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公園位于滎陽市京城路和310國道交叉口東南角,占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以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墓為基礎,以劉禹錫的詩歌文化為主題,是一處充分融合了園林景觀藝術的開放性公園。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哲學家和政治家,被白居易譽為“詩豪”。滎陽是劉禹錫四代祖居之地,他曾在書信中自述滎陽老家“陋室未毀,瘠田可耕”,并在死后葬于鄭桓公受封立國的祭天圣地檀(壇)山原。
在禹錫園的西廣場,有一座五跨六柱式的牌坊,上面題刻“詩豪園”,為什么叫詩豪園呢?因為劉禹錫被同時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尊稱為“詩豪”。
這個“詩豪”的稱號可不是一般人能當得起的。劉禹錫21歲時就高中進士,主張限制貴族大地主的兼并,加強中央集權,參加了以王叔文為核心的“永貞革新”。后來,藩鎮、宦官及腐朽官僚們的反撲下,改革失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被貶到邊遠的地區長達23年之久。但劉禹錫無論身在何方,無論環境如何惡劣,從來沒有向命運低頭,總是用豁達樂觀的心態對待一切,所以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豪情:“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意思就是:不要說太陽西斜到桑樹榆樹那么高的時候時已是晚景了,那時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
公園內設有劉禹錫文化紀念館,紀念館里懸掛的都是劉禹錫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還有劉禹錫的生平簡介。劉禹錫,字夢得,說起他的名字還有個小故事。傳說,劉禹錫的母親因為一直沒有生育,就常常祈禱上天能賜給自己一個孩子。有一天夜里,劉禹錫的母親做夢見到大禹,之后就懷孕了,他的母親就認為這個孩子是大禹所賜(錫同賜),因此為他取名叫作禹錫,起字叫作夢得。
劉禹錫一生大起大落,仕途坎坷,晚年對家鄉非常懷念,去世后就葬在滎陽檀(壇)山原。檀(壇)山是鄭桓公受封立國的祭天圣地,距此處不遠還葬有另一位同時代的大詩人李商隱。從墓地向北不遠處有個村子叫作狼窩劉村,全部百姓都是姓劉,他們自稱是劉禹錫的后人。
檀山不高,有仙則名。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到劉禹錫公園來,感受詩人豪情的詩作和檀山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