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名王詡,又名王禪,道號鬼谷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相傳祖籍朝歌(今淇縣)城南。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鬼谷子精通數(shù)學(xué)星緯、兵學(xué)韜略、游學(xué)勢理、養(yǎng)性舍身及縱橫術(shù),長于持身養(yǎng)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剛?cè)嶂畡荩〞钥v橫捭闔之術(shù),獨具通天之智。周游四方,廣交朋友。曾到過扶風池陽(今陜西省涇陽)、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告成)、太白山(今寧波縣東)等地,后到云夢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簾洞隱居講學(xué),創(chuàng)建中國古代第一座軍事學(xué)校--“戰(zhàn)國軍庠”。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被譽為商圣的范蠡等。著有《鬼谷子》一書,被當時和后世廣泛地運用到政治、外交、軍事等領(lǐng)域,并收到奇效。還收仙道家毛、徐福及計然等,分別傳授長生術(shù)、經(jīng)商術(shù)、占卜術(shù)等,使他們成為一代歷史名人。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鬼谷子》側(cè)重于權(quán)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則集中于養(yǎng)神蓄銳之道。《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yǎng)精神。后四篇討論如何將內(nèi)在的精神運用于外,如何以內(nèi)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杰出的兩個弟子〔見《戰(zhàn)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quán)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dǎo)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xué)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zhàn)術(shù)之得益與否,關(guān)系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guān)系到經(jīng)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guān)系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tǒng)領(lǐng)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jié)撝\于無形,常勝于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cè)重于總體戰(zhàn)略,而《鬼谷子》則專于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神話傳說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云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后人造福。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zhuǎn)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鉆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發(fā),容貌丑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咽了氣,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丑。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干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蘇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發(fā),唇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huán)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丑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shù)。想著想著,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歲月流逝,轉(zhuǎn)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xué)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小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于舊禮,善于言談,又講直理,對于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厭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huán)小云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背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nóng)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干枯,大地龜裂,五谷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谷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桿如蘆葦,葉子賽高粱,谷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fā)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里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nèi)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huán)說:“如此好的谷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huán)把谷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鉆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nèi)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一個月之后,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仆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huán)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yī)調(diào)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yǎng)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丑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后別人說三道四。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huán)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里安身?姑娘看看丫環(huán),丫環(huán)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唇:“云妹,我們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仆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兩個弱小女子,哪里經(jīng)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饑,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xiāng)。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里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里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唇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里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愿,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后代。”霞瑞和小云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云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仆該到哪里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念了小詩一首讓小云琢磨:
朝曦吳天似血染,
歌舞升平誰人歡?
云海滾滾來天半,
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云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霞瑞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云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愿到云夢隱身,于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里離我家鄉(xiāng)太近,鑒于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谷子村寄身,日后再作道理。”主仆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不一日,她們來到谷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云,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zhuǎn)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里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nèi)疼痛難忍,村婦和小云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云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云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云夢上空,左轉(zhuǎn)三圈右轉(zhuǎn)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郁,云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斗艷,主仆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 “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于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瑯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仆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huán)境時,霞瑞又覺腹內(nèi)疼痛,小云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nèi),姑娘一陣頭暈?zāi)垦#怪械膵雰乎磉蛇蓧嫷亓恕R豢词莻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后,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云妹,這孩子該姓什么,叫什么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云,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后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后也有叫他王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