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勇,河南金裝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振勇站起來,從口袋里抓出一把錢,把面值100元的人民幣對齊了下,遞給會計,會計接過錢走了,“丫頭丫頭,你看是不是3000?趕緊數數,當面數錢不為薄!”張振勇用家鄉話說。
小姑娘停頓下來,“剛好3000。”他又說:“剛夠啊?要是多了給你買東西吃!”
這就是張振勇,一個在客戶眼中沒有“老板范兒”的老板,一個令公司中層埋怨對員工太嬌慣而“擾亂”管理的老板。
對此,張振勇振振有辭,那是職業經理人去做的事情。
然而,威嚴成為一種性格,就是不怒自威。很多次面對鏡頭,張振勇都努力嘴角上揚,自以為微笑了,照片出來,卻仍是一張張不茍言笑的面孔。
當一位年過五十的創業者,努力向員工塑造父親、兄長的形象時,顯然他還無法給別人帶來這種軟軟的慈祥,他顯然曾經長時間地威嚴過。那么,威嚴是怎樣形成的呢?張振勇出生在豫南縣城固始,從小就是“孩子王”。
而部隊生活更加錘煉了他的仗義執言。
固始地處河南南下橋頭堡位置,張振勇在勞務運輸中掙得了第一桶金,遠赴深圳從事鞋材銷售。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他紅火的生意,輕狂、高調的人生暫劃上了休止符。
陷入最低谷的張振勇,只身來到鄭州,開始二次創業。他仍具有殺傷力,對不順眼的人和事積極“拍磚”。偶爾,他也會低下頭,承蒙高人“來拍”。
年少輕狂,鋒芒不藏
1984年,當兵復員的張振勇被分配至與安徽一橋之隔的陳淋子鎮供銷社工作。因不會打算盤,又被“下放”到一個不通電、不通車、更不通電話的山村小集鎮上班。
他找當領導的親戚調離工作。親戚說:是好種子哪兒都能生長。
張振勇急了,當即頂撞:種子撒在水泥地上,你去給我發芽生長?!
他一賭氣索性扎下根來。早晨起來,他拿掃帚掃完院子,去掃大街。就這樣,白天站柜臺,夜晚對著煤油燈苦練算盤,勤奮學習。這種好學的精神,加之領導幫助,幾年下來成為全縣同行業風云人物。
改革開放以后,供銷系統最先受到影響。利用地處大別山區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優勢,張振勇和同事們天南海北闖市場,把山區的土特產遠銷出去,把外面的產品帶回來,使陳淋子鎮供銷社多年保持在全縣30多個鄉鎮中唯一不虧損的單位。
在以后的鞋材生意中,張振勇將陳淋子鎮的紅麻以1萬多元一噸價格遠銷海外,使之在市場上具有了類似于“蔣集蘿卜”般的盛名。
固始屬全國第一人口大縣。上個世紀90年代每逢春節,由于交通不發達,大批外出打工者滯留。
張振勇打聽目的地后,同幾個朋友一商量購置了一批大巴車搞運輸。
由于途經安徽到達江蘇等地是未經交通部門批準線路,所有大巴車一路走著一路罰著。
在三足鼎立的固始縣客運市場中,作為其中一家的固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科科長,張振勇奔波在幾個省的交通廳,申請從固始到江蘇盛澤、王家涇、嘉興以及無錫等地的線路批文。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批文下來時,張振勇激動得腿發抖。
很多后來在外省奮斗成億萬富翁的老板,是當時連車票都難付清的窮小子,豪爽的張振勇讓他們免費坐車。因此,年齡比張振勇大或小的大老板們都尊稱他為“老大”。
而當時的張振勇已在縣城盡顯“土豪”之氣。十萬、幾十萬、百十萬,他不斷購進豪華私家車,反響堪比今天有人購置了私人小飛機。年輕氣盛之時,他與人“斗富”,取盡縣城所有銀行現金,挫敗對方。
不過,客運市場正變得混亂。在洗牌之前,張振勇又把從固始到東莞的線路申請下來。固始成為勞務輸出和公路客運的強縣,他算得上一個標志性人物。在此中掙得第一桶金的張振勇卻退出客運,轉戰深圳,做起了鞋材生意。
2004年,深圳一家公司打出“不招河南人”標語,傳播速度之快,令河南人就業雪上加霜。張振勇特別生氣,聯合在東莞的多名河南籍企業家,把“河南人優先”大條幅掛在東莞市勞務市場大廳。
鞋材生意最紅火是在2005年至2007年間。張振勇描述,客戶成夜守在公司,貨車一到,哪怕是夜里,也立即沖下樓搶貨,自己連卸車都省了。有一次,達芙尼的老板娘在公司等貨時,因原料分配不夠,還被急哭了。
然而,2008年春節,張振勇像往年一樣,正月初五返回公司時,竟突然遇到了壓貨。一些海外客戶甚至連訂金都不要求退還就消失了。很快,國內鞋廠客戶也被波及到。一時間,孟加拉線、麻紗線等做鞋的基本材料滯銷嚴重。
這時,固始縣南下招商引資,吸引走出去、富起來的企業家們回鄉創業。張振勇在固始投資五六百萬元,建設近4000平方米的海世界海鮮大酒店,進軍高端餐飲業。2009年雪災,令原本地理位置存在缺陷的酒店像附近道路一樣徹底癱瘓。
酒店投資失利,倉庫集壓的鞋材大幅降價,張振勇從天堂跌回地獄,甚至在網游中逃避現實。
2010年正月十六,張振勇帶著從固始國源超市挖來的一名文員,默默來到他最為陌生的鄭州,開始了未知的人生下半場。
紅酒不老,我亦年輕
2008年后,王老吉涼茶家喻戶曉。2009年底,陷于低谷的張振勇受內弟之邀,南下東莞找到加多寶(原王老吉)的朋友。
早在2005年,加多寶朋友便讓張振勇做河南的總代理,并開出第一個貨柜免費鋪市場的優惠。張振勇對鄭州并不熟,從朋友處得知河南有健力寶、雪碧,而涼茶又貴又不好喝,賣不動。
回頭草并不好吃。這時的張振勇再次申請河南代理,得到的是下一年會優先考慮的回復。
張振勇在聊天時問朋友,如果重新選擇一個行業會是什么,答“紅酒。”
張振勇表示自己沒有錢投資,更不懂紅酒,很難做成。朋友就勸張到香港玩玩,散散心,困難可以慢慢解決。
那時,張振勇對紅酒的認知停留在往高腳杯里斟上紅酒,切兩片檸檬,放點冰塊,就彰顯不一樣的時尚和品位了。不成想,紅酒分那么多種類,喝起來有如此多門道。
張振勇被香港濃厚的紅酒文化熏陶。河南有1億人消費市場,他再也不能像放棄加多寶那樣離開河南,“戰斗力”重新被喚醒,他決定從零開始創業。
2010年,公司在鄭州成立后,一直是法國人頭馬集團金裝酒業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唯一指定的大陸經銷運營商。3年多時間,公司注重高檔次酒類銷售的專業品牌行銷,產品已涵蓋法國、智利、葡萄牙、澳大利亞等國的系列葡萄酒。
憑借做鞋材時形成的豐富的市場行銷理念和推廣經驗,張振勇迅速在全國建成100多家代理網點。由鄭州總部統一調配產品,各地方代理商可根據行情互相調貨。
100多個代理商每年都要大量參加公司組織的紅酒學習。張振勇說,我做的不像企業,更像紅酒培訓班。不放棄追求利潤,但對銷售的重視排在紅酒知識培訓后面。
他追求完美注重細節的性格,大到公司戰略,小到辦公室酒柜陳設、照片墻布置、盆栽擺放等,都親歷親為,事無巨細。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考慮問題不周到不全面,遠遠不及沒文化的自己。因此,不乏有被他吵得受不了甚至出走的員工。不過,令他自豪的是,這些當時吵得面紅耳赤的員工還屢屢回來找他玩,成了忘年交。
平時,他總樂呵呵的,和員工打成一片,解決部分家遠員工住房問題,參與公益。但新員工仍對外表嚴肅的他心有余悸。等熟悉他了,員工們會摁住電梯,嘻嘻哈哈地催促:“張總快點!”張振勇拿出父親的派頭,背著雙手,不緊不慢地說:“先走吧!老頭腿慢!”
對一路小跑“踩點”上班的員工,他在公司樓下就會呵斥:不能早起一會兒?
朋友們說,現在張振勇變了,比以前低調。他欣賞鄭州推廣紅酒文化的王紅杰。
對有些人一知半解卻好為人師的行為,他會當場拂袖而去。因為后者只會加重誤導消費者。
像進價20元的紅酒,取一個好聽的洋名,貼上標簽,立刻能賣出上百甚至幾百的高價,說明大眾已經被忽悠得不輕了。“隨處可見50元一瓶的紅酒,但全球也沒有50元一斤的葡萄。”他說,長期低性價比損害的是行業健康。
市場越如此,做好紅酒的空間越大。
新一年,金裝和山東澤義酒莊抱團取暖,代理銷售澤義酒莊紅酒。在鄭州航空港區,他還同鄭州幾家做白酒的龍頭企業,聯合法國波爾多紅酒協會注冊了集采購、物流報關等一體的紅酒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據了解,澤義酒莊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果酒和葡萄酒評酒委員會專家組組長陳澤義所有。每年中國進口紅酒的盲品品鑒會上,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合作后,張振勇會定期組織員工、全國經銷商以及終端消費者,走進酒莊,看葡萄是怎樣生長的,不同層級的葡萄酒分別由哪些層級的葡萄釀制而成,揭開紅酒神秘面紗,推廣紅酒文化。
以此為起點,張振勇將發力國產紅酒。“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酒,做好了,它同樣高端大氣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