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報紙,送的不僅僅是精神食糧,更是一座聯系山里山外的橋梁。10月13日,第一個老年節來臨之際,愛心人士張利娟自費訂閱5份《平原晚報》,分別送給輝縣山里的5位老人。
張利娟是我市國稅稽查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談及送報給老人的初衷,她說這源于一個山區孩子。 輝縣市上八里鎮回龍村有個3歲的孩子叫劉欣琪,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父母在外打工,她和奶奶在家生活。家里生活本來就很拮據,拿七八萬元做手術,這事想都不敢想。張利娟聽說這件事后,拿出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來資助她。后來在眾多好心人及當地政府的共同幫助下,小欣琪順利完成了手術。以前走路都走不好的她,現在又蹦又跳又唱的,這讓大家很欣慰。
張利娟想長期幫助小欣琪,就和這個家庭結下了幫扶對子,除了逢年過節去看望這個家庭,還要一直資助到小欣琪上大學。與這個家庭交往中張利娟注意到,小欣琪的奶奶還不算老,會讀書看報,除了從物質上幫助,還可以從精神上幫助,于是就萌生了送報紙的想法。她說,她平時喜歡看《平原晚報》,就選擇了送《平原晚報》。
經和當地政府聯系,張利娟又物色了4名送報對象。這些家庭均比較貧困,但老人又有一定文化,通過讀報,他們可以看新聞讀史事,多了解外面的事情。
其實,張利娟做的并不只有這些,她把愛心早已融進了工作和生活。連續六年來,她定期看望一位患上癌癥的退休市勞模,直到去年老人去世;單位或朋友一旦有需要幫助的,她三百五百毫不猶豫;在汶川、雅安等地震中,以及政府號召的捐助活動中,她總在匯款的署名欄寫下“愛心人士”代替名字;今年5月份,她所居住的家屬院進行水表改造,在工期緊情況復雜面前,張利娟讓施工隊全部用自家的電,還墊付近萬元先行改造,這讓家屬院里的老人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張利娟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她還將發動身邊的人,把物質和精神食糧送給更多的山區老人。□記者 翟京元【原標題:張利娟 自費訂報送給山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