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看到這個場景,您千萬別以為這是影視劇里的鏡頭。
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河南省圖書館3個古籍室內,這樣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館藏的50萬冊古籍,因為保存條件不達標、專業人員缺乏等原因,已有超半數的圖書,不同程度損壞。
河南省圖書館古籍破損嚴重 風吹紙屑飛
6月9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作為文化遺產日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6月8日上午,河南省文化廳和河南省圖書館聯合“保護古籍文獻,傳承歷史文明”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省圖書館舉行。啟動儀式結束后,部分來賓和媒體人員參觀了河南省圖書館古籍庫。
河南省圖書館古籍書庫位于省圖書館5樓,說是古籍庫,其實就是一間大約20米寬、30米深的庫房,庫房兩側安裝著一扇連一扇的鋁合金玻璃大窗,大窗上懸著辦公室常見的手拉卷簾。站在門口,室內的木朽味裹著形容不出的其他味道迎面而來,臉上頓時像被敷上了一層灰做的面膜。室內一排排簡易的書柜上存放的圖書,部分制作了書套,一少部分散亂地碼在一起。
碼在一起的圖書,有的勉強能辨上面的字,更多的圖書,紙張一頁一頁地粘連在一起,像利斧砍過楊樹茬口上皴起的木屑,看似能分層拽起來又無法分清。粘連在一起的紙張,或黑,或褐,或黃,或兼而有之,用手輕輕抹,細碎的紙張斷裂聲此起彼伏。窗外有風從窗戶縫里鉆進來,打在這些書上,大小不一的紙屑,就會簌簌落下。
三古籍書庫無一達標 50萬冊古籍半數受損
周新鳳是河南省圖書館古籍部的主任,同時也是河南省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另外10名同事一起,“伺候”著河南省圖書館館藏的這些古籍。
“館藏的古籍有50萬冊件,其中善本兩萬四千多冊件。”周新鳳介紹,這些古籍中,有40多萬冊藏在兩個普通古籍書庫,還有一個善本庫專門藏善本,但三個書庫的硬件條件都“不能提”。
“2006年,文化部頒布了《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對古籍特藏書庫的建筑、溫濕度、空氣凈化與通風、照明和防紫外線以及消防安防等方面,做了明確要求。”周新鳳說,目前河南省圖書館這三個古籍書庫,沒有一個符合上述要求,條件最好的善本庫,也只是安裝了自動滅火裝置和兩臺空調,其他的兩個古籍室,“冬涼夏暖”,就是兩個普通倉庫。
和硬件簡陋一樣,專業人才的匱乏,也是古籍保護工作的一大障礙。
“我們古籍部有11名工作人員,其中兩人專門負責古籍修復,一人負責接待讀者。”周新鳳說,剩余8個人,要照看50萬冊古籍,每個人平均每天得“伺候”將近200冊件。
周新鳳估計,按照五級定損標準,現在館藏的50萬冊件古籍,至少有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
全省至少百萬冊古籍不同程度“帶病”
和省圖書館的情況一樣,河南全省的200多萬冊件古籍,現狀同樣堪憂。
今天上午的啟動儀式結束后,河南省圖書館召開了古籍收藏愛好者座談會,省圖書館、省內部分高校圖書館以及部分民間古籍收藏愛好者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上,河南省圖書館館長、河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楊揚透露,目前河南省大約有200多萬件古籍,除了各級公立圖書館館藏,剩下的多集中在部分高校圖書館和一些文博單位,還有少部分由個人收藏。
“保護相對比較好的,多集中在高校圖書館和文博單位。”周新鳳舉例說,河南大學圖書館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比如已經配備了防蟲蛀的樟木柜,但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情況都不盡如人意,估計全省的200多萬冊件古籍,不同程度損壞的數量,也要占到一半以上。
古籍保護亟待改善硬件設施 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有人為沒有古籍擔憂,有人卻為古籍太多發愁。歸根結底,沒錢保護不了。
周新鳳舉例說,有次她到豫西一個縣級圖書館了解館藏古籍的情況,到了之后想看其館藏古籍,人家不讓,想了解古籍數量,人家說不知道。
“成堆成捆的古籍,放在倉庫里,人家就是不讓看,為啥?因為一看就能發現很多好東西,有好東西了就得申請撥款進行保護,但誰去要撥款怎么去要撥款?誰給撥款又能給撥多少款?這個問題確實夠讓基層的圖書館負責人為難的。”周新鳳說,制約古籍保護工作的,首先是硬件設施,其次是專業人才,但還有一些工作的開展進度,比如開始于2007年的全國首次古籍普查,到現在進展緩慢,比如對古籍的文物鑒定工作等等原因,也同樣是推進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制約因素。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