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鄉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新鄉

柳毅傳書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嗎?——柳毅形象的再賞析

2013/5/30 17:06:42 點擊數: 【字體:


柳毅傳書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嗎?——柳毅形象的再賞析

 
    《柳毅傳》是一部杰出的唐人傳奇,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在人物形象賞析中對柳毅作了這樣的分析:“柳毅確是‘義夫’,一個俠義之士,他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見義勇為,不避艱險,不負重托……柳毅為龍女傳書,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并無私心雜念。后來錢塘君看他們倆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嚴辭峻拒,執意不從。柳毅是正直無私、志堅品潔的正派儒生。”筆者在讀完《柳毅傳》全文后,認為以上說法似乎拔高了柳毅形象,其實柳毅并沒有如此高大完美。

  首先,說柳毅“為龍女傳書,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并無私心雜念”,筆者不敢茍同

  筆者認為,柳毅愿替龍女傳書,當然不是因為龍女有非常美麗的容貌,想有意接近并企圖占有她,但龍女的殊色卻是促成柳毅傳書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柳毅的愛美憐美之心表現得非常鮮明。對柳毅結識龍女的過程,原文是這樣描寫的: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視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臉不舒,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毅詰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從中我們可以推想,令柳毅下馬的原因有兩個:“婦人”擁有絕色之容貌,同時這位絕色美人看上去非常悲傷。如果要在原文補上“毅便下馬”一句,應該補在 “若有所伺”后面,而不是“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后面。柳毅下馬后問龍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你有什么痛苦,把自己委屈到這種地步)?”言外之意為:你是擁有絕色之容的美人,不應該生活得如此痛苦,不應該這樣委屈了自己啊!一種憐香惜玉之情溢于言表。可見,柳毅對龍女美貌的傾慕、對美人的憐惜是促成柳毅下馬(此為柳毅傳書這件事非常關鍵的第一步)的一個重要原因。

  柳毅拿到龍女交給他的書信后置入囊中,問了龍女牧羊之事,又說道:“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我給你做捎信的使者,將來你回到洞庭,希望你不要避開我不見面)。”從中可以看出,柳毅與龍女初次見面交談幾句后就已對龍女產生了感情。且當柳毅和龍女告別后,“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這“回望”不正表現了柳毅對龍女的一種依依不舍之情嗎?

  可見,柳毅對龍女雖說不上是一見鐘情,但說他對龍女已產生朦朧的愛慕之情是并不為過的。而為自己愛慕的人傳書,解救她于水火之中,這種舉動怎能說是“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并無私心雜念”呢?
  至于柳毅在后文中對自己說這句話(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的解釋(后來成為他妻子的龍女問柳毅當初說這句話是否有意于日后結為夫婦)——“偶然耳,豈有意哉(是偶然說出來的,哪有什么想法)”,筆者以為,這也許是一個大男人的虛榮心在作怪:不肯在已經娶到家并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的女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確在初次見面時就已對她產生好感。

  通常被拿來作為“柳毅為龍女傳書,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并無私心雜念”的佐證是:當錢塘君看他們倆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時,柳毅“嚴辭峻拒,執意不從”。因為這似乎能說明柳毅對龍女沒有感情,所以不想娶她為妻。依此推理,柳毅幫助龍女自然就是出于同情與義憤了。然而柳毅拒婚到底是不喜歡龍女還是另有他因呢?原文是這樣描述柳毅拒婚這件事的:

  錢塘曰:“涇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淑情茂質,為九姻所重。不幸見辱于匪人。今則絕矣。將欲求托高義,世為親戚,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想要與你結為親戚,使受恩的知恩,讓懷愛的能愛,這不是君子有始有終的做法嗎)?”

  毅肅然而作,欻然而笑曰:“……奈何簫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為什么音樂正優美,賓客正和諧,不顧君子之道,以威力強加于人呢)?豈仆之素望哉(難道這是我平素希望的嗎)!……而欲以蠢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將迫于人,豈近直哉(而你想要以蠢大的身軀,勇猛的性情,憑借著酒氣,強迫別人,難道這是正直的嗎)!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間,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惟王籌之!(有刪節)

  從柳毅一連串的“不顧其道,以威加人”“乘酒假氣,將迫于人”“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這些話語中,我們明顯感覺得到:柳毅認為錢塘君是在逼婚,以自己強大的威力進行不道德的逼婚,他對錢塘君此刻表現的霸道、威逼非常氣憤,并決心全力反抗。一句“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可以說極大地傷害了柳毅的自尊,意為如果自己不納龍女為妻,就變成有始無終的小人了。可見,柳毅的拒婚與其說是拒絕龍女,還不如說是拒絕錢塘君粗暴無理的逼婚方式呢!

  后來,當柳毅與龍女結成夫婦,龍女問他當初為何拒婚,柳毅答道:“洎錢塘逼迫之際,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等到錢塘逼迫我的時候,只是因為沒有那樣的道理,才把我激怒的)。夫始以義行為之志,寧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邪(當初我就是以正義的行為為決心,哪有幫了人家逼人家作妻的道理呢)?”柳毅自己坦言拒婚一是因為不服錢塘君的蠻橫逼婚,二是因為那樣做極不道德。而且,緊接著柳毅又補了一句:“然而將別之日,見子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但是要分別的時候,見到你有依戀的表情,我心里就特別后悔)。”這足以證明柳毅當時對龍女的愛慕之情,只是強烈的自尊心讓他一怒之下選擇了斷然拒婚,而話已出口便無法收回,因此追悔莫及。

  綜上,柳毅是懷著對龍女美貌的一種傾慕之情(當然也不否定懷有強烈的同情心)下了馬,在交談過后,又懷著對龍女的愛慕之情攜書離開;而后來拒婚一事,主要原因是憤然于錢塘君的粗暴無理,且認為“殺其婿而納其妻”是極不道德的,因而拒婚之后“心甚恨之”,這恰恰否定了柳毅不喜歡龍女的觀點,說明柳毅是愛慕龍女的。所以說,柳毅為龍女傳書是帶著對龍女的愛慕之情而為的。傳書一事“完全出于同情與義憤,并無私心雜念”的說法顯然是違背事實的。

  其次,《教師教學用書》中對柳毅的另一評價——“見義勇為,不避艱險,正直無私”,筆者認為也是言過其實的

  這里先撇開柳毅對龍女有愛慕之情不說,即使柳毅對龍女沒有私情,他的幫助也夠不上見義勇為、不避艱險、正直無私。筆者認為,柳毅傳書只能說明他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并樂于助人。

  柳毅傳書洞庭,雖需月余時間,要走千里之路,但這是他回家的必經之路,傳書只是一種順路捎帶,此其一。其二,一封書信就重量而言,輕如鴻毛,并不會給他帶來多少負擔。其三,水陸相隔的問題龍女已授法解決,而且從文中寫到的柳毅下龍宮的實際操作來看,柳毅只是瞬息之間就到達了富麗堂皇的龍宮,并不存在什么危險(如有危險,善良的龍女也定會預先向柳毅說明)。那既然沒有艱險,又何來的“不避艱險”和“見義勇為”呢?

  也許,為給龍女傳書,即使需要走過迢迢千里路,即使需要上刀山下火海,柳毅也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但那就要另當別論,我們現在只能按他的實際做法來評價他。

  柳毅傳書后,龍女得到叔叔錢塘君營救,終于重歸洞庭。龍王一家高興無比,對柳毅感激不盡。于是,洞庭龍王一家甚至包括龍宮中的其他人,都給柳毅送來了珍貴的禮物。我們來看柳毅是如何面對如此之多的禮物的:

  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錢塘君復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璣,皆起進毅(于是,洞庭龍王和錢塘龍王各出一物,一個是盛有開水犀的碧玉箱,一個是盛著照夜璣的紅珀盤,二人一塊捧給柳毅),毅辭謝而受。然后宮中之人,咸以綃彩珠璧投于毅側,重疊煥赫,須臾埋沒前后(然后,宮中之人,全都向柳毅送來珠寶絲帛等禮物,重重疊疊,光彩煥然,不一會兒,他就被前前后后堆積如山的禮物埋沒了)。毅笑語四顧,愧揖不暇(柳毅看看四面的人不斷地說話,不斷地微笑,不斷地揖手致謝)。

  面對堆積如山的昂貴禮品,柳毅拒收的態度并沒有像拒婚那樣堅決,而只是在盡了禮儀上應盡的推辭之后便全盤接收了。后來柳毅把其中不到百分之一的珍寶變賣成錢,成為了淮西的首富。由此我們可以想象柳毅此次收到的財物之多。那柳毅又是怎么分配這些不可計量的錢財的呢?文末寫到,柳毅的族人全都沾了柳毅的光,受了柳毅的惠,但是并沒有提及其他不相干的百姓從他那里受到恩惠。

  我們說,幫助一個人并接受此人的禮物,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收了如此之多的可以說是數不盡用不完的錢財,卻沒有用這些錢財去惠及更多的人,這時再用“無私”這個至高至純的詞去評價他,就顯得不合適了。

  當然,柳毅雖不是一位高大完美的英雄,但他依然是一位君子,一位真實可信、值得尊敬與贊美的君子。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語文教學通訊》A刊 2008-05 作者:夏紅蓮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