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千年歷史到北京,看三千年歷史到西安,看六千年歷史到淮陽。”在北京,朋友這樣推薦說。到了河南,我發現:“北有安陽,南有淮陽。”安陽有殷墟、甲骨文;淮陽有伏羲、畫八卦,老子,《道德經》。不到淮陽,你就不知道中華文化的根有多深。
安陽、淮陽同在東經114度和115度之間,南北相距不過2緯度。安陽早已聞名天下,而淮陽卻有點默默無聞。可到了淮陽一看,哇,六千年歷史還是往少了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皇”之首就是伏羲氏。太昊伏羲氏就建都在淮陽,也葬在淮陽。這里有他的都城平糧臺古城遺址和太昊伏羲陵為證。史書上也有“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的記載。宛丘就是今天的淮陽。
太昊伏羲氏處于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期。老祖太昊伏羲實在了不得。他統一了打著各種圖騰旗號的部落,取各種圖騰的一部分組成了龍圖騰,自號“龍師”,實現了以龍為圖騰的民族大融合。龍,原來是各種鳥獸的集大成者,難怪“龍的傳人”找不到龍的原形,哪知是老祖天才的偉大藝術創作!太昊伏羲還“教先民們結網罟(音古),興漁獵;養犧牲,充庖廚;正姓氏,制嫁娶;作甲歷,定四時;造琴瑟,制樂章;畫八卦,分陰陽”,開創了中國畜牧業的先河,率領先民從野蠻走向文明,邁出人類的一大步,所以被稱為中華“人文始祖”。一千年后,炎帝神農氏也從烈山率眾來到淮陽建都,種五谷,嘗百草,開創了農耕文明。我們的兩位偉大的先祖就在淮陽這塊土地上建立了豐功偉績。“三皇”中就有兩皇在這里開創大業,你說這淮陽歷史得有多深厚啊!
商朝的第四代君王盤庚,因為內政、天災,決定另選風水寶地,于是率眾從山東曲阜一帶西遷至安陽。這里水草豐茂,宜居立國,于是開始了殷商的中興數百年,這大約是3500年前的事。其實,早在6000多年前,老祖太昊伏羲氏就領著部落從天水沿黃河東遷到淮陽。相隔2500年左右的兩位先祖,一個東遷,一個西移,都到中州的地面上開創事業,說明他們的戰略眼光,也說明淮陽這地方確實是塊風水寶地,還很神奇!
相傳,太昊伏羲氏有一天在菜河里捕到一只白龜,龜背上的紋路圖形很特別。白龜是罕見之物,很有靈性。老祖是個天才的發明家,他鑿池養白龜,日夜觀察研究,還把龜背上的紋路畫下來,掛起來,深入鉆究,結果看出“八卦”來,由此開啟了無字文化的新時代:分陰陽,定四季,推算二十四節氣……偉大的中華文化就從白龜上起航了。又過了兩三千年,在北面的安陽,大量的龜背上就出現了文字——甲骨文!中華文化走進燦爛輝煌。
某種意義上說,龜背,在冥冥之中注定成了中華文化的原創基地,記錄、見證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
我們的祖先多有遠見智慧啊,一開始就找到了萬古不朽的傳承載體!
滄海桑田,河水變湖水。公元1984年8月16日,一個16歲的淮陽少年,從伏羲畫卦臺前的龍湖里釣到一只白龜,也就是相傳的“白龜池”那個地方。這下可轟動了整個淮陽,也引起海內外的關注。罕見的白龜現身,有意印證歷史的傳說。
據北京有關專家鑒定,白龜235歲。龜形近圓,龜蓋酷似八卦。神龜顯靈,它是老白龜的多少代孫?民間和學術機構紛紛進行猜測和研究。海外竟有出價10萬美元購買的。淮陽人視為至寶,哪能出手。經過13年精心照料,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淮陽人將白龜放生龍湖,讓它回歸自然,與家族團聚,子孫繁衍……
站在畫卦臺上,面對浩浩蕩蕩的龍湖,遙想當年老祖從水中捕白龜的情景以及在這畫卦臺上晝夜研究龜背圖的身影,我們真是心馳神往,慨嘆不已。(蔣元明文/圖 )【原標題:龜背——中華文化的“原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