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鄭州黃河風景區

2012/4/1 12:06:37 點擊數: 【字體: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她位于鄭州西北20公里處,處于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是黃土高原的終點,華北大平原的起點。在這里,可以欣賞黃河的“懸、險、濁、蕩、闊”等特征。景區以中原第一嶺——邙山為依托,北靠莽莽黃河,東臨京廣鐵路,西望著名楚漢爭霸古戰場。景區現已開放面積20多平方公里,已經建成并對外開放五龍峰、駱駝嶺、岳山寺、炎黃二帝巨塑、漢霸二王城、星海湖等六大景區,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黃河碑林、萬里黃河第一橋、毛主席視察黃河處、孔雀園、浮天閣、極目閣等四十余處景點。這里被譽為萬里黃河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五龍蜂是中心景區,五道逶迤的山嶺像伸向黃河邊的五條巨龍。在五龍峰拱衛山麓平臺上,乳白色漢白玉“哺育”塑像,慈祥賢美的母親懷抱甜睡嬰兒,塑像栩栩如生,象征著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的骨肉親情。
  
    駱駝嶺景區位于五龍峰景區西側1.5公里處,因山體形似駱駝故名駱駝嶺。駱駝嶺北靠黃河,滔滔黃河在此流入華北平原。南側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地形,棗林桑木,窯洞瓦房,一派淳樸的田園風光,位于駱駝嶺主峰之上的大禹塑像以他非凡的氣勢尤為引人注目。塑像高10米,塑像坐西朝東,面向黃河及東部平原。大禹頭戴斗笠,身穿粗衣,右手持耒,左臂揮揚,形象樸實莊重,充滿智能和力量。像座正中嵌有一碑,鐫刻“美哉禹功,名德遠矣”八個大字。遠觀塑像形象高大,氣勢非凡。尤其是在濃雨云霧之時,雨霧、河濤聯成一片,大禹像更顯凝重偉岸,栩栩如生。他似乎在號召人們向自然斗爭,興利除害,造福人民。登駱駝嶺,瞻大禹像,常使人追憶古代治水英雄“過門不入,誕子不親,終使洪流歸大海;善言是拜,寸明是惜,長留典范育斯民”之功德。
  
    在駱駝嶺西,是漢霸二王城遺址。漢王劉邦,霸王項羽在這里進行了一場4年之久的戰爭,難分勝負,后來雙方派出使臣議和,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后人便把這段戰爭成為“楚漢相爭,鴻溝為界”,這也是中國象棋盤上“楚河漢界”的淵源。
  
    浮天閣建筑規模宏大,風格獨特,高36米的三層塔式建筑。它雄居岳山寺之巔,登此間,極目遠望,萬千氣象,盡收眼底--山上峰回路轉,層林疊翠;山下煙波浩水。鐵橋如長虹跨浪,長河共水天一色。人在閣上,任山風拂面,聽濤聲貫耳,覽大河勝景,如癡如醉......
  
    在岳山通過臥虹橋到達東側小頂山。小頂山是毛澤東于1952年視察黃河時健步登臨的地方。毛主席在這里提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后人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在小頂山上毛主席視察的地方修了5米高的毛主席銅像。毛主席塑像神采奕奕,面向黃河,再現了當年視察黃河的風采。
  
    炎黃二帝巨塑景區包括炎黃二帝塑像、炎黃廣場和紀念壇三部分。炎黃二帝塑像高106米,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羅斯的母親像高2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炎黃二帝莊嚴而肅穆,眼神深邃充滿了智慧。它們面朝黃河。整個塑像融黃河、黃土、炎黃文化三者為一體,體現與大地共生,與山川同在,與日月齊輝,氣勢磅礴、雄渾、博大的藝術效果。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中華文化的高度濃縮,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是中華民族開拓和創業的化身。山體右下方是范曾為炎黃二帝塑像親筆手書長達485字的長33米,寬3.3米《炎黃賦》碑刻。
  
    炎黃廣場按中國傳統手法,布置為中軸線。廣場長500米,寬300米,從同盟山前一直延伸到黃河灘,總面積15萬平方米。相當于20多個足球場大。廣場按地形分為三級,一級廣場中有6米高的青銅主鼎---炎黃鼎;二級廣場兩邊對稱,放置5米高的鐘與鼓,喻鐘鼓長鳴,炎黃子孫戒驕戒躁、再創輝煌;三級廣場壇道兩側,分置4米高的青銅鼎8尊,與炎黃鼎合成為九鼎之數,意為九州炎黃子孫公祭祖先,更象征祖國領土完整,永遠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位于三級廣場的紀念壇是祭祖大典的地方,總高12米,總面積為8649平方米。呈三級梯形坐落在三層臺上。2007年4月18日,在景區的炎黃廣場隆重舉行了炎黃塑像落成慶典,3萬余海內外嘉賓參加了慶典,慶典開始前,整個景區大霧彌漫,炎黃二帝塑像周圍煙霧繚繞,猶如仙境,直到慶典開始,大霧散去,炎黃二帝塑像真容初現,讓人嘖嘖稱奇。
  
    在之后的2008年,2009年又接連舉辦了兩屆“中國•鄭州炎黃文化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許多海內外游客慕名前來瞻仰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成為全球華人和國際友人尋根祭祖和觀光旅游的圣地。
  
    星海湖景區位于五龍峰山下,星海湖是為紀念《黃河大合唱》的作者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而命名的。約2500米長環湖道路平坦寬闊,垂柳撫堤,點綴以景石、座椅,沿環湖而行,湖水清黃相接,兩種景象,濤濤的黃河水在這里由黃變清。在星海湖旁邊的黃河外灘是人們親近黃河的最佳場所,她占地600畝,在這里可以覽大河風光,與黃河零距離接觸,感受黃河的寬厚、博大、壯闊,體味其“懸、險、蕩、闊、濁”的特點。這里有黃河雕塑小品以及水車等反映了黃河淵源流長的文化。在這里可以沙灘競馬,騎馬馳騁在黃河沙灘。
  
    作為黃河厚重文化的一個縮影,黃河碑林將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黃河岸邊留下的篇章,篆刻成碑。已有海內外書法作品4000多件,上碑作品真、草、隸、篆,書體齊備;刻碑手法平、圓、尖、麻,各俱神韻。碑文或靈動飄逸,或灑脫自然,或凝重深沉,或雄偉大方。當在黃河岸邊欣賞黃河風光之余,站在這無言的石碑面前,能觸摸到黃河文化脈搏有力地跳動。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是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其厚層黃土-古土壤序列,清楚地反映出近260萬年間黃土高原地區古氣候、環境的變化規律。尤其是區內的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其厚度堪稱世界之最,這里的馬蘭黃土厚度達到70多米(一般為30—40米),其特殊的科學意義、典型性和稀有性,是研究東亞環境變遷,青藏高原的形成、華夏文明歷史與黃河形成演變的重要結節點。
  
    景區內建有黃河地質博物館,分為六個展室展示不同的主題內容:展室一:公園地理和社會環境概況;展室二:地球的奧秘;展室三:黃河;展室四:黃土與黃土高原;展室五:黃淮平原;展室六:黃河文化。利用聲、光、電、多媒體等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黃河、黃土、黃土高原、黃淮平原的形成歷程和漫長而復雜的演變過程,展現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黃河地質博物館利用窯洞為主體極富地域特色。人們可以在這里探索地球的奧秘,了解地學知識,了解黃河、黃土、黃河文化,認識“人類、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黃河風景名勝區東北側,兩條黃河鐵路大橋橫跨天塹,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見證,也是景區一大景觀,襯托得水光山色更為壯觀。靠西面的老橋的所在地原為古渡口,是南北交通的要沖,清朝光緒年間這里開始建橋,由比利時和法國聯合承建,歷經兩年,于1905年建成,全橋長3015米,共102孔,單線通行,原名平漢鐵路鄭州黃河橋,是萬里黃河上第一座鋼體結構大橋。1958年大橋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形勢危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臨現場,冒雨查看險情,指揮百萬大軍抗洪搶險,成功保住了老橋,大橋再次勝利通車。1987年為防洪需要被拆除,僅保存南端五孔160米,作為歷史文物留作紀念,以供后人觀瞻。
  
    黃河風景名勝區現有眾多的現代化的游樂設施,可以乘低空索道,覽邙山勝景,直達岳山之巔;黃河索道位于黃河風景名勝區中心景區五龍峰和駱駝嶺之間,來往20分鐘,行程2000余米,距地面最高度30米,平穩舒適,安全可靠,是游客游山玩景、賞花看河的最便捷的途徑。坐旱地雪橇,看山上峰回路轉,體會刺激快感;乘水陸兩棲氣墊船,去感受大河雄渾的風光。它往返18公里,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終點到達公元前203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分天下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沙灘上可以走出船艙,沐浴黃河風光,踩一踩牛皮地,親近黃河。
  
    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澄泥硯興于唐宋,失傳于元,傳說清帝乾隆也視其為珍寶,贊曰:"撫如石,銜如玉,呵可生津。"為使失傳的民族技藝重放光彩,黃河風景名勝區的民間藝術家張存生、王玲夫婦不畏艱險,四處請教,從配泥到燒窯,不放過每一個環節,經過千百次的探索試驗,成功地解決了火候、溫度等一系列難題,堅潤宜墨、光溢于玉的黃河澄泥硯終于重現人間。黃河澄泥硯可顯現鱔魚黃、蟹殼青、綠豆晶、玫瑰紅等繽紛色彩,爭奇斗艷,令人叫絕。而且融磚雕藝術手法于其中,澄泥硯的造型優雅細膩,雖泥土燒制,卻重若金石,輕扣有金玉之音。使用澄泥硯磨墨細膩柔滑,貯墨冬不枯,夏不腐,書畫不為蟲蛀,備受文人墨客鐘愛,成為收藏愛好者的喜愛之物。(原標題:鄭州黃河風景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