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叔度汪汪

2014/5/13 14:45:41 點擊數: 【字體:


    在外多年,每每和人談及家鄉有影響力的古今名士,我總是有些心虛,因為我實在拿不不出更多讓人信服的理由說某某名士就是我們家鄉的,為此,我還曾在史書里撥拉過家鄉在國內外叫得響的名人,結果還是很失望,沒有找到讓我在外驕傲的理由。顯然,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明史冊上,我們正陽的那一頁歷史文化并不是十分豐厚,說這話,我心里還是有點不是滋味,我只是想,一個自古被稱為“膏粱豐腴”的富庶之地,為什么偏偏歷史文化略顯單薄呢?

    盡管如此,我還是在《后漢書》里找到一個叫黃叔度的謙謙君子,他是我們正陽縣真陽鎮人,墓地至今還在,舊址現已建成黃叔度文化公園,墓碑上留有東晉大書法家顏真卿留下的“漢黃叔度墓”的真跡。可見,叔度君并非等閑之輩。關于黃叔度史書上記載的也很有限,我們只是從片段的史料里了解一些他生平的點滴,后來,我又從著名學者、同濟大學副教授劉強博士那里看到他寫的一篇關于黃叔度的介紹文章,名字叫《古書里的老鄉:黃叔度》。劉強博士是研究魏晉文學的文化學者,他文章中的一些史料應該是可信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知道漢黃叔度君的一些生平事跡。

    黃叔度,名憲,汝南慎陽(今河南正陽)人,出身貧賤,以德行著稱,時人稱之為當世顏回。他本是一個牛醫的兒子,家世并不顯赫,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一介寒門布衣吧!然而黃叔度少年好學,一心飽讀經書,終成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他的學識和謙謙君子風度,名動官府,在當時視為楷模,連當朝的三公周藩,都對他欽佩有加,奉他為圣賢,公開承認他的人品和學識在自己之上。可見黃叔度在當時的名望有多高。這樣的一個大人才,朝廷一經發現,肯定要任用他為官,于是,別人就推薦他到當時的京城洛陽去做官,他也沒有拒絕,然而,他在洛陽呆了一段時間之后,他什么官也沒有做,很快就就回來了。以之德才在朝廷謀得一官半職是輕而易舉的,這不免會使我們產生疑慮:這樣一個高人為什么不去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呢?作為一個俗人,我們肯定會這樣想,然而黃叔度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沒有去做官。黃叔度出生在東漢末年的一個亂世里,他看到的是一個王朝氣數已盡,大廈將傾之際,他當然不愿去湊官場那個熱鬧了。他也許是想過仕途的險惡,也許是心高氣傲,這只有我們去猜想了。

    為什么黃叔度君沒有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關注呢,首先因為黃叔度一生沒有做官,其次是沒有留下著作,而且又沒有留下太多的史料,這無疑會給我們研究黃叔度增加不少的難度。但是,透過歷史的煙云,我們還是能夠看到這位道德模范的一些端倪。據《后漢書》本傳記載叔度:潁川荀淑至慎陽,遇憲于逆旅,時年十四,淑竦然異之,揖與語,移日不能去。謂憲曰:“子,吾之師表也。”既而前至袁閎(一作閬)所,未及勞問,逆曰:“子國有顏子,寧識之乎?”閎曰:“見吾叔度也?”

    荀淑何許人也,荀淑乃漢末“海內所師”的大名士,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素有“清識難尚”之譽。而就是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在旅店里邂逅十四歲的黃叔度時,言談之間,竟然驚喜得挪不動步子,不僅稱其為“吾之師表”,而且將其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相提并論,這在當時自然是非同小可的。一個十四歲的小小少年,竟然讓一個名揚四海的大人物仰慕,可見叔度之人格魅力非同尋常。

    另一則記述為: 是時,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所失也。其母問曰:“汝復從牛醫兒來邪?”對曰:“良不見叔度,不自以為不及;既睹其人,則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難得而測矣。”

    戴良字叔鸞,汝南慎陽人,《后漢書•逸民列傳》有其傳。戴良自視才高,目空一切,曾自比仲尼、大禹,發出“獨步天下,誰與為偶”的豪言壯語。其狂妄咄咄逼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放蕩不羈的人見到黃叔度卻“未嘗不正容”,甚至悵然若失。特別是他竟引用《論語•子罕》里顏回贊美孔子的話——“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來贊賞黃叔度的為人,不是真心佩服怎么會發出如此的感慨?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也有對叔度的記載,我們不妨一睹: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郭林宗拜訪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一副匆匆忙忙的樣子,這不免讓人疑心他造訪是假,問路是真。而碰到黃叔度,兩人一交談,這位見多識廣的郭林宗先生居然心誠服焉,留在叔度陋室數日,幾近忘歸,林宗君的感覺大概和荀淑、戴良一樣,以為自己置身于一處功能強大、深不可測的磁場,自己被深深的吸引了。“澄之不清,擾之不濁”,這絕妙的話題終于成就一則意境不俗的典故——“叔度汪汪”。今天我們知道的典故“叔度汪汪”就是出于此處。

    《世說新語》還有一則記述: 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意思是:周子居曾經對人說,如果我有一段時間沒見到黃叔度,我庸俗貪鄙的心思又要萌生。這是周之居在接觸到黃叔度之后的深刻反思,也是對他人品和才情的認可,從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史料上,我們可以對我們這位古書里的老鄉有了一個深層意義上的認知了。

    黃叔度生逢亂世,淡漠名利,一心讀書,以德行儒雅安身立命,人們不僅佩服他的才學,更折服他的作為一個謙遜、博學、知性、明理的君子形象。可以想象,那時的儒家人士,大多沾染了道家的出塵氣息,沒有后世的迂腐和偽善。而黃叔度君卻承襲了當時的隱士們甘居貧賤,屢征不士的遺風,雖然沒有傳于后世的文字,但是他們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品位極高,分量極重,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推崇。黃叔度沒有像紅頂商人胡雪巖那樣,成為一代富豪,但他在精神層面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面完美的明鏡。在一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年代,黃叔度以德樹人的行為規范確有他一定的積極意義。(原標題:叔度汪汪)作者:姚國祿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作家網(2012-06-0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