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朱是帝堯之子,舜娶堯女娥皇、女英,丹朱又成了帝舜的小舅子。一說他名朱,因后居于丹水,才稱丹朱。丹水,有人認為就是從房縣流出的南河,房縣有不少關于堯子丹朱的傳說,有堯子埡,堯子河等地名。
按照太史公司馬遷的說法,丹朱大概屬于花花大少類型的。按當時雖然講禪讓,但也有血親繼承的先例,顓頊就是黃帝的孫子。丹朱有個好爸爸,他能表現象樣的話,很有可能接老爸的班;可丹朱太不象話了,連老爸都看不過眼,說:‘我不能禍害天下人而讓你一人得利’,把帝位傳給了外人舜。不知舜是真心還是作秀,硬要讓丹朱一把,可下面的諸候不買丹朱的賬;弄得丹朱灰頭灰臉,只好跑到丹水躲起來。丹朱不肖不打緊,卻讓中華文明史拖后了近百年,從后來禹子啟家天下才開始算起。如果丹朱當時就家天下,中華文明史當提前好多年。
太史公的說法是屬于儒家系統的。帝舜是儒家的偶像之一,好象儒家有美化偶像的傳統;難免讓人疑心他們可能丑化丹朱,以此來反襯偶像舜的偉大。晉代汲郡出土的《竹書紀年》就和儒家的說法大相徑庭。
唐李泰《括地志》引《竹書紀年》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堯舜易位并不象儒家說描繪的田園詩似的禪讓,而是暴力的政變。以此類推,舜和娥皇,女英結縭不一定是男女相悅,說不定是山大王似的搶壓寨夫人。這樣丹朱則很讓人同情,被軟禁且父子不能相見,夠悲慘的。
據說帝舜駕崩后,娥皇、女英淚撒竹林,成為斑竹。故劉禹錫詞云:“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如果《竹書紀年》所記是真,那娥皇、女英的點點淚痕是寄相思,還是寄什么,就不好說了。(原標題:說丹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