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在做糖人
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五是傳統的元宵佳節,鄭州市城隍廟正持續上演著一場場的精彩“好戲”。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喝彩聲不斷,小小的城隍廟頓時熱鬧起來。
“正月十五鬧元宵”,在中國人的春節習俗中,熱鬧喜慶的元宵節將意味整個春節的完美謝幕,更寓意著新年伊始的喜慶吉祥。城隍廟大院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院門樓前搭建的舞臺上鼓樂齊鳴、霓裳翩翩。
在現場,各種精彩絕倫的節目輪番上演,舞獅子、踩高蹺更是引得觀眾掌聲連連。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甚久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在高蹺秧歌表演中,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濟公等都成為為扮演的對象。扮相滑稽搞怪,引起觀眾的陣陣喝彩。
城隍廟院內被逛廟會的市民圍的水泄不通。各種民間手工藝人都奮力的展示著各自的絕活,非物質文化遺產剪影、吹糖人、捏泥人等攤位前圍觀了觀眾,手工藝人們忙活不停。動動剪刀一副惟妙惟的剪影畫就呈現在市民面前;雙手拉起一端糖稀用嘴輕輕一吹,糖人便成了。一塊塊彩色泥巴更是在藝人的手中變成各種活靈活現的形態。市民們在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物件后,臉上洋溢出盡是幸福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