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莊園外觀氣派。
占地240余畝 曾讓慈禧艷羨
所謂“康百萬”,并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稱。至于名字的由來,則是康家曾經接駕過逃難至河南的光緒、慈禧,并向清廷捐助餉銀百萬兩,因而被慈禧御封為“康百萬”。
據介紹,康百萬莊園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原由住宅區、南大院、菜園區、龍窩溝、花園、棧房區等19個部分組成,占地240余畝,是山西喬家大院的十余倍。這也意味著,關上康百萬莊園的大門,里面就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小社會。
令人吃驚的是如此龐大的建筑群僅有一個入口。沒有知情認路人帶領,陌生人極難找到出口,彎彎曲曲地穿行在莊園里,宛如走進了一個大迷宮。與絕大部分有錢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百萬莊園可謂別具風采。
莊園建筑以寨上主宅區為核心,向寨下其他區域以扇面形式展開,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異的群體院落。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垂花門樓、間或以假山、曲廊的“障景”法作點綴,達到移步換景的藝術效果,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與寧靜。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筑的特點。
寫有“留余”字樣的家訓牌匾。
莊園題材將被拍成電視劇
在莊園內主宅區,一張楠木頂子床共雕有“麒麟送子”、“雙獅舞繩”等三十六福圖案,耗費了1700多個木工完成。此外,隨處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等刀法細膩、工藝純熟,還有家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余件,足見家財萬貫。
據介紹,莊園真正的寶貝是如今有著全國“十大名匾”之一的“留余匾”,乍看之下,既像一幅展開的書卷,又像一幅飄揚的旗幟,上面寫道“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這是康家留給后代的家訓,指的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要對百姓行善,報效朝廷。因而,在康家400年的豫商傳奇中,“留余”思想始終伴隨著康家人。在國家危難之時,他們毀家紓難;在巨額財富面前,他們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之時,他們寬容待人。
然而,就是這個家訓,以及在莊園內隨處可見的“克慎厥猷”、“疆勉學問”、“致中和”等匾額,時刻提醒著后人,唯有“讀書”、“行善”、“謹慎”,才是他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
據了解,以莊園為主要拍攝地的電視劇《康百萬》,年內有望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