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信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信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豫南泥彩塑之鄉——淮濱泥叫吹(2)

2013/12/2 10:39:21 點擊數: 【字體:

    淮濱泥叫吹發現記

    2008年9月中旬,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在信陽召開了民俗、民間美術、古村落三項普查推進會。在雞公山上考察時,淮濱縣民協主席郭文斌對我講,他們那里有彩繪的泥玩具,并邀請去看看。我一聽,感到很新奇,我省黃河流域泥彩塑較多,而淮河流域也有彩繪泥玩具,則沒聽說過。同行的民間美術老專家倪寶誠先生聽了,也覺得很有價值。我們相約去看看,但因事情多,一直拖至今年 6月才成行。期間,我同郭文斌通過幾次電話。

    2009 年 6月22日,一大早趁涼快,我們一行四人打著“紅旗”出發了。程健君帶隊兼副司機,他是省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建開車,他是省民協辦公室的,信陽人,事后才知道他是首次開車跑長途上高速。倪寶誠先生和我坐后排,一路聊天。我們先到許昌,補拍了一組三國勝跡照片,中午許昌民協主席劉平招待我們吃了原產地的地道正宗的“許昌豆腐”。下午趕到信陽,和信陽市文聯副主席張善偉、民間文化工作者李冰會合。第二天上午,6月23日,我們便徑直東進淮濱。

    我們昨天從鄭州出來,手機上便不斷傳來高溫預警短信,讓人一聽就冒汗的39℃以上,40℃以上。那“小紅旗”的空調效果又差。

    淮濱文聯主席趙鋼和郭文斌在淮濱候著我們,他們向我們介紹了情況,還準備了一份文字介紹,兩盒樣品。他們稱之為“彩繪泥塑”,“泥叫響”,主要集中在肖營村。肖營村位于淮濱縣城西北25公里處,現在歸屬三空橋鄉,地處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素有“黃金三角”之稱。肖營村歷史上有捏泥塑的手藝,俗稱“小叫吹”,農民在農閑時捏制,拿到附近幾縣的廟會上出售。在肖營村附近的龍山文化“沙家遺址”中,曾出土了一對燒制的陶鳥,高約5厘米,長約10厘米。當地童謠唱道:“扯羅羅,撈堂堂,南山來個花姑娘。捎的啥色,小叫吹子。俺孩吹了命也長,身也強。”造型多為燕子、青蛙、魚,以及十二生肖,也有戲出人物。那兩盒樣品,是新做的,就像旅游紀念品,我和倪老師看了,找不到感覺,不禁面面相噓,擔心白跑了一趟。下午,便著急地催趙鋼和郭文斌便帶我們下去實地察看。

    肖營村位于淮河平原上,一馬平川。公路被拉沙車軋得坑坑洼洼,有時不得不繞遠路。三空橋鄉鄉長和肖營村的支書領我們先后到了5位藝人家里。他們可能事先得到了通知,有所準備,一再說明好的賣掉了,家里存的是挑剩下的。據藝人講,他們的泥叫吹拿到廟會上,小的能賣一元兩元,大的可以賣到五元甚至十元的。過去上鍋底灰等礦、植物顏料,外罩松香,現在用廣告色罩清漆,講究的還用丙烯顏料。泥坯做好后涼干,就在小煤火爐內焙燒。我新配備了一架家用的攝像機,往三腳架上一支,不耽誤我采訪和拍照。我們先進了鄭寶民家,他今年64歲,妻子大他一歲,夫妻倆都會捏,家中還有陶制的模子。第二家進的是鄭振海家。他們的品種多,顏色搭配多。第三家進的是鄭增良家,他送孫女進北京了,只有70多歲的老伴在家。王健在幫助藝人擺放作品過程中,首先發現了藝人屋里保存的石模子,拿給我們看,還翻出了打泥的木棒子。王健很“透鉆”,有采風經驗,知道要看啥。石模粗看似陶,細看為石,是一種較軟較細的石頭。老藝人也強調那是石的,不是泥燒的,是從爺爺輩傳下來的。按此三輩推算,肖營泥彩塑歷史足有上百年歷史。一個石模子背面刻有篆體的“壽”字,一個側面刻有篆體的“燕”字。我們見了石模子,你傳給我,我傳給你,看過來看過去。倪老師說,泥彩塑石模子的發現,在我省尚屬首次,淮陽和浚縣也沒有石模。郭文斌說,他過去未曾留意有石模子。用石模子壓出來的泥玩,有圓雕味,造型率真,手法稚拙。石模子不但驗證了淮濱泥泥彩塑的傳承歷史,也確立了淮濱泥彩塑的藝術風格,意義非同一般。我不禁叫起來:見了石模子,才找到了感覺。在隨后進鄭寶國家和鄭鎮江家時,我們都讓他們去屋里找找有沒有石模子,果真每家都有。我們大喜過望,千叮嚀萬囑咐,讓藝人原地保護好石模子,千萬不能賣,不能丟。

    我們一連走了5家,一連看了5家的作品,一連開了5次座談。倪老師和建君拿出筆記本邊問邊記,我則用攝像機和照相機記錄全過程。倪老師看東西眼尖,讓他選一些樣品帶回來拍照和研究,縣里鄉里擋回了王建的錢,替我們付了錢。肖營村藝人也有許多困惑:之一是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不愿在家學捏泥叫吹。有的老年人即使捏出來了,也無力背到廟會上去賣;之二是時尚變了,很少人再玩泥玩具了;之三是人們的家庭陳設都變了,對裝飾品的欣賞趣味也變了;之四是開發旅游紀念品無包裝,缺乏資金投入進行商品開發。

    出村的時候,我的衣服全被汗濕透了,連褲腰也濕透了。而且我這次出門沒有帶換洗衣服,衣服被汗浸透好幾次了,汗漬白花花的。剛上車,我頭上突冒冷汗,惡心欲吐。李冰說是太熱太累了,是中暑。連忙到公路邊藥店中買來霍香正氣膠囊。我吃下,開車窗通風,一陣子方才過來。我說:“是興奮過度了。”車上的坐墊燙屁股,靠背上的鐵管燙手。我們在車上熱得難受,尋開心,說幸好車上沒有女性,要不然早被汗臭熏暈過去了。

    說淮濱泥彩塑是“42度高溫中的大發現”,是“老專家的新發現(倪寶誠75歲)”。倪老師路上笑我不如他老頭“結實”,可他下車時,一腳落地,頭暈,身子搖晃起來,要不是別人攙扶及時,他可要仆地了。倪老師已經75歲了,凡我倆出差,我都陪他住,便于招呼。晚上,我和倪老師在酒店房間里,議了很多很久。倪老師是我省研究泥玩具的權威,我戲對倪老師說:你得為他們作個評價。我讓李冰安排淮濱縣電視臺采訪倪老師。

    第三天,6月24日,上午,在淮濱縣旅游局辦公室,我們同淮濱縣委宣傳部文聯、文化局、旅游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民間文化工作者進行了座談,淮濱縣委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座談。倪寶誠先生就肖營的泥玩具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進行了剖析,認為淮濱泥彩塑屬于楚文化范疇,是我省可以同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并列的三大泥玩具之一。它的發現填補了豫南淮河流域無泥玩具的空白。本來是讓倪老師代表我們三個人講的,但他故意講一半留一半。我只好補充,為淮濱泥彩塑“三定”:應將此種泥玩具定名為“淮濱泥叫吹”;定位在“肖營(或三空橋鄉)是豫南泥玩之鄉";定性為“民間信仰”。程健君是“官方”身份,在充分肯定信陽市和淮濱縣的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成效顯著之后,談了他的“感覺”,淮濱泥彩塑的發現有可能是信陽繼灶書《郭丁香》之后的又一重大發現。我們也向與會地方領導表達了我們的擔心:一是擔心石模具丟失,二是擔心過度的市場開發喪失了淮濱泥叫吹的特色。雖然部長和其他領導信誓旦旦要首先做好保護工作,但我們仍然心中沒底,不敢抱太大希望。因為宣傳出名以后那些文物販子會蜂擁而至,高價收購老版老模子;一些上級部門和名家專家也會以種種理由調走老版老模子,使“就地保護”落空。

    淮濱泥叫吹存在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過去沒有進入學術界,民俗界的視野,沒有被認識被研究。這次經過專家組的考察,對其進行定名、定位、定性,對其文化價值、審美價值進行了初步的判斷和解讀。談到對淮濱泥叫吹的發現和搶救保護,有兩個人功莫大焉,一個是郭文斌,這位淮濱縣民協主席,幾年來一直致力于肖營泥叫吹的挖掘和搶救工程。另一個是淮濱縣文化局的尤新峰,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搜集了數百個肖營泥叫吹,那時候一毛錢買幾個,但可惜都散失了,只留下了一張照片。在他2008年編著的《淮濱歷史文化漫談》一書中,還有專文談肖營的泥叫吹。之前,河大民俗學教授高有鵬的研究生馬婷還以淮濱泥彩塑為題,撰寫出了碩士畢業論文。淮濱泥叫吹的搶救工程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還有許多謎團需要破解。有一點是我們幾個人都相信的,那就是經過當地民間文化工作者更深入的挖掘,經過當地藝人們的努力,經過地方黨委和政府的扶持,淮濱泥叫吹會向世人向社會展露出它們的風采。

    當天上午,開完座談會,承蒙主任盛邀,我們坐船觀賞了了淮河岸邊的數里長的造船廠。然后,經息縣,瞻息夫人(雕像)尊容。午后,上大廣高速,西拐永登高速,北上京港澳高速,一路高速返回鄭州。車內空調雖然欠佳,但“搞得”(信陽話)身上皮膚緊巴巴的難受。進鄭州,到紅專路,老字號白罡羊肉湯館,一碗不夠,再添湯。大熱天喝羊肉湯,要的就是出汗!作者:喬臺山【原標題:豫南泥彩塑之鄉——淮濱泥叫吹】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淮濱網 2009-06-3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淮濱發現民間泥彩塑泥叫吹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