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婦對詩的故事
2013/9/12 17:53:38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清朝年間,在固始春河集傍,有個三道山門、四面紅墻的東岳府,東岳府傍住個遠近聞名、博學多才的李秀才。
有一天,柔風蕩日,李秀才拂袖閑游,過東岳府門前時,聽見府內(nèi)有唱西皮的清音,他悠然信步,觸景生情,幾乎沒費心斟酌,隨口吟出一幅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來。上聯(lián)是:
“東岳府唱西皮南腔北調(diào)。”
妙、妙!李秀才欣喜之余,很是得意。可下聯(lián)就是皺彎了二道眉毛卻再也想不出來。
回到家中,他又苦思冥想了很久,頭腦亂紛紛的,文辭撞車,如墜五里霧中。生拼硬湊出幾句,不是韻腳不雅,就是平仄不合,有牽強附會之嫌,總之,是不盡如人意。李秀才有個怪癖,是一遇到想不出來的詩文,就心神不寧,佳肴美味送到嘴邊都不香,而且夜里常常夢囈。吃飯、走路、睡覺、閑談,他愁眉苦臉,無時無刻不在想。溫柔的妻子見了,體貼地拉著他的手問:“你怎么啦?病了?”
他搖搖頭,苦惱地嘆了一口氣說:“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過東岳府我作了一聯(lián)詩文,頗感自悅,可下聯(lián)卻怎么也想不出來了,唉!……
妻子是大家閨秀,自也識文斷字。可涉獵詩文,她也幫不了丈夫的忙。
李秀才百思不得,決定張榜聘對,誰對上并對的好,賞紋銀十兩。
集鎮(zhèn)上的大小文人聞訊紛紛擁來,指指點點,七嘴八舌,只顧泛泛地高談濶 ,爭相搶對,可言之無物,都是些粗劣之作,沒有一句對的精妙的。李秀才看了直搖頭。
這時,一個衣著樸素,相貌清秀,梳著高髻,農(nóng)家打扮的少婦從看熱鬧的人群中,猶猶豫豫地走到李秀才面前,含羞地說:
“俺也可以對嗎?”
李秀才一驚,忙說:“……可以,可以。”
眾人鄙夷不屑的目光這時“刷”的一下都集中到了這位農(nóng)家少婦身上。
少婦略一含羞,啟齒說:
“秀才大人的上聯(lián)是:‘東岳府唱西皮南腔北調(diào)’,四方俱全了。下聯(lián)對‘春河集織夏布秋收冬藏,’不知合適不?”
李秀才聽罷一想,驚喜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拍手大笑著連聲稱好:“我四方俱全,你四季盡有,妙然天成,天衣無縫,勝于上聯(lián)也!請問小娘子,你,怎么想出來的?”
“想?俺沒有想。俺說的是自家一年干的事呀?”少婦嬌羞地掩嘴一笑。
李秀才又是一驚:“哦、哦……好!好!”他頻頻點頭,似乎悟到了點什么。
在一片興嘆贊譽聲中,李秀才把十兩紋銀當眾惠贈給了少婦。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