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拜皇帝,谷雨祭倉頡。祭祀倉頡是白水延續千年的民俗活動。4月20日農歷谷雨節氣,2015乙未年谷雨民祭文祖倉頡典禮在白水縣史官鎮隆重舉行。當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水倉頡廟內青柏蒼翠,人流如織。白水縣主要領導、西安白水商會成員、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倉頡文化研究會會員及中國蘋果之鄉、文祖倉頡故里數萬民眾恭祭萬代文宗倉頡,祈福納祥。本次活動以“叫響倉頡品牌,打造人文白水”為主題,由西安市白水商會主辦,白水縣縣委書記葉珺、縣長張全才等參加本次祭祀活動,西安商會會長段會生為主祭人。
全體祭拜 敬文祖功德
本次典禮采用傳統的民間祭祀方式,分為金聲玉振、倉圣出儀、安神敬獻、天地誥頌、樂舞告祭、教化萬眾、謁墓祭祖、群眾拜祭等八個章節。上午九時,在長號告天,擊鼓鳴鐘的莊嚴聲勢中,祭祀典禮正式開始,全體肅立,恭迎字皇倉頡。鞭炮齊鳴,48位迎神舞者,28位執事,24位旗手繞場正位,為現場增添了一份隆重。春意融融,惠風和暢,在裊裊的雅樂聲中,迎神舞者手持竹簡,恢宏登場,交錯起舞,緬懷偉大始祖。一位長老高擎五谷傘,八位抬神樓者敬抬文祖樓神,六位護神樓者手捧結繩,全場恭迎倉神。
文祖倉頡赫赫文祖,四目靈光,神采奕奕,氣宇軒昂,典禮正中是文祖倉頡的畫像,讓前來拜謁祈福的群眾一睹圣祖尊容。長老緩緩走向祭壇,將文祖倉頡之神位安放在祭臺,鞠躬行禮,正官拂袖,向文祖敬獻三柱香,并向叩拜大禮。香煙靄靄氣氤氳,妙香蕩穢除氛篆平安。倉頡作為偉大的文祖,功績豐厚,百姓為了感恩,執事代表向他敬獻三牲五谷及當地獨具特色的花饃和貢果,表示百姓對他的感恩。
余煙裊裊,為緬懷先圣,白水縣領導葉珺、商會會長段會生及社會各界領導、文化界人士以及倉頡出生地和倉頡墓守陵人的代表,紛紛以向倉頡上香、敬獻花籃的形式,表達了對這位文字始祖的敬意。白水縣縣長張全才在典禮上恭讀祭文,祭文謳歌了文字始祖倉頡創造中華漢字的日月功勛,贊揚了倉頡為中華五千年文明所作出的不朽功績,歌頌了倉頡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創舉。表達了倉頡故里30萬人民對圣祖倉頡的緬懷之情,及白水人民傳承倉頡創造精神的敬仰之心,建設“五新白水”的雄心壯志。白水商會高級顧問、原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種發友將軍恭讀頌辭。參加祭祀典禮的人們向倉頡像行三鞠躬禮,追思先賢,緬懷文祖。
唱讀鳥跡書 演繹造字歷程
古時,沒有文字,人們用結繩記事,倉頡感到這種記事存在諸多不便,加之觀察鳥獸蹄跡,遂創造了漢字。為了紀念和贊揚倉頡造字的精神,五十余位小朋友齊聲唱讀鳥跡書,歌唱倉圣頌。他們身著黃色古裝,手捧倉頡造字書卷,唱頌了偉大文祖倉頡的豐功偉績,為他開啟中國文明的起源歌功頌德。在陣陣嗩吶聲中,男女儀賓,徐徐入場,儀賓們舞步盈盈,現場雅樂古韻,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古色古香的中華文明。千秋倉頡廟,中華漢字根。在祭祀表演結束后,全體與祭人前往倉頡廟陵園拜謁倉頡圣墓。到場的所有群眾參加祭拜。至此,祭祀禮畢。
倉頡故里 傳承中華文明
文祖倉頡,論功過不在炎黃下,尊圣原于孔孟之前。文字的產生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一個蒙昧時代的終結,揭開了人類文明史的序幕。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作為華夏文明的載體,漢字不僅千年不衰,而且愈來愈顯示出其魅力,而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也正因為漢字才得以流傳后世。人們對倉頡的祭拜正是對中國文化文明的敬仰,而在“谷雨時節”祭拜倉頡則源于倉頡造字天雨粟的故事,傳說倉頡造字成功感動了玉帝,于是在這一帶降了一場谷子雨。年復一年,每逢“谷雨”,地處三縣之交的倉頡廟便聚集了四鄰八鄉的群眾,人們自發地、隆重地拜祭文化之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文字創造者的稱頌、感激與崇敬。
倉頡故里白水,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淵源,“四圣”聞名遐邇,倉頡造字,杜康釀酒,雷公造翁,蔡倫造紙,不僅為中華民族歷程的發展增添了光彩,也為現代人們追念先賢留下了盛景。白水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傳承倉頡文化,弘揚倉頡精神,繁榮白水文化旅游,向世界宣揚這片歷史文化圣地。
當日下午,白水縣委縣政府組織舉辦了“新機遇 新思維 新旅游”2015白水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論壇,邀請國家旅游標準委員會委員李庚、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西部會展研究中心主任陳鋒儀、河南三門峽燕子山總策劃桂千紅三位國內知名旅游專家共商白水文化旅游發展大計,縣委書記葉珺,縣長張全才等縣主要領導、各鎮黨委書記和鎮長、文物旅游局、文廣局全體機關干部及倉頡文化研究會會員參加了本次論壇。三位專家就白水縣旅游發展定位,發展思路及如何拓展融資招商、做好旅游宣傳等問題提出寶貴意見,負責旅游的副縣長姜勤勞作了論壇總結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