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古建精華數代同堂 “濟水源頭濟瀆廟”系列之一

2013/8/9 11:28:22 點擊數: 【字體:


    1949年2月,根據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指示,解放軍派人到清華大學,請我國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和劉敦楨先生組織編制《全國重要建筑文物簡目》,以備解放軍南下作戰時保護文物之用。

  在梁思成和劉敦楨先生組織編制的這份古建名錄中,毛澤東在“濟瀆廟”上畫了兩個圈,要求嚴加保護。也正是這兩個重重的圈,罩住了濟瀆廟,讓濟瀆廟得以完整保存。

  梁思成、劉敦楨為何把濟瀆廟列為重要文物?毛澤東為何對濟瀆廟如此看重?

    濟源人的寶貝

  在毛澤東畫圈54年后的2003年,濟源市出現了在全國都屬罕見的特殊救助活動,那就是全民動員維護濟瀆廟。

  當年7月6日,濟源市委召開了常委(擴大)會議,會議的專題是研究搶救整修濟瀆廟工程問題。會后,濟源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了《關于搶救整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瀆廟的決定》和《關于在全市開展“整修濟瀆,增輝濟源,保護文物,人人有責”捐資活動的通知》,同時成立了濟源市搶救保護濟瀆廟工程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兼政協副主席范正剛擔任組長。

  濟瀆廟之所以需要進行搶救保護,原因是由于濟水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地基下沉,濟瀆池池壁坍塌,嚴重威脅到濟瀆廟內北海池周圍橋亭、靈淵閣等一批古建筑的安全。

  經過籌備,搶救濟瀆廟工程于7月18日開工。在開工典禮上,濟源市委書記周春艷帶領市五大班子領導集體上臺捐資,由此掀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保護濟瀆文化遺產工程———搶救整修濟瀆廟工程。
 。玻埃埃茨辏痹轮醒襾淼綕鸀^廟時,看到的已經是個簇新的濟瀆廟了。

  前來參觀的人不多,冬日的陽光下,濟瀆廟的山門“清源洞府門”前,幾位老人懶洋洋地倚門而立,臉上的表情像門一樣凝重。

  談到濟瀆廟,一位劉姓老人說:“這廟,可是個寶貝,它護衛著濟源哩!”

  濟瀆廟護衛濟源,是劉老人的心愿,也是濟源人的心愿。上點年紀的濟源人都知道,濟瀆廟里安放著濟源的根。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始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因為濟瀆廟里保留有宋、元、明、清歷代古建筑,所以被專家譽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館。濟瀆廟坐北朝南,是為祭祀濟水神而建的。濟源是古濟水的發源地,所以叫濟源!稜栄·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瀆的意思就是獨流入海的河流,因為古人認識范圍的局限性,所以認為符合獨流入海條件的河流只有江、河、淮、濟。

    祭水神的地方

  劉老人說濟瀆廟是個寶貝,這一點兒也不錯。就連他所倚著的門,也是個寶貝哩。濟瀆廟的這座山門叫清源洞府門,之所以叫清源洞府門,是有來歷的:在歷史上,長江被封為廣源公,黃河被封為靈源公,淮河被封為長源公,濟水被封為清源公,所以祭祀濟水神的地方又叫清源洞府,它的第一道門就叫清源洞府門。這座山門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明代木結構牌樓建筑。

  陪同記者采訪的濟源市文物局局長盧建設說,這個建筑構思奇特,僅由四根大柱頂起了三間跨度很大的大屋頂,而且歷經四五百年滄桑雄姿不改。山門檐下的華拱采用九踩重昂重翹式,這代表了濟水神地位之尊(位居諸侯之列)。

  進入山門,有一條近200米的御道,古時這條路是專供代表皇帝前來祭祀的祭水欽差行走的。其時,文武官員只能文東武西分列兩側。古時,在這條路的兩側種有幾百棵柏樹,但民國初年,地方政府為了籌款,把柏樹全都砍掉賣錢了。

  今天的濟瀆廟占地130余畝,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形制。濟瀆廟建筑群分為四大部分,分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后為北海祠,東為御香院,西為天慶宮,各自獨成院落,卻又渾然一體,整個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據說布局之所以呈“甲”字形也有講究:一是祭祀瀆神乃國家祭祀河神之最高級別,而唯有濟水距離都城最近,祭祀最為頻繁,暗含雄甲天下之意;二是宗教界理論認為古時此處地貌奇特,狀若金龜伏地,廟呈“甲”字形,寓含“金龜探海”之意。此廟前方后圓,也體現了古代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走過明代中期建筑的第二道門清源門,便是淵德門了。

  “這是濟瀆廟的第三道門,它與后面的大殿、寢宮為整體廊坊建筑,所以這里為廊坊大門,古時祭祀水神的最高潮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參加人員有欽差、縣尹、縣丞等官員及隨從和宗教人士。”盧建設局長說。

  走進清源門,迎接我的是一片荒涼的空地。這里沒有人,只有草和樹,草枯著,冷風陣陣吹著,偶爾有一只鳥孤獨地飛過。所有的事物都會改變,所有的生命都會枯萎,不變的是穿越事物和生命的歷史,是時間和空間的變換和組合。

  當年這里的祭祀儀式究竟什么樣?當時究竟有多熱鬧?欽差、陪同的官員是不是要依次行大禮,莊重地向濟水神朝拜呢?

  枯草之中,有一棵枯老的古柏。據介紹,這是一棵漢柏,按最保守估計也有近1800年的歷史了。在縣志、碑刻及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和一些民間的神話傳說中,提到這棵古柏的時候都說它是“東漢遺物”。濟源人說,當年王母娘娘云游至此,看到濟水兩岸百姓安居樂業,風景秀麗如畫,一高興,不小心將一個仙桃的桃核吐落于此。桃核植于濟水沃土,最終長成參天古柏。清代詩人沈榮昌詩云:“漢家何人留此柏,王母桃核生磐石,伏流千里養根株,脊土百年長寸尺。”

    古建筑的寶庫

  倘若古柏有靈,它該看到當年祭祀水神時的熱鬧場景,它該看到濟瀆廟的輝煌和驕傲。

  但它同樣會看到痛苦、災難和悲傷。歷史總是由兩極組成的,比如善與惡,是與非。歷史快樂著自己的快樂,也痛苦著自己的痛苦。

  古柏肯定沒少流淚,要不然它的身上怎會有那么多的溝溝壑壑?

  清同治六年,捻軍張宗禹一部占領了濟瀆廟。對于這個皇家祭祀之地,他們充滿了仇恨。結果很簡單,他們放了一把火,燒毀了濟瀆廟的核心建筑———淵德大殿。今天我們來到這里,只能看到淵德大殿的遺址了。

  淵德大殿曾經是濟瀆廟的主殿,現在,它的柱礎還在。淵德大殿建于宋初。宋代李戒的《營造法式》中提到,按照宋代建筑規則,柱礎直徑等于它所頂柱子高度的十分之一至十一分之一。由此可知,現存這些直徑在60厘米左右的柱礎,它原來所頂的柱子的高度應該在6米至6.6米。原來的淵德大殿,就是由24根6米多高的柱子在頂著。當年淵德大殿該有多雄偉!

  據史載,清康熙皇帝曾給濟瀆廟御賜“沇濟靈源”匾額,乾隆也曾賜匾“流清普惠”。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些國寶都毀于一把火中。

  僥幸的是,大火在吞噬淵德大殿的時候,沒有驚動濟水神的寢宮。這留下的寢宮如今成了河南之最。據專家介紹,這座寢宮是河南省現存年齡最大的古建筑。作為地上文物全國第二、地下文物全國第一的文物大省,河南省現存的宋代單體木結構建筑只有兩座,一是少林寺后的初祖庵大殿,有900多年歷史;另一座就是濟瀆廟的這座寢宮,建于北宋開寶年間,距今已經有1030年歷史了。

  根據《河朔訪古新錄》記載,濟瀆廟共有三尊濟水神的塑像,前面的大殿有一尊站像和一尊坐像,寢宮內則供奉著濟水神的睡像和濟水神的三個夫人。

  寢宮后面的龍亭,也叫水殿,建筑藝術價值極高。它的柱礎是宋代的,柱子是元代的,而頂部為明代重修,一個小亭就涵蓋了幾個朝代的建筑風格。與龍亭相對的靈淵閣前,有一石刻勾欄,這是中國目前唯一且保存完整的宋代單勾欄實物。據說建筑界泰斗劉敦楨看到這個寶物時,連聲說:“國寶,真正的國寶啊!”石勾欄上的透雕寶瓶和“萬”字花紋,是典型的宋式做法。“萬”字花紋為佛教圖案,出現在濟瀆廟這一道教場所,反映了歷史上的佛道融合現象。

  “濟瀆廟值得一提的還有長生閣!”見我久久站在濟水之源龍池前,盧建設局長說。

  盧局長說的長生閣是個高臺式建筑,建于清代,據說是祈求長生不老之處。奇的是,高臺上長出個何首烏,這個何首烏與橫向長出的柏樹交錯,體現了長生之意。

  長生閣上藏有“天下第一洞天”石刻。洞天福地之說早在漢魏時就已被提出。到了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楨在他所著的《上經天宮地府經》中完整地提出了洞天福地之說,將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并將王屋山定為天下第一洞天。“天下第一洞天”這幾個字是元代大學士許有壬所書,曾嵌于王屋山王母洞。

  明代的蔡汝南將此石刻由王屋山移至濟瀆廟內。之所以這么做,一是為保護石刻,因王屋山王母洞海拔較高,石刻在那里風化嚴重;二是為方便祭祀,相傳王屋山王母洞與濟瀆廟內長生閣氣息相通,故移于此,到此祭祀,免去攀登之苦;三是濟瀆廟為風水寶地,仙境與道境和諧融合,實乃自然天成之美!驹瓨祟}:古建精華數代同堂 “濟水源頭濟瀆廟”系列之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4-02-25 作者:李紅軍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土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