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野廣場附近的一個早市上,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擺攤賣布和鞋墊的白發老人。這么大年齡的老人為何還要外出擺攤呢?對此,老人說不為別的,只因自己在家閑不住,出來擺攤不僅心情好也鍛煉了身體。
10月11日早上,記者在這個早市的東頭看到,一個小攤位前站著一位白發老人。拿出布樣量尺寸、扯布、算賬……從這一系列動作看出,老人的身體還挺硬朗。
趁著顧客不多的間隙,老人聊起了她退休后這些年的擺攤生活。老人叫秦巧云,今年已經81歲了。“退休后先去山東一家單位打工,干了幾年后,因為家里有老父親需要照顧就回了新鄉。”老人是個勤快的人,從我市一家單位退休后就一直沒閑過,回到新鄉后她擺了個布攤開始賣起了花棉布。沒想到,秦巧云的這個布攤一擺就是20多年。
秦巧云說,這么多年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早早吃過飯后她就蹬著三輪車去早市上了。待到上午10時許,秦巧云開始收攤回家,回到家后還會為家人做中午飯。
如今,秦巧云的布攤在這個早市上已是小有名氣。“老太太人緣很好,她的花棉布不貴,我買過。這么大年齡出來擺攤不是為了掙多少錢,人家有退休工資呢。”秦巧云的一名老主顧這樣說。
光臨秦巧云布攤的很多顧客經常是知道孩子的身高,卻不知道做衣服該買多少布,老人總能很快給對方計算出來。原來,前些年秦巧云經常在家接一些給小孩兒做衣服的針線活兒,不出攤的時候就在家做針線活。這么多年下來,多大的小孩兒做衣服需要多少布,秦巧云清楚得很。“一般情況下,不會讓人家扯多余的布,也不會讓布不夠尺寸。”秦巧云說,時間長了,顧客也比較信任她。
記者注意到,秦巧云的布攤邊還擺著很多自制鞋墊。“這都是我自己做的,賣布剩下不少布頭兒,扔了怪可惜的,就拿來做成鞋墊了。”老人說。
中午午休過后,沒事兒的話,秦巧云還會帶著自制的鞋墊到家對面的小巷子里去賣。
“我們老兩口都有退休金,兒女們的工作也都不錯,家里不缺這幾個錢。可不出攤吧,在家閑著又沒事兒。我不喜歡打牌,就想著出來轉轉,這也是鍛煉身體呀!”看來,秦巧云把擺攤當成鍛煉了。
這幾年,看著老人年齡大了,秦巧云的老伴兒和幾個兒女都不讓她再擺攤了,可她就是閑不住。“每天也沒覺著多累,吃飯、睡覺都很好,看我過得挺樂呵,他們也就不再勉強了。”秦巧云說,如今,每天上午10時許,老伴兒就會到早市上幫她收攤,然后老兩口一同騎三輪車回家。
每天擺攤讓秦巧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老人說,只要身體允許,她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她已經把擺攤當成了一種鍛煉身體的好方式。【原標題:擺攤老人秦巧云:擺攤讓晚年生活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