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包拯,坐鎮解州主管鹽政,真是愛民如子,深得人心。他快要到生日這一天了,皇帝念他功勞之重,非要叫他過過不可,他一面謝絕,皇帝不依,只好遵命,但他吩咐家人包興,一概不收禮,執意要送者,需要說明理由,如有說不通的就稟告于他。
生日前幾天,包興一直在堂門口上拒禮。送禮的頭一家是當今皇上,來人是六宮司禮太監遠道而來。這可把包興難住了,萬歲爺送的禮敢不收嗎?包興無奈,只好把包公的話講了出來,并拿出紅紙讓六宮司禮太監寫理由,那太監寫道“功勞于國管鹽政,日夜精誠無私情。今日皇上把禮送,拒之門外理不通。”包興派人將紅紙送給包公,包公在下邊添了四句“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念叨功。操心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包興遞給六宮司禮太監一看,他搖搖頭無奈捧著禮返回去了。
太監剛走后不久,包公好友在京做官的同鄉張奎前來送禮,包興說明包公的吩咐,張奎說“別人的禮可以不收,我送的禮得收下。張奎在包興遞過的紅紙上寫了四句“同窗同師同鄉人,同科同榜同殿臣。無話不談肝膽照,怎能把禮拒堂門。”包公接到紅紙,也在下面寫下四句:“你我本是知音人,肝膽相照心相印。生日薄酒促膝談,勝似送禮染俗塵”。張奎一看無話可言,只好笑著讓人把禮帶回去。 接著又來了一個送禮人,那人一身鹽味,雙手抱著一盆花繁葉茂,精精神神,人稱月月紅的月季,包興問尊姓大名,那人說叫趙錢孫李張王陳。包興笑道那有叫這樣的名字,那人說:“我姓趙、左鄰姓錢、右舍姓孫、對門姓李、巷頭姓張、巷中姓王、巷底姓陳,包老爺生日,大家讓我送月月紅。”包興一聽就明白鹽工的心意,本想收,但包公的忠告難違,只好叫他說出理由,那人想了片刻,沖口說了四句“鹽花生來自帶咸,多鏟好鹽最相關。但愿老爺鐵面在,勤為百姓除贓官。”包興代筆把他寫在紙上送給包公。不一會包公親自出來了,雙手接過那盆月月紅,說了四句“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見民情,一日三餐捫心問,報國忠心月月紅”,這月月紅大禮,飽含著民意,包公怎能拒絕呢?(原標題:包公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