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臺的傳說
2013/9/12 17:52:0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傳說很久以前,安山北住有一戶姓劉的老漢,勤勞樸實,為人忠厚,妻子早逝,領著兒子玉升,守著兩畝薄田度日。眼看兒子玉升長到二十歲了,可苦于家貧無人提親,劉老漢常為兒子的婚事犯難。事也總有湊巧,安山西住一戶吳姓的人家,生有一女,年方十八,長得如花似玉,且又聰明賢慧,很多富戶人家都想和她結親,可姑娘就是不允,這天有人在吳家提到劉老漢,又說到老漢身前一子已二十歲了,仍未取親。都說天作之合,實也是人事成就了這段姻緣,一提到劉家,吳姑娘便答應了婚事。其實,這劉家父子的為人,吳姑娘也早有耳聞。
吳姑娘過門后,縫補漿洗,燒火做飯,前前后后把個小家收拾得井井有條,小夫妻倆也恩恩愛愛,日子過得也很不錯。可好景未久,這一年夏,山鄉流行霍亂病,劉玉升不幸染上了霍亂,不久病亡。劉老漢中年喪妻,老又喪子,思前想后,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來。兒媳吳氏更是萬分悲痛,可想起公公年老體邁,經受不了如此折騰,便打起精神勸公公節哀。公公不吃不喝,滴水不進,眼看身體垮了,她就雙手捧著飯碗跪在公公跟前,淚流滿面勸公公吃飯,說:“爹,”玉升雖然走了,您還有我呢,您就把我當閨女,我一定會孝敬您老人家一輩子,為您老人家養老送終”。劉老漢受了感動,覺得日子還有依靠,就慢慢開始吃飯,身體也慢慢又好了些。從此,老漢和兒媳親如父女,相依為命,過了下去。
話說這安山的南邊,有一戶富貴人家,姓趙,有個兒子排行第五,人稱五閻王。此人年二十八歲,依仗有錢有勢,橫行鄉里,經常尋花問柳,誰家有好女子,他總要千方百計地想著法子霸占。人們對他雖恨之入骨,可也無法奈何。
一天,趙五閻王聽手下人說,山北劉莊有個小寡婦,年輕貌美。趙五聽罷,便帶著打手來到了劉莊,想在吳氏身上討便宜。吳氏聽到消息,便先躲了起來。趙五見找不到吳氏,惱羞成怒,一把拽住劉老漢,說:“老東西,快把你兒媳交出來!不然非把你莊子翻個底朝天!”正這時,旁邊閃出一個人尖叫道:“公子且慢。”趙五一看,是自己的貼身仆人王俊。這王俊轱轆脖子、水蛇腰、三角眼,一肚子壞心眼。只見他嘻嘻笑著走到趙五跟前,湊到趙五耳邊說:“公子,這吳氏絕非一般女子,若要強占,只怕公子搶到的只會是尸首而非美人了,若需遂頜,還得如此這般……”。趙五一聽,狂笑道:“妙、妙,就照這樣辦!”便帶著惡仆們揚長而去。
沒多久,安山鄉里四周便有了風傳。風傳說,吳氏公公為老不尊,有傷風化;還說公公原本不依,無奈這吳氏是個騷貨,丈夫死了,年輕耐不住寂寞,硬勾引公公干那茍且之事。趙五還背地里買通了劉姓族長,要他以傷風敗俗,天理難容的罪名處死劉老漢,再把吳氏賣出去。而吳氏的買主恰是趙五,并定下了日子,到時候來領人。吳氏聽到這些傳言,又羞又惱,哭得死去活來,欲尋短見。
此事前前后后的經過,早被舍身臺下普濟寺的主持僧人覺明知道了。這覺明和尚為人仗義,愛管人間不平事,又因其武功非凡,四周的惡老惡少也都有點懼怕他。覺明知情后,一面派人下山去救吳氏,以防她尋短見;另一面親自下山去找劉姓族長。
覺明找到了劉姓的族長后,問:“你說吳氏犯了族規,證據何在?犯了族規要受罰,可你為何要賣她?”問得族長喏喏不能應答。
覺明最后說:“要試吳氏是否貞節并不難,可以讓她到舍身臺上凈身。她若有茍且事,神靈不會饒她,若無那種事,正好也還了她一個清白之名。”族長聽罷,本就理虧,又哪敢不依。覺明后又跑到縣衙去,講明事因,請知縣來作證,也為扶正壓邪,伸張正義。知縣聽說有烈女凈身,真是千載難逢,便批下公文,命地保通知四鄉百姓三天后都到普濟寺觀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