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針灸耳病療法,源于明代洪武年間,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間,該項目第十四世傳承人張修桐總結先祖遺留的中醫針灸治療耳病的方法,結合他自己多年的治療耳病經驗,形成自己針灸治療耳病比較完善的一套體系。該項目的第十八世傳承人張成禮,又在先人針灸治療耳病的基礎上,博眾醫家之專長,揚祖傳之絕技,用可行之治療,開創了中西醫無法治愈的耳聾、耳鳴、聾啞病癥之先河,在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開耳竅、激活耳神經、排毒、再生耳神經、修復耳神經等方面具有明顯療效。目前,在該項目的保護單位仍保留有其先人傳留下來的針灸治療耳病的家傳秘方24個。通過中藥和針灸使耳部毒素全面清除,病變的神經核介質全面修復,變性、萎縮、壞死的神經纖維細胞全面復活,耳脈已徹底打通,輸送足夠的營養使毛細胞得到全面的康復,徹底恢復正常。
張氏耳病針灸療法符合中醫治病醫理,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醫療價值,在傳承中華中醫療法、弘揚傳統文化、減輕患者痛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