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生產力”是一個好詞,它意味著一種創新力,一種創造力,一種恒久的爆發力,由它產生的能量,將意想不到,無可估量。
何為生產力?如同一頭牛,耕田拉套,或跑運輸,或成買賣,一句話,見錢了,就是見效益、見經濟了,這就是一頭牛的生產力。
在崇尚創新、創意的時代,科技生產力不可低估。在文化中國時代,文化生產力同樣不可小覷。怕現在仍有一些人不贊成讓文化生錢,說文化就是文化,是藝術,不是經濟。換個角度看,如果讓文化只停留在文化上,國家乃至各地花費大價錢投資文化,不為經濟,只為藝術,到那時,怕文化將成為國人難以承受的“重”。
話說回來,任何一種文化,無論“化”物質,還是“化”精神,都叫生產力。我們養文化,反過來文化養我們,這是一種共存共生。
存在即是合理,合理即可共榮。記者喜歡本煥大師說過的話。對商人的祈福是“發財發大財,好救濟蒼生”;對官員是“做官做大官,好服務社會”。這是佛學文化努力做到與人與社會的最大和諧和融入。不孤立自我,也將不會被孤立、敵對和擯棄。
目前,清涼寺文化已呈巨大起勢。屆時將建清涼寺文化苑,巨大的資金缺口,不是向政府伸手拿要,而是化緣全國,不久還將依托以清涼寺為申辦單位成立的“應天文化基金”,擴建寺院,弘揚佛法,并以期帶動商丘儒釋道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也許不會太久,商丘第一個國家級文化基金組織“應天文化基金”將亮相商丘。將文化基金盡快轉化為發展智慧,借力使力,這是目前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大趨勢。商丘借文化基金發展文化,也會漸成一個有力的方向。
未來,這座皇家寺院將成為一處怎樣的文化風景?值得我們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