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袁世凱:中國近代陸軍之父(2)

2014/6/23 10:23:57 點擊數: 【字體:




    既是編練新式軍隊,就得有懂新軍事的人。為此,袁世凱請他的老朋友蔭昌為他舉薦人才。蔭昌曾擔任過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總辦,該學堂是1885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的,是中國第一所以西式兵法培養陸軍軍官的學校。蔭昌推薦了武備學堂畢業的高材生梁華殿和王士珍二人來小站,可梁到任不久,在一次夜操時失足落水身亡。接著,袁世凱又從武備學堂畢業生中物色到馮國璋和段祺瑞二人。

   
馮國璋畢業后留校當教習,但他不安于位,投身于聶士成的武衛軍,并參加了甲午之戰。戰爭結束后他到駐日公使館當武官,考察了日本軍事,回國后將自己編寫的關于日本軍制的兵書進呈聶士成閱覽。聶士成知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正急需人才,于是將馮國璋的書轉給袁世凱,袁看后大喜,將馮調到小站任督操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

   
袁世凱之前,在小站練兵的是周盛傳。

   
段祺瑞于武備學堂炮兵班畢業后,被李鴻章派往德國學習軍事,回國后到威海衛炮兵學堂任教師。袁世凱將其調到小站任炮兵營管帶兼炮兵學堂監督。

   
王士珍于武備學堂畢業后,到正定主辦隨營炮隊學堂。甲午之戰中帶學生入朝參戰,后在聶士成軍中供職。袁將他調小站后任督操營務處幫辦兼講武堂總教習,后提升為工程營統帶。

    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到小站后成為袁世凱練兵的重要助手,以袁世凱署名的“訓練操法詳晰圖說”一書就出自他們三人之手。這三個人后來被人們稱為“北洋三杰”。這個說法的最初來歷。據說是一次德國教官在閱操時,看到三人帶兵訓練時的情景,于是揮鞭一指說“此三人者,堪稱北洋軍中之杰。后來人們又以各自性格將這三人形象化地稱為“王龍”“段虎”“馮狗”。

   
除此三人外,袁世凱又陸續調來一些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如曹錕、段芝貴、張懷芝、王占元、盧永祥、李純、陸建章、鮑貴卿等等。這些人懂新軍事,成為小站練兵的重要骨干。另外,袁世凱還從舊軍隊中提拔了一些老兵老將到小站練兵。如姜桂題、張勛、倪嗣沖等人。 這些人頭腦簡單、盲目服從,忠誠可靠,對于袁世凱想把北洋新軍培養成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隊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

   
小站練兵的特點

   
袁世凱為編練好新建陸軍。確實動了一番腦筋。他深知舊軍隊的陋習和弊端,因此首先從兵源方面抓起。他在招募新兵時一改舊軍隊的方式,要求所招的士兵是年齡在20歲左右的農民,身體強壯,樸實。老弱病殘、吸食鴉片、嬌生慣養等人一律不要。他認為:一是當兵要有強健的身體,要能吃苦。二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聽話好管理。

   
在練兵思想方面,袁世凱采用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建制、戰術、技術和操典。由洋教官進行訓練。訓練中結合中國實際,制訂了《練兵要則》,《營制》,《餉章》等。徐世昌還根據西方軍事理論先后編寫了《新建陸軍兵略錄存》和《新建陸軍操法詳晰圖說》,讓不大識字的士兵一看圖就能一目了然,參照圖畫進行操練。后來在徐世昌主持下,還陸續出版過《戰法學》、《戰略學》、《陸戰新法》《德國軍政要義》、《日本陸軍大學戰術講義》等軍事理論書,掀起了學習研究西方軍事理論的熱潮。

   
袁世凱編練新軍采用的是西方軍隊管理方法,制訂了很多規章制度。最初是由洋教官提出基本訓練29條,袁看后認為非常重要,要求官兵必條條留心,不可偷懶。以后在訓練中逐步制定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如《操場暫行規定》、《出操規則》、《打靶法式》、《將領督操》、《行軍暫行章程》等,這與舊軍隊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訓練方法上,袁世凱要求一是先官后兵,按級施教。他把一些有文化的士官選送到隨營學堂進行培訓。結業后將這些人分到各營逐級訓練。二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新兵入伍先進行3個月基本訓練,主要是單操、隊列和體能,然后再持槍操練,最后是訓練實戰動作要領。三是先分后合,由簡入繁。袁世凱將舊軍隊“五五”建制改為隊、哨、棚三級建制,先以棚為單位訓練,然后逐級合練,最后是對抗演習。四是嚴格要求,賞罰分明。在訓練中對吃苦耐勞、紀律嚴明、動作達標者給予獎賞,對未達標者由督操官留下加操,對訓練不力或違犯紀律者嚴加懲辦。

   
為了顯示新軍隊與舊軍隊的不同,同時也為了培植個人勢力,培養官兵絕對服從的意識,袁世凱一改舊軍隊吃空額,克扣軍餉的劣習。每次發餉他都親自監督營官,把軍餉足額發到士兵手中。他經常深入各營,接近下級軍官和士兵,對各級軍官和幕僚,甚至棚頭,幾乎都能叫出名字,并了解他們的性格和優缺點,以便用其所長。他還經常親臨現場觀看操練,有一次要閱兵時下起大雨,有人要給他打傘,他堅決不讓,說:“士兵都在雨中,我怎么不能”。為了激發官兵的訓練熱情和效忠思想,徐世昌還編寫了《勸兵歌》、《對兵歌》、《行軍歌》等等,使軍隊面貌煥然一新。

   
1896年,督辦軍務處大臣榮祿到小站檢閱了新建陸軍后,大加贊揚,回京后在給皇上的上書中說,他認為“近年所見各軍,尚無出其右者。”1898年,英國海軍司令貝思福到小站參觀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后,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對袁世凱也大加稱贊。其他朝廷要員在觀看了小站部隊的操練后,對新建陸軍也有很高的評價,說:“一舉足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植木”。

   
作為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小站練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培養了一大批近代新軍事人才和將領,加速了舊軍隊的淘汰,對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二是為北洋軍閥政治集團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礎,后來的北洋政府歷任總統、執政,除黎元洪和張作霖外,都出自小站練兵。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很多人也出自小站練兵,如唐紹儀、趙秉鈞、王士珍、靳云鵬等。自袁世凱1912年擔任民國大總統以來,至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北洋軍閥集團統治中國的十幾年,成為近代中國政壇逞雄爭霸最為眼花繚亂的時期。

(原標題:袁世凱:中國近代陸軍之父)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鳳凰網(2009-06-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