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亭位于清豐縣城西北隅。因亭內有隋張清豐孝子祠碑而得名。張清豐祠碑是濮陽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碑原豎立在縣城南關外張清豐孝子祠前,因祠早年毀廢,1989年遷移于此,并修建清豐亭。清豐亭雖然體量不大,卻是清豐縣標志性建筑。
張清豐祠碑刻于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碑陽“隋張清豐孝子祠”為河北省教育廳長李金藻所題,碑額正面為“文王訪賢”浮雕圖案,背面為“捕鹿乳母”圖。碑身背面記載維修張清豐孝子祠的經過和張清豐事跡。碑文記載:張清豐,隋朝頓丘縣人,家庭貧寒,因孝敬父母而聞名鄉里,隋開皇年間(581年-600年),被舉為孝廉,為善事雙親屢召不仕。唐大歷七年(772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因縣境內有張清豐門闕,表奏朝廷,析頓丘、昌樂四鄉置縣,以孝子張清豐之名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2000年,張清豐祠碑被公布為濮陽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