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甲舉,男,河南省衛輝市龐寨村人。1953年出生, 1972年參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北京河南企業商會理事,現任北京奧凱立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二十多年來,盧甲舉同志憑著“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借科技發展助企業發展”的經營理念,從1985年白手起家創業到1991年企業年產值達300萬元,年利稅50萬元;從1995年河南首家成功改制國有企業公司到1996年把總部和研發中心舉遷北京;從公司成立初期的沒有產品到目前擁有自主開發的5個系列120多個品種;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成為目前國內生產油田固井外加劑品種最多、銷售量較大、技術含量較高的石化企業,產品遠銷海外。盧甲舉同志伴隨著奧凱立的輝煌一路走來,用“大德、大愛、大智”書寫著河南商人的光輝人生。
奧凱立企業現狀
如今的北京奧凱立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從事各類應用化學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多名專家教授、博士、碩士等科研人員,并與國內外院校及科研機構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下屬機構有應用化學研究所,河南衛輝化工有限公司,國家認可實驗室以及遍布全國的數個辦事機構。其中,北京奧凱立應用化學研究所總投資3000多萬元,占地30畝,建筑面積10000多平方米。研究所設有有機化學合成、高分子化學合成、分析化學測試、產品性能評價等研究室,能夠滿足各類工程技術應用的要求。其生產基地河南衛輝化工有限公司設在衛輝市,占地230余畝,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員工總人數316人。生產基地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擁有化工產品中試車間、生產車間、標準化庫房等。公司所屬試驗室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評審,是國內油田化學專業公司第一家通過國家認可的實驗室,具有對外產品權威檢測的能力。公司業務主要是應用化學品研究和制造,包括油田化學品,如鉆井液與完井液處理劑系列、固井外加劑系列、采油處理劑等;水利交通建筑化學制品,如大壩、隧道、公路混凝土外加劑系列、淤泥固化處理劑系列等;水處理劑,如生活及工業污水處理劑系列等;涂料,如可常溫固化氟碳聚合漆;還有其它化工類產品,如固體及液體二氧化氯、N,N-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銨、N,N-二甲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合醇、對甲苯磺酸等。工程技術服務包括:油田鉆井液工程技術服務、油田采油工程技術服務、水利、交通工程及技術服務……
堅持自主創新 助飛民營高科
從公司成立開始,盧甲舉就意識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技術是公司發展壯大的最大資本和動力,要做公司,就做創新型的公司,只有這樣,公司才有競爭力,才能走得更遠。回眸奧凱立集團的創業發展歷程,一道深深的自主創新軌跡清晰可見。
1985年,盧甲舉在河南衛輝建起了衛輝市清洗公司,為過往的車輛清洗水箱水垢。剛開始使用別人的產品,商業頭腦機敏、創新意識極強的盧甲舉很快意識到何不自己研制一種高效節能環保的清洗產品,為此他在三伏天獨自一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蘭州、北京等地的化工研究機構去考察化學清洗技術,回來后便一頭鉆進實驗室。經過無數次試驗,新產品終于研制成功,產品投放市場后效果顯著,為剛成立不久的公司注入了強勁動力。
這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發明,是盧甲舉早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不僅轉變了公司的經營結構,增加了利潤收入,還為公司以后的發展奠定了根基。從那以后,嘗到自主創新甜頭的盧甲舉再也沒有停止過創新的腳步。
盧甲舉既注重原始創新,又善于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在與油田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打交道時,他了解到油田固井所需要的固井添加劑國內還沒有廠家能生產,全部要從美國進口,而且當時每噸要1.2萬美元,于是他決定要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固井化學產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過國企工作經歷的盧甲舉,看到外國公司多掙國家一分錢他都會感覺到心疼,正是這片愛國心讓他迎難而上,冒著酷暑高溫,北上清華大學,拜專業資深教授為師,以實驗室為家,開始了漫長的研發征程。
1998年,經過無數次試驗,這個“難題”終于被盧甲舉所帶的團隊攻克了,獲得減阻劑USZ、QJ-625膨脹劑兩項技術成果。這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油固井添加劑不僅填補了國內石油固井添加劑的空白,而且井固質量合格率達92%,遠遠超過同類進口產品52%的效果,獲得了國家“金龍”獎。那一刻盧甲舉淚流滿面,這不僅是一種成功的喜悅,更是一種欣慰。
二十幾年來,他組織引進消化新產品、新項目達100余個,其中有20余個產品代替美國進口。降低了產品價格,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外匯,提高了油田生產效率,為我國的石油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以感恩的心回報社會
盧甲舉認為,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還應常懷感恩之心,要積極倡導并堅持誠信經營,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并使之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
1953年,盧甲舉出生在豫北的一個歷史文化名村——河南衛輝市龐寨村,在中國近現代人文史上,這里曾走出了教育家盧興喬、國畫大師盧光照、作家劉知俠、我國當代最年輕的工程院士盧柯。盧甲舉的父親曾經是當時一個國有企業的負責人,為國家的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父輩身上的愛國、敬業、勤奮、樸實精神,深深感染了盧甲舉。
1990年,在自己經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盧甲舉捐款近60萬元人民幣,獨資在家鄉興建起一所希望小學,體現了一個企業家對國家教育事業的支持和熱愛。盧甲舉為此事作詩《回鄉偶書》一首,“少小離家異常多,時事變遷常錯過,愧淚堪對誰訴說,眾人拾柴火種多。”
還有一次是1991年盧甲舉把辛辛苦苦創辦的年產值300多萬元,年利稅50多萬元的衛輝市清洗公司奉獻給國家,這一壯舉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7年5月,北京奧凱立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成立,并與北京育華藝術學校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盧甲舉表示,之所以建立文化公司,就是要建立一個平臺,我們不僅要利用這個平臺更好地奉獻社會和人民,還要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繼續發揚下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 8.0級大地震,盧甲舉一方面迅速號召公司全體領導和員工奉獻愛心,一方面迅速與中華愛心基金會聯系,向災區人民捐助了15噸價值40萬元由奧凱立集團監制、河南衛輝化工廠生產的高級“二氧化氯氧源”消毒劑,并組織員工多次捐款。盧甲舉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企業的社會責任,以人格魅力帶領團隊使企業走向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