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是中國地理第三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習慣上,人們把太行山分為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三段。大體上說,位于河北省境內的叫北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內的叫南太行,而西太行則位于山西省境內。南、北、西三段太行山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北太行和西太行都是嚴重缺水地區,唯有位于河南省境內的南太行,因為擁有珍貴而充足的水源,既有北方山的雄偉,又有南方水的靈秀。所以有人說,太行八百里,最美南太行。
南太行山的八里溝、萬仙山、郭亮山莊,很多開封人去過,還有不少人去小住避暑納涼。許多畫家、攝影家也選擇這里作為自己創作的基地和捕捉靈感的地方。其中的八里溝,更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有“太行之魂,中華風骨”之稱。
深秋季節,筆者跟隨采風團走進八里溝,用筆和鏡頭記錄其秋之靜美。這個時節,八里溝游人不多,隨處可見的是陡峻的絕壁,斧劈般的溝壑,厚重、堅韌,敦敦實實地橫亙千里。重巒疊嶂的山峰間,或黃或綠中,有紅葉旗幟般地搖曳。幽靜的山谷中,飛瀑如練,落葉成徑。樹上,柿子像燈籠一樣,飽滿、光鮮,掛了一串又一串;地上,山楂如瑪瑙散落,紅艷艷,羞答答,俏皮地和游人捉著迷藏;路邊,小松鼠探頭探腦,好奇地窺探,偷偷地打量;天空,不時有飛鳥掠過,清脆的啼叫,像在歡迎遠來的客人。在這里,你可以細細品味瀑的急、溪的緩、潭的靜;在這里,你可以靜靜陶醉于迷人的碧綠、惹人的金黃、撩人的湛藍;在這里,你可以深深折服于造化的奇巧、人類的勤勞、文明的不朽。
九蓮山、紅石河、桃花灣、天壺瀑布,步移景異;老子、劉秀、馬武、張三豐,千古流傳;悠揚的鐘聲、神奇的帳書、15公里的絕壁長廊,990級的登山天梯,雄壯的《太行頌》,原汁原味的自然山水中,融入著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流淌著勇敢頑強的太行精神。
八里溝,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峨眉之秀,更有太行山所獨有的厚重氣質和堅韌精神。走近“太行之魂,中華風骨”,在領略美景的同時洗滌心靈,讓自己的人生,多出幾分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