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還魂草
2013/9/22 14:57:27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古時候,在大別山的叢石嶺,住著一戶姓曹的人家。曹家有一幼子名叫光華,生性善良,小小年紀(jì)就知道處處助人。光華爹娘都是吃齋念佛的人,見兒子有此德性,更是著意培養(yǎng)。小光華七歲時,天遭大旱,顆粒無收,偏又在這時得了重病,父母無奈,便忍疼割愛把小光華舍給了鐵瓦寺,做了老和尚的徒弟。
那鐵瓦寺的老和尚,原是一名有名的郎中,只因不愿給當(dāng)?shù)匾粋惡霸治病,才被迫逃到鐵瓦寺削發(fā)為僧的。出家后,除了坐禪禮佛,仍繼續(xù)潛心鉆研醫(yī)道,另外種植藥草,為民醫(yī)病,廣濟(jì)四方,被山里人敬為神醫(yī)。
光華當(dāng)了徒弟,老師父很快治好了他的病。廟內(nèi)只有師徒二人,相依為命,感情篤深。到老和尚八十歲那年,突患一場大病,百藥無效,光華焦急萬分,廢寢忘食,精心調(diào)理,總不見好轉(zhuǎn)。無奈,他把師父托付給一位好友照顧,自己決意出門,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尋到醫(yī)治師父疾病的良方。
一日,光華來到嵩山腳下,意欲前往少林寺拜訪長老。路經(jīng)一小鎮(zhèn)時,正遇一個竊賊從一位年邁邋遢的老道人身上竊走一個又黑又亮的葫蘆。光華毫沒猶豫,趕上前大喝一聲: “竊賊,那里走!”竊賊被這突來的一聲斷喝,嚇得驚慌失措,光華乘勢一把奪過葫蘆,還給老道。老道先是盯住光華,足足看了半個時辰,接著執(zhí)意邀請光華到茶棚一敘。談話之間,當(dāng)老道得知光華來歷和出門緣由之后,便對著還是憂愁滿臉的光華擊掌大笑起來說:“哈哈哈哈,九轉(zhuǎn)金丹,九世相傳,今日可算得到正果了,哈哈哈哈!”
老道用他枯樹枝一般的大手?jǐn)Q開葫蘆塞,從里面倒出一粒金光閃閃、異香撲鼻的丹藥,小心翼翼地放在光華手心里,爾后老淚縱橫,仰天長笑而去。
光華目送老道,感激涕零,對著老道的背影,恭恭敬敬拜了三拜,轉(zhuǎn)身趕緊踏上了歸途。
光華日夜兼程,風(fēng)餐宿露,等趕到鐵瓦寺,只見師父已是氣息奄奄,生命垂危,只有一息尚存了。光華連忙從懷里掏出金丹,捧到師父面前,說:“師父,藥找到了,你看,九轉(zhuǎn)金丹”!
老和尚灰暗的眼里立馬閃出了兩縷耀眼的光芒,顫著聲說:“啊,九轉(zhuǎn)金丹!徒兒,你可是耗了抱樸子畢生的心血呀!神藥,空前絕后的神藥”!
“師父,快把它吃下吧”。
老和尚搖搖頭說:“徒兒,你是愿救師父一人,還是愿救萬千人呢”?
“師父,”光華似乎明白了師父的意思,哭著說道:“一人要救,萬人也要救。你現(xiàn)在吃了它,等你病好我再出門,就是踏破鐵鞋走遍天涯,我也要為老百姓尋來靈丹妙藥”。
“徒兒,沒有了,這是世上最后一粒了。”接著,老和尚斬釘截鐵地說:“這粒藥,只準(zhǔn)你把它埋在我的藥圃里,到了來年,它就能滋潤出千株萬株的能起死回生的藥草,那才是救濟(jì)萬民取之不盡的藥源啊!”
老和尚死了,雙手仍然抓住光華的手腕,不讓他把藥丸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光華肚腸寸斷地哭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把師父安葬后,就把金丹深深地埋進(jìn)了藥圃的泥土里。
光華每日辛勤地照看藥圃里那種著希望的泥土,誰知冬天一個陰黑的夜晚,一陣狂風(fēng)把藥圃里泥土卷去了精光,只剩下一片光油油的石板地。光華撲倒在地上哭得死去活來,但是他仍然執(zhí)著地在巖石板上澆水,施肥,從未間斷。冬去春來,萬物復(fù)蘇,就在山間茅草一齊吐出絲絲鵝黃細(xì)芽的那天早晨,光華竟在光禿禿的石板地上,發(fā)現(xiàn)了從一道道縫隙里擠出一點一點一株一株綠色的小生命。
“啊,仙草!師父,你的愿望實現(xiàn)了”!光華欣喜得熱淚盈眶,久久地跪扒在地上看個不夠。
這的確是一種仙草,從外形看,就象縮小了的松樹,一片片葉子都卷成筒形,久旱不雨時它越卷越緊,而一接著雨露,它都又舒展開來,嫩生生,綠茵茵。光華給取了個名字叫“九死還魂草”。
第二年,光華把他的九死還魂草,栽遍了大別山的山山嶺嶺,讓所有的山民逢治病需要時隨手可得。從那以后,光華離開了鐵瓦寺,誰也沒有再見到他。但后來,各地都長出了這種神草,人們傳說是光華按師父意旨游遍天下盡栽的神草。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