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來歷
2013/9/11 14:17:52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一個吝嗇鬼,白吃成性,人厭稱他“圣賢愁。”
張果老、呂洞賓兩位神仙知道了,要見識見識他。兩個找了個地方喝酒等他,不一會兒圣賢愁真地趕來了,道:“二位好自在呀!”張果老忙讓坐:“喝酒喝酒。”呂洞賓道:“慢,圣賢愁,今日咱可是有酒無菜呀,誰要喝酒誰就要配上一味菜,同時得做詩,就以圣賢愁我們每人一字,破字起韻。我先來——圣(圣),
“耳口王、耳口王,壺中有酒我先嘗。
案上缺少下酒菜,割個耳朵表衷腸。”
說著,呂洞賓伸手把自己耳朵割下一只,放進盤中。
張果老道:“我的。——賢(賢),
臣又貝、臣又貝,壺中有酒我先醉。
案上缺少下酒菜,割下鼻子配一配。”
說著,張果老就把自家鼻子割下來了,放在盤中。
圣賢愁一旁想到:看來今日白吃不成了,得多少出點血了,于是笑道:“聽我的!——愁
禾火心、禾火心,壺中有酒我想暈。
案上沒有下酒菜,拔根毫毛表寸心。”
兩位真神哈哈笑道:“罷了罷了,這根毫毛你也別拔了,我們服啦!——喝酒!”
打那以后,“一毛不拔”這個口語就形成了。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