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朱載堉《鄉飲詩樂譜》研究——為紀念朱載堉誕辰470周年而作

2014/5/12 16:46:38 點擊數: 【字體:

    摘  要:本文對朱載堉的《鄉飲詩樂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基本上弄清了《鄉飲詩樂譜》與《儀禮》的關系、《鄉飲詩樂譜》的內容、《鄉飲詩樂譜》的譜式特點、《鄉飲詩樂譜》的作者歸屬等問題。
 
    朱載堉《樂律全書》包括《律學新說》、《樂學新說》、《算學新說》、《律呂精義》、《操縵古樂譜》、《旋宮合樂譜》、《鄉飲詩樂譜》、《六代小舞譜》、《小舞鄉樂譜》、《二佾綴兆圖》、《靈星小舞譜》、《圣壽萬年歷》、《萬年歷備考》、《律歷融通》等十四種著作,共四十七卷。內容宏富,博大精深。本文以其中的《鄉飲詩樂譜》作為研究對象,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 《鄉飲詩樂譜》與《儀禮·鄉飲酒禮》、《儀禮·鄉射禮》

    在《鄉飲詩樂譜》的卷一開始部分,便有“飲射二禮經文”,朱氏征引了《鄉飲酒禮》與《鄉射禮》中的“樂工升堂”字句;卷二征引了《鄉射禮》中“燕飲無算爵、無算樂之儀”;卷五征引了《鄉射禮》中“以樂節射之儀”。由此可知,《鄉飲詩樂譜》中的“鄉飲”就是指《儀禮》中《鄉飲酒禮》及《鄉射禮》二篇言鄉射之禮。“詩”便是指在鄉射禮儀制度中所用的《詩經》篇章,而這些篇章又是有樂譜的篇章。

    《儀禮》是《十三經》中“三禮”之一。共十七篇,分別是:士冠禮第一、士昏禮第二、士相見禮第三、鄉飲酒禮第四、鄉射禮第五、燕禮第六、大射禮第七、聘禮第八、公食大夫禮第九、覲禮第十、喪服第十一、士喪禮第十二、既夕禮第十三、士虞禮第十四、特牲饋食禮第十五、少牢饋食禮第十六、有司徹第十七。這十七篇大體可概括成冠、昏、喪、祭、射、鄉、朝、聘等八個方面。

    《鄉飲酒禮》記述鄉人以時聚會宴飲的禮儀。鄉飲酒約分四類:第一,三年大比,諸侯之鄉大夫向其君舉薦賢能之士,在鄉學中與之會飲,待以賓禮;第二,鄉大夫以賓禮宴飲國中賢者;第三,州長于春、秋會民習射,射前飲酒;第四,黨正于季科蠟祭飲酒。《禮記·射義》說:“鄉飲酒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①]《禮記·鄉飲酒義》又說:“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國可安也。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②]故而孔子說:“吾觀于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據此可知《鄉飲酒禮》的目在于序長幼,別貴賤,通過這種活動以成就尊老愛幼、尊賢納才的道德風尚,從而達到以禮治國目的。

    《鄉飲酒禮》的儀式程序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主人謀賓、戒賓之儀,主人速賓、迎賓之儀,主人獻賓之儀,賓酢主人之儀,主人酬賓之儀,主人獻介之儀,介酢主人之儀,主人獻眾賓之儀,一人舉觶之儀,樂工升堂歌三終及獻工之儀,笙奏三終及獻笙之儀,間歌三終,合樂及告樂備之儀[③],立司正、安賓之儀,司正表位,賓酬主人之儀,主人酬介之儀,介酬眾賓、眾賓旅酬之儀,二人舉觶于賓介之儀,撤俎之儀,安坐燕飲之儀,賓退之儀,遵者入之儀,第二日賓拜賜主人犒勞司正之儀(鄉樂唯欲)等。

    《儀禮》中有兩篇記述射禮,一是《鄉射禮》,另一是《大射禮》。從《鄉飲詩樂譜》記述來看,主要是指《鄉射禮》。鄉射禮是州長于春、秋二季在州學會民習射之禮,鄉射之前,必行鄉飲酒禮。故而《鄉飲酒禮》列于《鄉射禮》之前。鄉射禮的目的據《禮記·射義》說:“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折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④]又說:“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務焉。”[⑤]故可知,射不僅被作為一種技藝,更重要的是通過此項活動能體現出觀德行、察仁道、司禮樂,從而實現道德教化意義。

    《鄉射禮》的儀式更為繁縟,包括:主人戒賓之儀,主人速賓之儀、迎賓拜至之儀,主人獻賓之儀,賓酢主人之儀,主人酬賓之儀,主人獻眾賓之儀,一人舉觶授賓之儀,遵者入獻酢之儀,合樂樂賓之儀主人獻樂工及吹笙之儀,立司正之儀,司射請射之儀,納射呂之事,司射比三耦之儀,司馬命張侯倚旌之儀,樂正遷樂之儀,三耦取弓矢俟射之儀,司射誘射之儀,三耦射之儀,取矢委楅之儀,司射請射比耦之儀,三耦拾取矢之儀,眾賓受弓矢序立之儀,司射作射、請釋獲之儀,三耦釋獲而射之儀,賓、主人射之儀,大夫與其耦射之儀,眾賓繼射、告卒射之儀,司馬命取矢和乘矢之儀,數獲之儀,飲不勝者之儀,司馬獻獲者之儀,司射獻釋獲者之儀,司射又請射、命耦反射位之儀,三耦、賓、主人、大夫、眾賓皆拾取矢之儀,司射請以樂節射之儀,三耦、賓、主人、大夫、眾賓以樂射之儀,取矢數矢之儀,視算告獲之儀,飲不勝者之儀,拾取矢授有司之儀,退射器之儀,旅酬之儀,司正使二人舉觶之儀,請坐燕、撤俎之儀,坐燕無算爵、無算樂之儀,賓出、送賓之儀,賓第二日拜賜之儀,主人息司正之儀。
 
    二《鄉飲詩樂譜》的內容

    《鄉飲詩樂譜》共六卷。第一卷開卷以圖錄的形式介紹了“樂工升堂”。即《鄉飲酒禮》曰:“設席于堂廉,東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內弦,右手相。樂正先升,立于階東。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坐。相者東面坐,遂授瑟,乃降。”[⑥]《鄉射禮》與此類同。

    樂工升堂后,首先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然后笙與磬奏《南陔》、《白華》、《華黍》;接著一歌一笙交替,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以上皆屬《小雅》部分篇章);之后“合樂”,曲目有《周南》部分的《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部分的《鵲巢》、《采蘩》、《采蘋》。至此,“工告于樂正曰:‘正歌備’”即正歌已經演奏完畢,樂正又告于賓,下堂去。卷一的的樂譜就是按照這一儀式順序,各篇只取第一章,逐一而列。

    卷一中,朱氏還對兩種舊說提出質疑:一是“辯三笙一和,舊以和為小笙,非是”,一是“辨笙詩六篇,舊謂有聲無辭,亦非”。《鄉射禮》“記”中,有“三笙一和而成聲”,對于“和”,舊說多從《爾雅》將“和”釋作“小笙”,朱氏以為“三人吹笙,令一人吹小笙則不成文理矣”,[⑦]應作“三人吹笙,一人歌詩和之而成聲”,并作圖以釋。《詩經·小雅》部分的《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皆注“笙樂無辭”,朱氏認為:“六詩既有聲矣,安得無辭乎,既無辭矣,安得謂之詩乎,又安得復有《南陔》等名,與夫孝子相戒,以養等義乎。以此觀之,則彼有聲無辭之說,滯閡不通矣。《小序》以為其辭亡者,是也;先儒以為元起無辭,非也。”[⑧]并進而提出“笙詩六篇雖亡,亦有可補之理”。現將散見于卷一、卷二、卷三中的這六首辭錄入如下:

    南陔

    南陔有風,吹彼苞棘,厥景婆娑,欲靜弗得。孝子事親,當竭其力,父母恩之,昊天岡極。

    南陔有風,吹彼桑梓,慕我父母,終身敬止。勗哉伯仲,以及娣姒,恪爾晨昏,潔爾甘旨。

    景薄桑榆,日亦云暮,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雖有至樂,寧不深慮,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白華

    嗟彼白華,瑩然如玉。君子立身,必慎其獨,無貽親辱。

    嗟彼白華,瑩然如琇。君子立身,必謹所守,無貽親咎。

    嗟彼白華,瑩然如霜。君子立身,如圭如璋,為親之光。

    嗟彼白華,瑩然如雪。君子立身,清清潔潔,庶無玷。

    嗟彼白華,瑩然如冰。君子立身,戰戰兢兢,庶無怨憎。

    華黍

    彼華者黍,彼實者稷;相彼秋成,時萬時億。

    彼華者黍,彼實者麥;時和歲豐,囷盈倉積。

    彼華者黍,彼實者菽;農夫之慶,邦家之福。

    彼華者黍,彼實者麻;君子愛民,不驕不奢。

    彼華者黍,彼實者禾;君子愛物,不溢不過。

    由庚

    天運元亨,萬物由庚;王道正直,蕩蕩平平。

    寒暑以序,雨旸以時;百谷用成,庶績咸熙。

    草木蕃廡,鳥獸咸若;仰睹鳶飛,俯窺魚躍。

    習習景風,甘雨其濛;醴泉洩洩,玉燭融融。

    崇丘

    瞻彼崇丘,積土成高;相彼大海,積水成濤。

    卷石積多,其形嵯峨;勺水積久,勢若江河。

    寶藏貨財,靡所不足;積善之家,必有余福。

    鳥獸魚龍,咸遂其性;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由儀

    肅肅令儀,君子由之;秩秩彝倫,君子求之;率性之道,君子修之。

    何謂彝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兄愛弟敬,夫和妻順。

    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兄弟相好;惠于朋友,無德不報。

    維物有則,維民秉彝;好斯美德,由此令儀;上和下睦,曍曍熙熙。

    如此一來,《鄉飲酒禮》中的所有樂章皆可當歌。

    卷二部分樂譜屬于《鄉飲酒禮》所說的“無算爵”,《鄉射禮》所說的“無算樂”。也就是說,這些音樂是賓主宴飲時不再有其數,直至賓主盡興方止。卷二至卷四所用樂譜未作標注,經過比較可知卷二樂譜有《鹿鳴》第二、三章,《南陔》第二、三章,《四牡》第二、三、四、五章,《白華》二、三、四、五章,《皇皇者華》第二、三、四、五章,《華黍》二、三、四、五章等。卷三所收樂譜如朱氏在卷二末尾所說:“古人所謂無算樂,何也?量畫長短及客多少而為增減。故也畫不長,客不多,則樂止此耳,否則歡未盡作樂如下條。”[⑨]此卷收《魚麗》第二、三、四章,《由庚》第二、三、四章;《南有嘉魚》第二、三、四章,《崇丘》第二、三、四章;《南山有臺》第二、三、四、五章,《由儀》第二、三、四章。每兩章歌、笙相間,交替進行。在實際演奏(唱)時可作增減,“如日短,或隨意摘取數章,而不全作亦可。”[⑩]

    卷四為合樂譜,收《關雎》第二、三、四、五章,《葛覃》第二、三章,《卷耳》第二、三、四章,《鵲巢》第二、三章,《采蘩》第二、三章,《采蘋》第二、三章。朱氏特別強調,此處的“合樂”指的是“堂上歌《關雎》,則堂下亦奏《關雎》以合之”。而非舊說“堂上歌《關雎》,則堂下奏《鵲巢》以合之”。

    卷五收錄的樂譜主要用于鄉射禮中“司射以樂節射之儀”。即要求射箭要與鼓節相應方能釋算。具體的過程是,鼓五節,歌五終,朱氏認為舊說有誤,應當是“五節者蓋以詩一句為一節,聽畢五句,至第六句之鼓,乃發四矢,以應鼓節。”[11] 如奏《騶虞》間若一,先唱(奏)“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騶虞!”六句后再擊鼓,應鼓發四箭。“以樂節射”的樂譜有:奏《騶虞》間若一、奏《采蘋》間若一、奏《采蘩》間若一、奏《貍首》間若一。朱載堉對《鄉飲酒禮》及《鄉射禮》中的《陔夏》篇進行了考證,并將其收入卷五中。

    卷六收《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全部篇章樂譜,無樂器伴奏。朱氏認為“古詩存者三百余篇皆可以歌”,但是人們卻不能歌之,那是因為“患不知音耳”,如果能夠“神解意會,以音求之”,便可歌了。朱載堉曾經取三百篇詩一一弦歌之,“始信古樂未嘗絕傳于世”。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音樂學網(2006-11-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