺祖師慧思大蘇結庵的摩崖石刻,感受蘇東坡讀書堂的詩韻詞風,領略大蘇山松杉掩映、幽靜清新的自然風光,佇立在紫云塔遺址旁,打開歷史的長卷,在閱讀與思考中去尋找那未知的答案。

  昨天:你是鐫刻在碑文上、濃縮在史志里的風景

  凈居寺是佛教天臺宗的始祖庭。北齊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來到光州(今光山縣)大蘇山結庵,開壇說法,“數年之間,歸從如市”。公元560年,釋智顗冒著戰火慕名千里投奔大蘇山,師從慧思7年,苦心修習天臺宗基本理論而“開悟”,這就是佛教史、哲學史和思想史上著名的“大蘇開悟”。公元575年智顗到浙江天臺山建國清寺,開宗立派,弘揚佛法,創立佛教天臺宗。智顗一生著述甚豐,佛著曾先后傳入朝鮮、日本,被日本天臺宗佛教徒譽為“中國的釋迦牟尼”、“天臺智者大師”。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律宗大師道岸率弟子鑒真從長安返回故鄉光州,在大蘇山建造了氣勢恢宏的凈居寺和紫云塔。鼎盛時期僧超千人,房過千間,殿、堂、樓、亭、臺、塔、廊等古建成群。后因歷史原因三次毀于兵火,屢毀屢建。道岸圓寂后,其弟子鑒真以凈居寺為主要道場,在江淮一帶傳播南山律宗,并不畏艱險六渡東海而最終到達日本,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者。據《中國寺廟與菩薩》一書載:按時間排序,凈居寺在我國主要佛寺中名列第15位。

  凈居寺不僅造就了慧思、智顗、道岸、鑒真等名僧,而且吸引了梅堯臣、蘇東坡、黃庭堅等古圣先賢游覽探勝,并留下詩詞碑刻百余首,被稱之為“詩城樂地”、“福鄉寧境”。大蘇山凈居寺是大文豪蘇東坡的靈魂家園。公元1080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赴任途中慕名游歷凈居寺,寫下了名篇《游凈居寺詩并敘》。明嘉靖年間,光山縣令沈紹慶將《宋·蘇軾游凈居寺詩并敘》刊刻于碑。今碑刻題詠尚存,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自古以來,蘇軾“四壁青山,滿目清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王相“古塔曾沾唐雨露,殘碑尚載宋文章”等贊美凈居寺的詩句成為人們競相傳誦的名言。目前梵天宮、道岸建寺時栽植的千年銀杏(即同根三異樹)和唐柏、功德井、幽明鐘等人文景觀20多處,現存于寺內的元、明、清各類碑碣40多塊。

  自古名山名寺出名茶。凈居寺是歷史上淮南茶主產區,是國家級名茶信陽毛尖主產區,信陽毛尖茶原產地域保護單位。凈居寺茶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554年,慧思結庵大蘇山時即開山種茶,以茶悟禪,以茶敬客。唐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贊曰“淮南茶,光州上。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蘇東坡寓住凈居寺期間,常與居仁禪師品茗論禪,稱蘇山茶為“浙江春”,盛贊“淮南茶,信陽第一”,吟出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絕唱,F存清道光年間竺鼎和尚及光緒年間種下的茶樹400余叢,即是對大蘇山凈居寺茶佛結緣之早的最好印證。源遠流長的凈居寺茶聚山川之靈秀,得云霧之滋潤,天生麗質,葉厚色好,香高味醇,品質尤佳,安全無污染、無公害,令歷代文人墨客前來品茗暢飲、吟詩留題,引眾多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究。2003年凈居寺茶場獲得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產地認定,2004年7月該場生產的蘇山春牌信陽毛尖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7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綠茶評比大賽上,由該場生產的蘇山春牌信陽毛尖、翠燭峰茶喜獲雙金;“蘇山春”牌在2008中國(澳門)國際茶業博覽會中被評為“最受港澳茶客歡迎中國茶葉品牌”。在十六屆中國茶都·信陽茶文化節上累積獲獎41項,其中金獎24項。

  凈居寺名勝區茂林修竹,山水云奇,鳥語花香。 “層巒疊嶂云霧天,溪流縱橫水潺潺。青山滴翠日照短,松竹梅茶繞寺院。”登山遠眺,大蘇山峰斜折如開屏障,小蘇山巔排列如筆架,寺踞兩山之間,氣勢雄偉。寺前東、西翠燭峰亭亭對峙,如插雙燭。與其緊緊相連狀如花瓶,東、西相望的便是花瓶山。白蓮池芳潔面寺,微風弄波,泓水綠粼,景物倒映,恰似“九蓮池燦千層錦”。每逢雨季,東西南北四方之水一齊匯入池中, “四水歸池”的勝景便躍然入目;抬頭向前看,只見大蘇嶺東西翻騰似蒼龍,小蘇嶺搖頭擺尾折南東下如小蛟,云霧中二龍戲水的場面盡收眼底。環顧四周,可見四面八方如波似浪的九道嶺,時隱時現地向大蘇山奔涌而來,盤繞古寺俯首“朝圣”,這就是大蘇山“九龍捧圣”的奇觀。在大蘇山的西南角還有一小凈居寺景觀,其形、其狀、其勢巧奪天工,與寺院座落處的形勝如出一轍。還有各具傳說的谷口鐘、釣魚臺、寶珠花、二門觀天等自然景觀24處,山水相間,雅趣天成。

  今天:你是一道“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風景

  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也喚醒了沉睡多年的大蘇山,背負著歷史的創傷、被塵封了多年的凈居寺也徐徐打開了山門,凈居寺昔日的輝煌再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凈居寺也以其深邃、理性的目光注視著充滿生機而鮮活的時代。198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凈居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7以來日本先后四次組團專程到凈居寺尋根探祖、考察觀光。1998年1月韓國慶尚北道駐河南省人民政府國際交流員吳承憲專程考察凈居寺,為韓國天臺宗信眾尋根探路。1997年光山縣人民政府批準開放凈居寺佛事活動。至此,冷清了多年的凈居寺,終于又見香火繚繞。

  當新世紀的鐘聲還在人們耳際回響的時候,古老的凈居寺又一次綻放出年輕而燦爛的笑容。2000年春,蘇東坡讀書堂竣工落成,并對游人開放。5月,由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會、武漢大學宗教學系、光山縣人民政府舉辦,縣農業局承辦的“光山凈居寺與天臺宗學術研討會”在光山隆重召開。中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120余人,帶著國學大師季羨林對大會的囑托云集凈居寺,同天臺大師慧思、智顗和道岸、鑒真開展真切的身臨其境的對話。通過論文研討和史證考證,會議取得了“光州大蘇山凈居寺是天臺思想發祥地,為天臺第一祖庭,慧思大師為天臺理論的實際奠基者”這一重大學術成果。2001年7月,由著名學者黃心川、麻天祥主編的《光山凈居寺與天臺宗研究》學術專著出版發行。2002年5月,凈居寺被確定為武漢大學宗教學系教學基地,迄今已接待博士、碩士研究生、實習生70余人; 7月,國學大師、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親筆為即將重建的紫云塔題詞,同年凈居寺被定為省級旅游景區。從此,大蘇山凈居寺張開雙臂,熱情擁抱四方賓客: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國家旅游局、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海南、臺灣、香港、新疆、重慶和日本、美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官員領導、名僧住持前來考察、探訪。與此同時,我們懷揣著由大蘇山凈居寺文化研究會主編的《大蘇山凈居寺》、《光山問茶》兩本系統介紹凈居寺歷史文化、茶文化的圖書,跋山涉水,探訪名寺,相繼同浙江天臺山國清寺、湖南南岳福嚴寺、嵩山少林寺、重慶華巖寺等寺院進行接觸,宣傳、推介凈居寺,交流佛教文化,探討寺廟管理,更是在尋訪凈居寺未來的住持。

  明天:你將是一道從畫面上走下來的風景

  凈居寺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一塊風水寶地。光山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對凈居寺的保護、發掘、宣傳和建設工作,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全縣重點經濟工作。2007年10月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整合資源,組建成立了凈居寺名勝管理區,將原凈居寺茶場和3個行政村整建制劃入管理區,轄區面積33平方公里,從宏觀戰略上描繪出凈居寺旅游產業發展藍圖,用科學發展觀的戰略眼光,認真審視和發掘凈居寺的文物價值、文化價值、旅游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把握科學定位,創新發展理念,打造旅游品牌。堅持開發建設、規劃先行的原則,邀請名流、大家高端策劃、高端創意、高端設計,科學編制凈居寺文化生態旅游區詳細規劃;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主體,財政支持、民間募集為輔助的多元化、開放的投資融資機制,突破發展瓶頸;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加強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讓古老的凈居寺與現代文明牽手;堅持保護第一、 “名寺名僧”的原則,保護性規劃、設計、修復寺院、紫云塔,誠請名僧入住,帶活寺院,帶旺香火,帶動旅游,再現凈居寺唐宋盛況。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AAA級風景名勝區,提升凈居寺品味;堅持宣傳推介,抓載體,走出去,請進來,讓凈居寺走進人們的視野,走進人們的生活,走進異國他鄉。讓國人走進凈居寺,讓日本、韓國天臺信眾走進凈居寺;堅持大興茶業,將佛文化、名人文化與茶文化融為一體,禪茶一味,佛靈茶香,喝蘇山春茶,品千年文化;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在總規、詳規指導下的有序開發、適度開發。“在景點建設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上,按照‘食、住、行、游、購、娛’的要素要求,突出特色、彰顯個性,既要體現出凈居寺天臺祖庭、蘇軾家園、禪茶一味的文化底蘊,又要展示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潔凈幽靜的生態魅力,更要體現以人為本、微笑服務、誠實守信的人文關懷,讓人們游有所樂,游有所思、游有所得。”

  歷史的悠久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新的時代成就新的夢想。我們相信,隨著凈居寺名勝區保護、宣傳、發掘和開發建設工作的推進,必將會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志士仁人、平民百姓走進大蘇山,感受凈居寺,研究凈居寺,建設凈居寺,光大凈居寺。讓我們共同期待、共同觀賞和分享凈居寺定格在文化高山上的那一道別樣的風景!驹瓨祟}:凈居寺:文化高山上的一道風景】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佛教導航 2009-04-12 作者:楊光平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